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7 06:39

  動脈夾層是指動脈壁層內的撕裂而導致血液成分通過破損的血管內膜進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層,造成血管狹窄、閉塞或形成假性動脈瘤。夾層動脈瘤是指病理性夾層發生在中膜層內或中膜和外膜之間的剝離,腦動脈壁膨出,發生動脈瘤樣擴張椎動脈夾層動脈瘤。

  顱內動脈夾層是指腦血管壁的病理性夾層累及動脈的內膜、形成內膜下血腫並擴張到內膜和中膜之間。夾層動脈瘤或動脈剝離是指病理性夾層發生在中膜層內或中膜和外膜之間的剝離,腦動脈壁膨出,發生動脈瘤樣擴張。

  特徵

  1、內膜瓣不伴有血腫的內膜的小損傷,可能只表現為痛疼。

  2、內膜瓣合併內膜下及壁間血腫血栓由內膜下形成並擴展至血管腔,可表現為由血栓導致的缺血癥狀。

  3、夾層動脈瘤動脈壁的缺損導致其動脈瘤樣擴張,箭頭示動脈瘤內血流方向,可表現為出血症狀。

  4、壁間血腫壁間出血伴有血管狹窄。

  流行病學

  椎基底動脈系統夾層動脈瘤年發病率為1/10萬-1.5/10萬,國內尚無大樣本的流行病學數據。男女發病無明顯差別,80%發生於30一50歲人群,以青年和中年為高發期。

  病因

  1、頭、頸部外傷史:輕微外傷,如頸部按摩推拿,過伸過曲及轉頭等動作,甚至咳嗽、嘔吐、打噴嚏等也可引起椎動脈夾層。

  2、潛在的動脈疾病:可能導致血管壁的易損性,血管內膜易發生撕裂。遺傳性結締組織病是自發性動脈夾層明顯相關的病因。

  3、肌纖維發育不良:約15%~20%本病患者發生顱及頸部動脈夾層,其中雙側頸內動脈發病約佔50%

  4、偏頭痛:可能與血管壁水腫、血管壁撕裂或夾層擴大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有關。

  5、感染:近期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可誘發腦動脈夾層,其特點是多個動脈受累及,可能是感染引發的氧化應激、自身免疫等機制損傷了血管壁。

  6、高血壓病。

  7、口服避孕藥

  病理及發病機制

  1、在某些情況下,撕裂損傷發生於內膜,血流沿損傷處侵入中膜形成壁內血腫,此時在內膜上往往可見內瓣膜。

  2、若中膜壁內血腫向外擴展至外膜下,則可造成動脈性瘤性擴張,引起佔位效應如壓迫顱神經或腦幹。

  3、若血腫突破外膜發生破裂,在顱內則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在顱外則造成假性動脈瘤。

  臨床表現

  1、急性缺血表現:嚴重偏頭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腦缺血、初始症狀後數天發生卒中2周內症狀呈反覆性,Horner綜合徵,血管搏動性雜音,基底A夾層併發症狀--腦幹缺血、頭痛、腦幹梗塞。

  2、慢性缺血:夾層動脈瘤可產生隱匿性血栓粒子→顱內動脈栓塞,大型或有佔位效應的夾層動脈瘤,侷限性神經功能缺失、顱神經症狀。

  3、SAH主要表現:頭痛,有SAH時多提示,顱外段椎動脈夾層動脈瘤向顱內擴展,顱內段椎動脈夾層發生於PICA起始部。腦幹缺血現為Wallenberg綜合徵,共濟失調,偏頭疼和偏意識障礙,此後還有頸部疼痛,頸強直,突發耳鳴等。

  影像學特點

  顱內動脈夾層與夾層動脈瘤的影像學特點

  1、MRA對診斷夾層動脈瘤的敏感性很高,高分辨率的MRI可顯示動脈腔、動脈壁以及壁間血腫,而且隨著血腫的吸收,其信號強度也發生變化。亞急性期,T1、T2動脈夾層表現為新月形壁間高信號,只能提示診斷,不能作為金標準,但可作為隨訪參考。

  (1)動脈壁內血腫,表現動脈壁增厚,增厚的管壁邊緣光滑,TW1及質子像可見動脈壁呈新月形,曲線樣、帶狀、星狀和環狀異常信號。DSA線珠徵的相應部位T1W呈條索狀高強度信號。

