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甚麼是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最早源於治療結核病的臨床經驗,後在腫瘤學、器官移植、風溼病學等得到應用擴展。維持治療指的是在患者接受強化治療後病情處於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疾病穩定的狀態下,為預防疾病復發而採取的治療措施。維持治療既可以保留強化治療時的藥物,也可改換另一種藥物。一種抑或兩種藥物聯合使用,依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及患者的具體身體條件(治療效果、不良反應、費用)而定。
2、為甚麼要採取維持治療模式?
脫髓鞘疾病屬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特徵,慢性,病情波動,難以治癒,停止治療後疾病容易復發進展。反覆發作的最終結果,導致患者嚴重殘疾,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維持治療的目的是控制疾病波動,預防復發,改善生活質量。在腫瘤、器官移植、風溼病學等領域,維持治療常見,且被公認,高血壓、糖尿病等維持治療無異議。但在神經系統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和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實踐中,維持治療應用較少,尤其是皮質激素的使用,更被國外指南限定在至多3周內。在臨床工作中常常遇到患者,復發時激素衝擊治療,短期口服激素治療,緩解後停藥。再復發,再用藥。發病不足兩年,身體已經留下嚴重殘疾,如雙下肢甚至四肢截癱,大小便不能控制,單眼或雙眼失明。即便再積極治療,甚至不能恢復生活自理的基本狀態。經驗和教訓提示我們,患者不能失去發病初期的最佳治療時間窗,允許一次復發,避免二次復發,杜絕三次復發。為此,應採取維持治療模式。
3、甚麼樣的藥物適合維持治療?
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用於多發性硬化的藥物共有3種8個。干擾素4個,單克隆抗體1個,化學藥物1個,人工合成的2個。國內僅有兩個干擾素和一個化學藥物。國外臨床試驗資料提示,長期使用干擾素類藥物、抗體藥物可以部分減少年複發率、改善或穩定殘疾狀態。但停止使用後,仍有復發。最大問題是長期使用所需要的費用,很多家庭難以支撐。免疫抑制劑米託蒽醌可用於多發性硬化的治療,但累計劑量不能超過140mg/人,用藥時間多在兩年。其他免疫抑制劑可見研究報告,沒被大家公認。另外,干擾素未必適用於視神經脊髓炎的治療。經過近30年的臨床積累,我們認為無論多發性硬化,還是視神經脊髓炎低劑量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均已臨床應用半個世紀,不良反應為大家所熟知,應作為臨床首選的一線藥物。
4、如何選擇合適的維持治療藥物?
理想的維持治療藥物應該是單藥、敏感有效、無或輕微不良反應、費用低、長期使用方便。具體到脫髓鞘疾病患者,激素對絕大多數患者敏感有效,費用較低,長期使用雖然存在多種不良反應。但不良反應的發生與患者的體格有關。我們遇到一位患者服用激素長達30年,並沒發生明顯的繼發性骨損傷,也沒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在經治的近80例患者中,僅有4例(5%)發生骨質改變。激素不敏感的患者,“物美價廉”的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也是備選藥物,聯合用藥則更好。麥考酚脂價位較高,有經濟條件的患者可以考慮。
5、如何預防和處理維持治療中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是藥三分毒”。長期用藥一定會產生不良反應。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憑僥倖靠上帝。從小劑量開始,根據患者的身體反應,滴定藥物的最佳治療劑量。並針對藥物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採取預防措施。潛在的不良反應,用藥初期每週檢查,如肝腎功能,血常規、血糖等。若無異常,半年後定期(1-3個月)檢查。不良反應發生時,實施對症治療,或停藥,或換藥。長期用藥降低藥物的敏感性和療效,主張小劑量聯合用藥。
6、維持治療的“維持”時間有多長?
目前沒有最佳答案。抗癲癇、抗精神病等維持治療,多數人選擇無復發後至少3-4年再停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終身用藥,在我們的患者中,有患者在維持治療第5年復發。因而,用藥建議個體化原則,即依照患者的病灶和身體條件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