發布於 2022-09-25 04:43

  惡性原發性中央型氣道病變是指原發於氣管、主支氣管和右中間段支氣管的病變,與原發於肺內的惡性腫瘤不同,病變類型、性質和臨床分期均不盡相同。一般將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上至主氣管的這癌腫統稱為中央型肺癌,約佔3/4。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和分期方法,治療也很不規範。近年來,作者經過近幾千例的氣管鏡介入治療,積累了不少經驗,借鑑國外的方法[1],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希望能與同行們達成共識。
  一、  中央型氣道分區
  根據作者的經驗,為了便於比較和總結,將中央型氣道分為八個區(表1),不同的分區,病變的性質和採取的治療手段有所不同。另根據病變侵犯範圍,將其分為侷限型和瀰漫型。侷限型為指侵犯1個區的病變,瀰漫型指侵犯2個區以上的病變。侷限型可手術切除, 瀰漫型多無手術指徵。如病變侷限於1個區,有強烈的手術指徵,如病變超過兩個區,手術需慎重。對I、Ⅷ段病變,難以放置任何形狀的支架,Ⅲ、Ⅳ、Ⅴ、Ⅶ段的病變難以放置直支架,應放分叉支架。
  表1 氣道病變的部位
  分區
  病變部位
  Ⅰ
  主氣管上1/3段
  Ⅱ
  主氣管中1/3段
  Ⅲ
  主氣管下1/3段
  Ⅳ
  隆突
  Ⅴ
  右主支氣管
  Ⅵ
  右中間段支氣管
  Ⅶ
  左主支氣管近1/2段
  Ⅷ
  左主支氣管遠1/2段
  二、  病變來源
  原發性氣管腫瘤臨床很少見,屍檢發現僅佔所有呼吸道惡性腫瘤的 0.075%~0.19% , 佔胸部惡性腫瘤不足1%,成人原發性氣管腫瘤90%以上為惡性腫瘤[2,3,4]。原發於氣管下 1/3段和隆突部位的惡性腫瘤佔 40%~50%, 位於上 1/3氣管者佔30%~35%, 位於中1/3段氣管者佔 5%~10%。
  原發性中央型氣道惡性腫瘤主要起源於黏膜上皮細胞和唾液腺,以鱗癌、腺樣囊性癌(前兩者佔75%以上)[3]、腺癌、類癌和小細胞癌為主。
  鱗癌在60~70歲老年人中最常見,佔氣管惡性腫瘤的首位(48%)[5],常發生於氣管中下段後壁,以管壁浸潤性生長為主,質脆,觸之易出血,小細胞肺癌發生於支氣管內的機率高於氣管內,常表現為肺門部腫塊和阻塞性肺不張。FDG-PET表現為放射聚集性增強,SUV值增高[6]。
  腺樣囊性癌(ACC)長髮生於為40~50歲的人, 佔氣管惡性腫瘤的第二位(33%)[7],為局部浸潤性、低度惡性腫瘤,佔氣管癌的20~35%。約2/3的腺樣囊性癌發生於氣管下段,近隆突和左右支氣管的起始水平。1/3發生於大支氣管的起始點。
  腫瘤呈息肉狀,質硬,灰白色、粉紅色或淺褐色,最大直徑可達數釐米,並穿過軟骨壁擴展到周圍組織,表面黏膜一般不受損,有時可見潰瘍,可轉移至氣管旁淋巴結或遠位器官,如肝、骨等,活檢可明確診斷。FDG-PET表現為放射聚集性增強,SUV值增高[6]。
  粘液表皮樣癌(MEC):約50%發生於30歲以下年輕人,較少見,只佔肺部惡性腫瘤的0.1%~0.2%,起源於氣道微小唾液腺。多發生於葉或段支氣管內,癌腫呈侵蝕性生長,但大多數生長緩慢,病程較長。根據MEC 的分化程度,FDG-PET表現為低至高度放射聚集性增強,SUV值輕度增高[6]。
  類癌佔肺部腫瘤的1%~2%,起源於支氣管黏膜的具有神經內分泌功能的Kulchitsky細胞,80~90%為典型類癌,與腺樣囊性癌不同好發於主支氣管和遠段支氣管,血管豐富。FDG-PET表現為低度放射聚集性增強,SUV值輕度增高[6]。