  (2)雙腔為動脈壁夾層分離後形成的真、假血管腔。T1W及質子像可見真腔較窄,呈類圓形、低信號,為不完全閉塞的血管腔,有血流通過;假腔較寬,呈新月形、高信號,為內腔夾層分離所致,有血腫形成。(常規MRI發現雙腔的陽性率較低,且發病一年後其陽性率高達50%。雙腔為夾層動脈瘤的直接徵像,可作為診斷依據。

  (3)內膜瓣為動脈壁內腔夾層分離所致,T1W、T2W和質子像可見有高信號的瓣狀結構,位於血管腔中,以T2W成像易見,並且T2W成像觀察內膜瓣比DSA優越,約半數患者用T2W成像可顯示出內膜瓣。

  2、MRA對有線珠徵、動脈瘤樣擴張,假性動脈瘤及血管閉塞的患者有診斷價值,並可作動態觀察,但MRA不能發現小的夾層動脈瘤,不能準確地顯示狹窄的程度,不能區分是血流緩慢還是壁間血腫,也不能顯示雙腔等特有徵像,因此,它對夾層動脈瘤的診斷不理想。

  3、DSA是該病較可靠的診斷方法,DSA表現不規則管腔合併近端狹窄,梭形擴張,近端和/或遠端狹窄(串珠或線樣徵),雙腔,不規則扇形狹窄,靜脈期造影劑滯留。

  (1)壁間血腫可表現為:

  ①完全閉塞;

  ②串珠徵;

  ③管腔狹窄,末端多數為逐漸變細的錐形或火焰狀,也可為圓形或小袋狀。

  (2)壁間血腫引起的動脈瘤樣擴張為梭形、囊形、不規則形、管形或蛇形。

  (3)壁間血腫使動脈膨大並與其近端或遠端的血管狹窄共同表現為串珠徵。

  (4)壁間血腫腔內造影劑的滯留也較多見。

  (5)如壁間血腫與血管腔再通,可出現:

  ①雙腔;

  ②內膜瓣;

  ③有的在造影的動脈期見到真血管腔或其和假腔混在一起,而在靜脈期僅見到因造影劑滯留而形成的假腔;④夾層動脈瘤破裂後形成假性動脈瘤;

  ⑤動脈內腔可凹凸不平,呈玫瑰花徵。

  診斷

  1、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診斷較為困難

  2、夾層動脈瘤引起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如頭痛、缺血性卒中和SAH,診斷主要依據影像學的特異性改變

  3、MR和DSA示內膜瓣、雙腔徵、壁間血腫、椎動脈梭形膨大、伴遠端狹窄是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特徵。

  DSA是診斷的金標準。

  治療原則

  1、破裂性動脈瘤的治療應積極當出現SAH時需進行緊急的外科干預

  2、未破裂性應個體化。PlCA分支發出位置。

  3、介入與手術的選擇。相對於開顱手術,介入治療更加適合,可以避免開顱手術的巨大創傷,另外夾層動脈瘤無真正的瘤頸,夾閉手術常難以完成。

  4、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血管內治療,內孤立術和夾層動脈瘤近端閉塞術、支架輔助GDC、雙支架或多支架、密網支架、覆膜支架。

