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4-09-07 11:55

  (一)咽白喉

  1.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症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註意。

  2.一般型逐漸起病,有乏力、胃納差、噁心、嘔吐、頭痛、輕至中等度發熱和咽痛,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範圍仍不超出扁桃體。有時假膜帶黃色,若混有血液,則呈暗黑色。假膜開始較薄,邊緣較整齊,不易剝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並在24小時內又形成新的假膜。

  3.嚴重型扁桃體和咽部水腫、充血明顯。假膜在12~24小時內蔓延成大片。除扁桃體外,並波及顎弓、上顎、懸雍垂、咽後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粘膜。口腔有腐臭味,頸淋巴結腫大,甚至可出現淋巴結周圍炎,頸部腫大如“牛頸”。咽白喉的咽部疼痛大多不顯著。全身中毒症狀嚴重者可有高熱或體溫不升、煩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嘔吐、脈細速、血壓下降,或有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血小板降低等危重症狀。

  (二)喉及氣管支氣管白喉大多由咽白喉擴散至喉部所致,亦可為原發性。多見於1~5歲小兒。起病較緩,伴發熱,咳嗽呈“空空”聲,聲音嘶啞,甚至失音。同時由於喉部有假膜、水腫和痙攣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狀,吸氣時可有蟬鳴音,嚴重者吸氣時可見“三凹徵”,患者呈現驚惶不安和紫紺。喉鏡檢查可見喉部紅腫和假膜。假膜有時可伸展至氣管和支氣管,嚴重者細支氣管內亦有假膜形成。

  (三)鼻白喉少見。指前鼻部白喉而言,後鼻部白喉乃咽白喉的一部分。鼻白喉可單獨存在,或與喉白喉、咽白喉同時存在。多見於嬰幼兒,原發於鼻部者較多。病變範圍小,全身症狀輕微,主要表現為漿液血性鼻涕,以後轉為厚膿涕,有時可拌鼻衄,常為單側性。鼻孔周圍皮膚髮紅、糜爛及結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見白色假膜。未經治療者常遷延不愈。

  (四)皮膚或傷口白喉(cutaneous of wound diphtheria) 不多見。系由皮膚或粘膜直接或間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狀雖不重,但病程遷延,且易於傳播白喉。

  (五)其他外陰、臍、食管、中耳、眼結膜等處偶爾可發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繼發感染。全身症狀輕。國內曾有報道慢性型白喉,病程1~3個月,此種病例雖不多,但在疾病傳播上有其重要性。