  三、  病變部位
  參照文獻[3],作者將發生於中央型氣道腫瘤CT所見分為四種類型:管內型、管壁型、管外型和混合型。①管內型:腫物呈息肉或結節狀突向腔內, 有蒂與管壁相連,管腔變窄。②管壁型,腫瘤起源於氣管黏膜上皮及腺體組織,並沿管壁浸潤性生長,使管壁全層、全周或近全周增厚, 致管腔狹窄。③管外型,腫瘤在管壁外生長,輪廓不規則或分葉。可壓迫管腔致管腔狹窄,向腔外生長者常累及縱隔及頸部結構。④混合型:可以為前3種形式的任意兩種以上病變的組合。
  四、  中央型氣道病變的狹窄程度
  參照國外氣道狹窄的分級方法[1],作者提出描述性分級和數字分級相結合的方法,將氣道最狹窄部位的狹窄程度分為輕(Ⅰ級)、中(Ⅱ、Ⅲ級)、重度(Ⅳ級)和極重度(Ⅴ級),見表2,與氣促評分法(1,2,3,4分)[9]相吻合。輕度狹窄患者可無明顯臨床症狀,中度狹窄則可出現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而重度狹窄可出現明顯呼吸困難,極重度則隨時有窒息的危險。這些狹窄的程度與氣促評分有一定的關連,
  表2 氣道狹窄程度的判斷標準[2]
  分級
  管徑的狹窄程度(%)
  Ⅰ
  ≤25
  Ⅱ
  26~50
  Ⅲ
  51~75
  Ⅳ
  76~90
  Ⅴ
  91~100
 

甚麼是惡性原發性中央型氣道腫瘤?相關文章
惡性原發性中央型氣道病變是指原發於氣管、主支氣管和右中間段支氣管的病變,與原發於肺內的惡性腫瘤不同,病變類型、性質和臨床分期均不盡相同。一般將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上至主氣管的這癌腫統稱為中央型肺癌,約佔3/4。目前尚無統一的分類和分期方法,治療也很不規範。近年來,作者經過近幾千例的氣管鏡介入治療,積累了不少經驗,借鑑國外的方法[1],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希望能與同行們達成共識。一、中央型氣道分區根據
發布於 2022-09-25 04:39
0評論
中央型氣道狹窄(CentralAirwayStrictures,CAS)是指氣管、主支氣管和右中間段支氣管病變引起的狹窄。中央型氣道狹窄病人臨床表現主要為進行性喘息症狀加重,常引起呼吸衰竭或窒息而導致患者死亡。診斷常需影像學及氣管鏡檢查可確診。良性氣道狹窄患者生存期長,患者及家屬的期望值較高,常常希望獲得長期症狀的緩解。手術是傳統的治療方法,但手術本身有許多風險,且許多病人由於本身病變特點或心肺
發布於 2022-09-25 04:44
0評論
1、胃惡性淋巴瘤治療後,出現腦垂體病變,應考慮到淋巴瘤顱內侵犯的可能性,儘管腦實質侵犯較多見,而孤立性垂體侵犯少有發生。2、原發性腦垂體佔位大多為良性腫瘤,以手術為主,放療效果也不錯。綜上所述,應首先明確診斷。
發布於 2023-02-02 02:57
0評論
原發性肺腫瘤的症狀有哪些呢?肺腫瘤的臨床表現不一,早期可毫無症狀,僅在胸部X線檢查中發現,晚期症狀多而複雜。一般而言,中央型肺腫瘤出現症狀較早、較多,周圍型則較遲、較少。專家介紹肺腫瘤可分為局部、肺外和轉移症狀三種,那麼,原發性肺腫瘤較好常見的症狀有哪些呢?以下由主任醫師王良旭為此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下。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王良旭主任表示,原發性肺腫瘤的症狀,主要決定於腫瘤的部位、大小及發展程度。周
發布於 2023-09-28 15:31
0評論