甚麼是椎動脈粗大動脈瘤?相關文章
目的總結探討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特點及急診介入治療技術。方法回顧分析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及介入手術治療經過。結果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多以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合併腦積水)為主要臨床表現,13例(61.9%)DSA造影表現為串珠徵;20例中有18例對側椎動脈發育良好的病例採用夾層動脈瘤栓塞聯合載瘤動脈閉塞的手術方式,生存率達94.4%(17/18),隨訪未
發布於 2023-03-24 11:51
0評論
目的:探討鎖骨下動脈瘤的腔內治療價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腔內治療鎖骨下動脈瘤8例,其中真性動脈瘤6例,假性動脈瘤2例。5例行覆膜支架,1例行覆膜支架+裸支架,1例行降主動脈支架加彈簧栓栓塞,1例行多層裸支架。結果:8例均順利完成手術,無嚴重併發症,手術時間平均69min,出血量平均30ml。8例隨訪6~26個月,平均15個月,7例瘤腔完全血栓化,1例多層裸支架隨訪12個月,瘤腔
發布於 2022-10-10 22:08
0評論
概況腦動脈瘤是腦內動脈血管壁上局部隆起形成的與血管相通的一個囊狀凸起(囊性動脈瘤),分為微小(5mm以下)、小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以上)顱內動脈瘤。小型微小型顱內動脈瘤常無症狀,但是一旦破裂出血會導致嚴重症狀和危險。流行病學根據放射學檢查和屍檢報告,顱內囊狀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3.2%,平均好發年齡為50歲(40-60歲),男女性別無明細差異。但是臨床所見動
發布於 2023-01-25 06:07
0評論
患者:女性,53歲,因:“發現左頸部搏動性腫塊1月”而入院。患者15天前曾於當地醫院就診,彩色B超診斷為:“左頸部動脈瘤可能”。查體:心率68次/分,血壓142/82mmHg,左側頸部靠下頷處可觸及一3cm×4cm大小搏動性腫塊,腫塊搏動頻率與心率一致,腫塊邊界清,壓迫頸總動脈後腫塊縮小、搏動減弱。入院後MRA(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圖1)和CTA(Compu
發布於 2023-01-27 00:22
0評論
目的:探討頸內動脈眼動脈段動脈瘤的臨床特點及顯微手術的治療方法。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9月40例頸內動脈眼動脈段動脈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男13例,女27例,其中合併前交通動脈瘤1例,雙側頸內動脈眼動脈段動脈瘤4例,合併後交通動脈瘤4例,合併小腦後下動脈瘤1例,合併大腦中動脈動脈瘤1例,合併基底動脈瘤1例。結果:按GOS評分評定手術病人預後,恢復良好33例,輕度殘疾1例,重
發布於 2023-02-19 15:51
0評論
腦動脈瘤就像腦袋裡的“不定時炸彈”,相當一部分患者沒有任何症狀,只是體檢發現的,但一旦破裂出血,也就是“炸彈”爆炸了,則往往對人體造成災難性的打擊,可能會產生偏癱、失語、昏迷甚至死亡的嚴重後果。那麼,腦動脈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都知道,腦實質表面和深部有很多動脈,這些動脈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基底動脈發出的各級分支,在大腦裡蜿蜒分佈,就像大樹的根系在土壤裡盤根錯節。樹根會出現瘤樣突起,腦動脈血管壁
發布於 2022-10-20 04:19
0評論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病情分級:Hunt和Hess分級法分類        標準0級       未破裂動脈瘤Ⅰ級       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北京協和醫院介入治療科張曉波Ⅱ級       中一重度頭痛.腦膜刺激徵.顱神經麻痺Ⅲ級       嗜睡,意識混濁,輕度局灶神經體徵Ⅳ級       昏迷,中或重度偏癱,有早期去腦強直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Ⅴ級       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適應證①破裂動脈瘤:如患者全
發布於 2022-10-19 06:29
0評論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展,腦動脈瘤診斷的精準率越來越高。簡單說,有兩種檢查手段,一是無創性檢查,一是有創性檢查。無創性檢查主要包括:1、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好碌拿鄭涫稻褪搶習儺帳熘CT);2、核磁共振(MR);3、CT血管成像(CTA);4、MR血管成像(MRA)。有創性檢查這裡單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腦CT和MR都是腦的斷層掃描,主要觀察腦實質、腦室、腦池、蛛網膜下腔有無異常信號。CT
發布於 2022-10-20 04:24
0評論
1月18日電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醫院腦血管造影室裡,成功接受介入手術的陳某迎來了新生。陳某的病情兇險、複雜,供應生命中樞─腦幹的兩條椎動脈都發生了嚴重的病變,右側椎動脈顱內段堵塞,左側椎動脈顱內段99%狹窄。按照常理醫生一般會選擇手術風險較小的左側,畢竟只要有一根椎動脈的存在也能為患者帶來不錯的療效。然而在第一次介入手術過程中,經驗豐富的神外科主任醫師萬傑清發現了一個隱患:患者左側椎動脈的狹窄
發布於 2023-01-10 02: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