白喉的四大分類相關文章
(一)傳染源病人和帶菌者是本病的傳染源。潛伏期末即有傳染性,不典型、輕症、鼻白喉以及皮膚白喉患者,在白喉傳佈中具有重要意義。 帶菌者:可分為恢復期帶菌者和健康帶菌者。恢復期帶菌者帶菌時間的長短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治療:單用抗毒素治療時,可有3%的病人成為長期(3個月以上)帶菌者,並用抗毒素和抗生素者絕大多數(90%)在4天內細菌消失,餘在12天內消失,偶有3個月後仍帶菌者。②疾病類型:咽白喉比鼻白
發布於 2024-05-21 11:32
0評論
感染白喉桿菌後1~4天就會發病。初期的症狀是咽喉有輕微疼痛,以吞嚥時為明顯。一般說來,兒童的常見症狀有低熱、心跳加快、噁心、嘔吐、寒戰和頭痛。頸部的淋巴結可能會腫大。如果病菌存在於鼻腔內,患兒會流鼻涕,且經常隻影響一側的鼻孔。感染會從喉部擴散到聲帶,並使咽喉部水腫而減小空氣的通道,出現呼吸困難。 白喉的典型表現是形成假膜。假膜是由壞死的白細胞、細菌和其他物質組成的膜狀物,常位於扁桃體和靠近咽喉的
發布於 2024-02-10 21:33
0評論
1.控制傳染源隔離,治療患者至症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白喉桿菌毒素試驗,成年人密切接觸者
發布於 2024-09-07 11:48
0評論
1.咽白喉最常見,佔發病人數的80%左右,根據病變範圍及症狀輕重又可分為: (1)無假膜的咽白喉:多見於白喉流行時,部分患者可僅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痛,全身中毒症狀較輕,無發熱或輕微發熱,查咽部僅有輕度炎症,扁桃體可腫大,但無假膜形成,或僅有少量纖維蛋白性滲出物,細菌培養陽性,此類患者易被誤診和漏診。 (2)侷限型咽白喉: ①扁桃體白喉:假膜侷限於一側或雙側扁桃體, ②咽白喉:假膜侷限於顎弓,顎
發布於 2024-09-07 11:41
0評論
護理與一般性治療 患者應住院隔離,臥床至少2周,對接受抗毒素治療較遲或有心肌炎徵象者,臥床期應延長、注意觀察病情及心電圖,嚴防猝死。保持室內溼潤。 抗毒素療法 治療白喉的特效療法,是設法中和局部病灶和循環中游離的白喉外毒素,對已與組織結合緊密、造成局部損害的外毒素則無效。故必須儘早、足量注射。早期應用可減少對心肌及其他臟器的損害,並明顯降低病死率。凡可疑患者,可不等培養結果,先給抗毒素。所用劑量
發布於 2024-02-10 21:47
0評論
應採取以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1.控制傳染源隔離,治療患者至症狀消失後2次鼻咽部培養陰性,如無培養條件,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可在病期2周時解除隔離,對密切接觸者應做鼻咽部培養並觀察7天,對未接受全程免疫的幼兒,最好給精製白喉類毒素和抗毒素同時注射,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應認真進行晨間檢查,積極治療帶菌者,青黴素用普通劑量治療5~7天,集體兒童和成人機構內的接觸者應留察7天,並作鼻咽拭子培養和
發布於 2024-02-10 21:53
0評論
(一)咽白喉:病灶侷限於扁桃體及咽部周圍組織,為最常見的類型,約佔白喉患者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輕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極重型。 輕型:發熱和全身症狀輕微,扁桃體稍紅腫,其上有點狀或小片狀假膜。數日後無數症狀可自然消失。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在白喉流行時應加註意。 乾淨普通型:起病緩慢,有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咽痛,輕至中度發熱,扁桃體中度紅腫。其上可見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
發布於 2024-05-21 11:12
0評論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徵,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痺。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類白喉棒狀桿菌(簡稱類白喉)寄居於人的咽部、鼻腔、外耳道、眼結膜、外陰及皮膚表面等處;屬於棒狀桿菌屬,它包括潰瘍棒狀菌,假結核棒狀桿菌,乾燥棒狀桿菌,結膜棒狀桿菌,假白喉棒狀桿菌等多種,多數對人類不致病,某些可能是條件致病菌
發布於 2024-06-14 15:46
0評論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咽、喉等處粘膜充血、腫脹並有灰白色偽膜形成為突出臨床特徵,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與末梢神經麻痺。白喉桿菌所產生的外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因素。類白喉棒狀桿菌(簡稱類白喉)寄居於人的咽部、鼻腔、外耳道、眼結膜、外陰及皮膚表面等處;屬於棒狀桿菌屬,它包括潰瘍棒狀菌,假結核棒狀桿菌,乾燥棒狀桿菌,結膜棒狀桿菌,假白喉棒狀桿菌等多種,多數對人類不致病,某些可能是條件致病菌
發布於 2024-07-16 00:17
0評論
針對如今白喉這種傳染病的來勢洶洶,我們在預防它們的同時,也應該提升我們的治療技術,殺那些細菌於無形,保護好我們的身體不被傷害。因此下面單獨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喉的抗毒素療法。 治療白喉的特效療法,是設法中和局部病灶和循環中游離的白喉外毒素,對已與組織結合緊密、造成局部損害的外毒素則無效。故必須儘早、足量注射。早期應用可減少對心肌及其他臟器的損害,並明顯降低病死率。凡可疑患者,可不等培養結果,先給抗毒
發布於 2024-06-03 04:20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