近年來隨著電子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大氣道內腫瘤的消除並不困難,常用的方法有高頻電刀、氬等離子體凝固(APC)、激光、CO2冷凍、內支架置入等。電圈套器是一種特殊類型的高頻電刀,廣泛應用於消化道腫瘤或息肉的電切摘除[1],在氣道息肉或腫瘤的治療中也有應用[2,3],但遠未普及。作者總結80例臨床應用電圈套器聯合CO2冷凍等治療氣道內大腫瘤的經驗,供同行參考。一、材料與方法1.臨床資料回顧
發布於 2022-09-25 04:41
0評論
目的:採用電圈套器聯合CO2冷凍等治療氣道內大的腫瘤或息肉,探討其療效和安全性。資料與方法:77例大氣道內腫瘤或息肉患者(惡性腫瘤70例,良性病變7例)在硬質鏡引導下,結合電子支氣管鏡,利用電圈套器聯合CO2冷凍等進行治療。結果:77例患者進行電圈套器治療85例次。病變位於右側支氣管42.9%,主氣管38.3%和左側支氣管21.4%,少數位於亞段支氣管開口。惡性腫瘤混合型佔89.7%,單純管內型
發布於 2022-09-25 04:44
0評論
  縱隔腫瘤在形態上與原發或繼發的肺腫瘤、腫大淋巴結、血管瘤等有時頗難區別。  常用檢查方法如下:1、X線檢查:熒光透視發現腫瘤有搏動,應先明確為擴張性或傳導性搏動。如為前者,可初步懷疑為動脈瘤,可用X線計波攝影或血管造影求證實。上縱隔腫瘤在X線透視時若隨吞嚥而向上移動,可初步診斷為甲狀腺腫瘤。正、側、斜位X線平片、分層片,或高仟伏攝片,可明確腫瘤的部位、外形、密度、有無鈣化或骨化等,從而初步判
發布於 2023-02-07 23:42
0評論
原發性腹膜後腫瘤是指發生在腹膜後間隙的腫瘤,並不包括原在腹膜後間隙的各器官的腫瘤。是一種較少見的腫瘤。以惡性居多,約佔70%。良性腫瘤以畸胎瘤、神經鞘瘤、纖維瘤為多見,惡性腫瘤以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癌、神經纖維肉瘤和惡性淋巴瘤為多。除少數腹膜後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能分泌化學介質產生明顯的臨床症狀易被早期發現外,絕大多數腹膜後腫瘤初起時無症狀。當腫瘤逐漸長大,產生壓迫症狀,或被病人偶
發布於 2022-12-01 07:31
0評論
背景:隨著T1期腎癌比例升高,小腎癌腎部分切除術治療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小腎腫瘤保留腎單位可以延長患者生命,中央型腎腫瘤保腎單位容易出血及尿外滲,多數被切除。RENAL腎臟測量評分系統是可量化腎腫瘤解剖特點的評估系統,本研究評價中央型腎腫瘤保留腎單位成功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7月137例腎部分切除患者資料,其中選擇腹腔鏡腎部分切除46例,開放性腎部分切除91例
發布於 2023-03-22 20:51
0評論
患者男,64歲,某公司高級顧問,患開角型青光眼二十餘年,曾在國內外治療,左眼已手術。雙眼眼壓高,視野缺損。就診時查裸視右眼0.3,左眼0.8。平素性格較為急躁,無其他不適,舌紅苔黃,脈弦細。辨證:肝氣鬱結,鬱而化火,致眼內氣血瘀滯,脈道阻塞。又肝病犯脾,脾失健運使眼內神水排洩困難,淤積目內,導致眼壓增高,視力下降,視野縮小。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通脈。取穴:中脘、腹人中(中脘上三分)、
發布於 2022-10-06 06: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