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及其相應的椎間關節的退行性改變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頸、肩、臂疼痛、麻木、眩暈等)和體徵,導致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交感神經的鄰近組織受累。它們統稱為頸椎病。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它的發病率很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頸椎病的發病率很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頸椎病的發病率很高。
I.分型
(一)頸椎型
①頭、頸、肩部疼痛等異常感覺,有相應的壓痛點。
② 頸椎在X線片上表現為曲度改變或椎間關節不穩定等表現。
③應排除頸部其他疾病(落枕、肩周炎、風溼性肌纖維炎、神經衰弱及其他非椎間盤退變引起的肩頸痛)。
神經根型:
①有較典型的神經根症狀(麻木、疼痛),且範圍與頸椎神經支配的區域一致。
②壓頭試驗或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
③影像學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相符。
④痛點封閉無明顯效果(診斷明確者可不做此檢查)。
⑤不包括頸部以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腱鞘炎等)引起的上肢疼痛。
(二)脊髓型:
①臨床表現為強烈的頸椎損害。
②放射線照片顯示椎體後緣有骨質增生和椎管狹窄。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脊髓壓迫。
③排除肌萎縮性脊髓病例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周圍神經炎。
(三)椎動脈型:
①有突然倒地發作。伴有頸性眩暈。
②頸部旋轉試驗陽性。
③X線顯示節段性不穩定或樞軸關節骨質增生。
④多有交感神經症狀。
⑤不包括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暈。
⑥除椎動脈Ⅰ段(進入頸6橫孔前的椎動脈段)和椎動脈Ⅲ段(離開頸椎進入顱內前的椎動脈段)受壓引起的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外。
(七)術前需做椎動脈造影或數字減影椎動脈造影(DSA)。
(四)交感神經型:
臨床表現為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如頭暈、目眩、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X線檢查有不穩定或變性。椎動脈造影為陰性。
II.保守治療
1.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2.中醫推拿
3.物理治療
4.神經阻滯療法
5.藥物治療(中醫補藥診治+西藥對症治療)
6.中藥足浴
7、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3、手術治療(對脊髓型保守治療無效者)
1、頸椎後路減壓術,側方阻滯板固定
2、頸椎前路減壓術。
4、頸椎病的預防
1、加強頸肩部的肌肉鍛鍊。做好頭部和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和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可使肌肉發達,韌性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增強頸肩部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消除用高枕頭睡覺的習慣。高枕頭使頭部向前彎曲,增加了下頸椎的壓力,會加速頸椎的退變。
3、注意頸肩部的保暖,避免頭頸部過重,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對頸、肩、背軟組織勞損要及早徹底治療,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工作或行走時要防止頸椎的閃傷和挫傷。
6.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員應經常變換頭部姿勢,按時做頸肩部肌肉鍛鍊。
7、注意頭、頸、肩、背的正確姿勢,說話或看書時不要偏頭、聳肩,保持脊柱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