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5 06:12

  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 CIDP) ,即慢性格林巴利綜合徵是免疫介導的運動感覺周圍神經病。其病程為慢性進展或緩解復發; 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傳導阻滯及異常波形離散;病理上有髓纖維多灶性脫髓鞘、神經內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該病對免疫治療反應好。
  臨床表現
  一、 經典型CIDP:
  發病年齡40-60歲,男、女比例相近;較少有前驅感染史。可分2型:慢性進展型、緩解復發型;一般慢性起病,症狀>8周;16%的患者亞急性起病,症狀在4-8周達高峰。具體表現如下:
  ①腦神經異常:<10% 出現面癱、眼肌麻痺、真球麻痺;
  ②肌無力:四肢近端、遠端無力,以前者突出。
  ③感覺障礙:四肢麻、痛,手套、襪套樣深淺感覺減退,感覺性共濟失調。
  ④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⑤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括約肌功能障礙、心律失常。
  二、變異型CIDP:
  1、純運動型:佔10-11%,僅肢體無力,無感覺症狀。
  2、純感覺型:佔8-17%,僅有感覺症狀(如感覺性共濟失調、麻木、疼痛等),以後可出現運動受累。
  3、遠端獲得性脫髓鞘性對稱性神經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無力、感覺障礙侷限於肢體遠端,進展慢。又分為以下2型:
  a. 伴IgM單克隆γ球蛋白血癥,屬於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MGUS),對激素治療無效;
  b.不伴單克隆γ球蛋白血癥,對免疫治療敏感。
  4、  多灶性獲得性脫髓鞘性感覺運動神經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四肢不對稱的感覺運動周圍神經病,與多灶性運動神經病類似,但存在感覺障礙,無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滴度升高。
  輔助檢查
  一、神經電生理:一般選擇正中、尺、脛神經、腓總神經進行檢查
  1、運動神經傳導:至少要有2根神經均存在下述參數中的至少1項異常:①遠端潛伏期較正常值上限延長50%以上;②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較正常值下限下降30%以上;③F波潛伏期較正常值上限延長20%以上[當遠端複合肌肉動作電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負相波波幅較正常值下限下降20%以上時,則要求F波潛伏期延長50%以上]或無法引出F波;④運動神經部分傳導阻滯:周圍神經常規節段近端與遠端比較,CMAP負相波波幅下降50%上;⑤異常波形離散:周圍神經常規節段近端與遠端比較CAMP負相波時限增寬30%以上。當CMAP負相波波幅不足正常值下限20%時,檢測傳導阻滯的可靠性下降。
  2、感覺神經傳導:可以有傳導速度下降和/或波幅降低。
  3、針電極肌電圖:正常,但繼發軸索損害時可出現異常自發電位、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增寬和波幅增高,以及運動單位丟失。
  一、 腦脊液檢查
  80-90%的患者出現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蛋白多在0.75~2.00g/L。
  二、 腓腸神經活檢
  當懷疑本病但電生理檢查結果與臨床不符時,需要進行腓腸神經活檢。其特徵性的變化為
  有髓神經纖維節段性脫髓鞘,軸索變性,施萬細胞增生並形成洋蔥皮樣結構,單核細胞浸潤等。
  診  斷
  符合以下條件考慮本病:
  (1)症狀進展>8周,慢性進展或緩解復發;
  (2) 不同程度的肢體無力,多數呈對稱性,少數為非對稱性(如MADSAM),近端和遠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減低或消失,伴有深、淺感覺異常;
  (3)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
  (4)電生理檢查提示周圍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傳導阻滯或異常波形離散;
  (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
  (6)糖皮質激素有效。
  鑑別診斷
  POEMS綜合徵:
  表現為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臟器腫大、內分泌異常、M蛋白、皮膚改變。 骨穿見漿細胞增多或骨髓瘤。尿本-周蛋白陽性。
  癌性周圍神經病:
  癌症引起的非轉移性周圍神經損害。周圍神經受損可先於癌症出現,也可同步或後繼出現。多見於中老年人,呈進行性發展,免疫治療效果差。主要通過對癌症的全面檢查得以確診和鑑別。
  MGUS伴周圍神經病:
  感覺症狀重於運動症狀,遠端受累更明顯;約50%患者抗髓鞘相關糖蛋白(MAG)抗體陽性。對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反應差,但可能對利妥昔單抗治療有效。偶爾IgG型或IgA型MGUS亦可伴發CADP,其臨床和電生理特點與CIDP相似。免疫固定電泳發現M蛋白是診斷MGUS伴周圍神經病的關鍵。
  多灶性運動神經病(MMN):
  MMN是一種僅累及運動神經的不對稱的CADP。成年男性多見;起病初期為不對稱的上肢遠端無力,逐漸累及上肢近端和下肢,也可下肢起病。受累肌肉分佈呈現多數單神經病的特點。
  神經電生理檢查為多灶分佈的運動傳導阻滯。MMN與典型的與MADSAM很相似,兩者的鑑別點在於:
  a. 前者無感覺症狀,血清中可檢出IgM型抗神經節苷脂GM抗體。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ln,IVlg)或環磷酰胺(CTX)治療有效,而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
  b. 後者伴感覺症狀,血清中無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
  Refsum病:為遺傳性運動感覺性周圍神經病。植烷酸氧化酶缺乏引起植烷酸沉積;青少年或成人發病;周圍神經病、共濟失調、耳聾、視網膜色素變性及魚鱗皮膚等;腦脊液蛋白明顯升高,易誤為CIDP。血漿植烷酸明顯增高可診斷該病。
  治療
  免疫治療:
  1、糖皮質激素:為首選
  ①甲潑尼龍500~1000mg/d,靜滴3-5天,漸減量,或潑尼松l mg.kg-1?d-1,清晨頓服,維持l一2個月後漸減;
  ②地塞米松10-20mg/d,靜滴7天,後改潑尼松l mg.kg-1?d-1清晨頓服,維持l一2個月後漸減;
  ③潑尼松l mg.kg-1?d-1清晨頓服,維持l一2個月後漸減;
  上述潑尼松減量至最小(5~10mg),半年以上。
  注意:補鈣、補鉀、保護胃粘膜。
  2、丙種球蛋白:
  劑量為400 mg?kg-1?d-1,靜脈滴注,連續3―5 d為1個療程。每月重複1次,連續3個月,有條件或病情需要可延長應用數月。
  3、 血漿交換:
  每個療程3―5次,間隔2―3 d,每次交換量為30 ml/kg,每月進行1個療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應用IVIg後3周內,不能進行血漿交換。
  4、其他免疫抑制劑:
  硫唑嘌呤、CTX、環孢素、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臨床較為常用的是硫唑嘌呤,使用方法為1―3 mg?kg-1?d-1,分2―3次口服,使用過程中需隨訪肝、腎功能及血常規等。
  神經營養:
  B族維生素治療,包括B1、B12、B6等。
  對症治療:
  神經痛者應用卡馬西平、阿米替林、曲馬  多、加巴噴丁、普瑞巴林。
  康復治療:
  預防廢用性肌萎縮和關節攣縮。
  預後
  緩解復發型比慢性進展型預後好;70-80%的患者對免疫治療反應良好,少部分無反應,或短期有效後產生依賴。

慢性炎症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相關文章
典型的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表現為慢性,或多或少具有對稱性,感覺運動性神經病,腱反射消失,85%的患者具有感覺症狀,其中6%表現純感覺神經受累。多數患者累及運動神經,其中22%僅有運動神經受累。典型病例四肢遠端和近端同時受累,尤其下肢嚴重,可能與神經根受累有關。感覺神經受累比運動神經相對輕,大纖維受累比小纖維重。3組大規模病例研究發現15%患者呼吸肌受累,6-10%球麻痺,6-
發布於 2022-10-07 19:53
0評論
究竟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神經根神經病(CIDP)患者應該首選哪種藥物?一般認為激素,IVIG,血漿交換可能療效相當。IVIG給藥方便,而且容易耐受,因此許多專家傾向於將其當作首選藥物,但許多患者反覆復發,需要反覆注射IVIG,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年輕患者和那些無明顯激素禁忌症的患者對於激素耐受良好,但長期使用激素會有多種副作用,多數患者最終可能會需要免疫抑制劑和激素同時使用。對於神經功能損傷嚴重,如喪
發布於 2022-10-07 19:48
0評論
1、脫髓鞘疾病的診斷多發性硬化(MS)和視神經脊髓炎(NMO)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的兩種脫髓鞘疾病,兩者的診斷主要靠臨床表現,現有的實驗室輔助檢查,如頭部和脊髓的核磁共振成像、腦脊液中的寡克隆區帶、血清中的水通道蛋白-4抗體等,均無特異性。所以,要想明確診斷,醫生的臨床經驗非常重要,僅靠網絡上傳的資料,不能確診疾病,更不能治療疾病。醫生必須親自看看病人,檢查一下病人的體徵,再綜合分析是否為脫髓鞘
發布於 2022-12-27 09:40
0評論
1.中毒如鉛、砷、汞、磷等重金屬,呋喃西林類、異煙肼、鏈黴素、苯妥英鈉、卡馬西平、長春新鹼等藥物以及有機磷農藥等有機化合物。 2.營養代謝障礙如B族維生素缺乏、糖尿病、尿毒症、慢性消化道疾病、妊娠等。 3.感染常伴發或繼發於各種急性和慢性感染,如痢疾、結核、傳染性肝炎、傷寒、腮腺炎等,少數可因病原體直接侵犯周圍神經所致,如麻風神經炎等。 4.過敏、變態反應如血清治療或疫苗接種後神經炎等。 5.其
發布於 2024-02-06 20:48
0評論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典型發展過程呈慢性或間歇性,對肌體的影響可由有關的較小的軀體煩惱發展至較大的主要功能的喪失。病的根源在於電生理問題。通常,肌體內的神經被一種稱作髓鞘的脂質包裹絕緣,只允許“神經信號”這種電衝動通過。多發性硬化(MS),發生於這種保護鞘的炎症,或於某處的環形破壞使電流回路損壞時。這種髓鞘破裂的結果可能導致肌肉協調性喪失,視力減弱,功能失控。 初始損害——最早可發
發布於 2024-02-04 05:00
0評論
脫髓鞘疾病是一組腦和脊髓以髓鞘破壞或脫髓鞘病變為主要特徵的疾病,脫髓鞘是其病理過程中具有特徵性的突出表現。 多青壯年發病,病前兩週內有上感呼吸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有受涼、過勞、外傷等發病誘因。首發症狀為雙下肢麻木、無力,病變相應部位背痛和束帶感,尿瀦留和大便失禁。 ⒈神經纖維髓鞘破壞 ⒉病損主要分佈於中樞神經系統白質區靜脈周圍,或呈多發、散在小病灶,或融合成多個病灶,或形成多箇中心; ⒊神經
發布於 2023-09-10 23:05
0評論
中樞神經系統的炎性脫髓鞘疾病至少包括4種疾病(須知疫苗接種、病毒感染、中毒等,也可引起炎性脫髓鞘改變),包括孤立綜合徵、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和視神經脊髓炎。可以認為前兩種疾病是後兩種疾病的早期階段,但究竟是兩者的何種?隨著時間延長,病情進展,及相關輔助檢查,才能逐漸明確。因為後兩者的發病機制不盡相同,治療和預後也不同,應該予以重視。孤立綜合徵的定義:為一多因素臨床綜合徵。1、中樞神經系
發布於 2022-12-27 08:35
0評論
多發性神經炎屬脫髓鞘疾病,病發早期症狀不明現,是一慢性蠶食性神經損害的病理改變,它主要是損傷人體的植物神經,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低下,受到病毒感或炎症以及化學中毒侵襲,受累神經首當其衝使病情逐步加重。 首先就是患者在飲食上如果不注意的話,很大程度的能夠增加這種疾病帶來的痛苦,所以吃飯上一定要合理搭配多吃一些高蛋白高脂肪高營養的食物,這樣增加體內蛋白的含量,有效控制疼痛的發生,另外還要多吃有一些蔬菜,
發布於 2024-07-07 10:10
0評論
研究:在今年7月12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德國神經內科專家的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近半數(46.9%)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血清中存在KIR4.1(鉀通道蛋白)抗體。這種抗體在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很少(0.9%)出現,且不存在於健康人體內。將這種血清KIR4.1抗體注入小鼠腦內,導致星狀細胞KIR4.1和膠質纖維酸蛋白表達顯著減少,小腦表達KIR41部位的補體激活發生級聯反應。因此,這一發現表明鉀通
發布於 2022-12-27 09:25
0評論
1、甚麼是維持治療?維持治療最早源於治療結核病的臨床經驗,後在腫瘤學、器官移植、風溼病學等得到應用擴展。維持治療指的是在患者接受強化治療後病情處於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疾病穩定的狀態下,為預防疾病復發而採取的治療措施。維持治療既可以保留強化治療時的藥物,也可改換另一種藥物。一種抑或兩種藥物聯合使用,依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具體身體條件(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費用)而定。2、為甚麼要採取維持治療模式
發布於 2022-12-27 09:3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