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6 02:21

  頸動脈或者椎動脈的夾層引起的夾層佔中老年人的1%,單卻佔了年輕人腦卒中的25%,頸動脈和椎動脈位於頸部(脖子)。以往醫生多推薦採用抗凝治療,但2015年的國際腦卒中大會在美國的納什維爾召開,除了肯定了介入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4項目研究,另外的一項研究也值得我們的關注。這項隨機對照研究終於得出了一個結果,對於頸部血管夾層並出現缺血癥狀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阿司匹林,或者波立維或者兩種藥物聯合使用)或者抗凝藥物(早期運用低分子肝素,然後過渡到華法林)是等效的,治療的時間是三個月。

頸動脈或椎動脈的夾層用甚麼治療?相關文章
動脈夾層是指動脈壁層內的撕裂而導致血液成分通過破損的血管內膜進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層,造成血管狹窄、閉塞或形成假性動脈瘤。夾層動脈瘤是指病理性夾層發生在中膜層內或中膜和外膜之間的剝離,腦動脈壁膨出,發生動脈瘤樣擴張椎動脈夾層動脈瘤。顱內動脈夾層是指腦血管壁的病理性夾層累及動脈的內膜、形成內膜下血腫並擴張到內膜和中膜之間。夾層動脈瘤或動脈剝離是指病理性夾層發生在中膜層內或中膜和外膜之間的剝離,腦動
發布於 2022-12-07 06:39
0評論
治療的方法有四種,包括:1、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飲食、適當活動)2、藥物治療3、介入治療4、外科開刀的治療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做到的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多麼嚴重的狹窄,還是介入或者開刀之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必須的,健康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合理均衡的營養(避免過多的油脂,限鹽),合適的身體鍛鍊,戒菸,不酗酒,嚴格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否則,斑塊狹窄容易不斷加重,即使做了支架或者手術,也更容易
發布於 2023-03-06 02:56
0評論
醫療診治規範或指南的制定是提高診治效益、保證患者最佳預後、以及合理經濟醫療開支和費用的重要措施。本指南是關於顱外頸動脈和椎動脈病變(ECVD)的,是ACCF/AHA指南編寫委員會根據以往的版本,總結了2010年5月份以來的相關文獻,修改升級而成。本文從中摘譯部分,供大家參考並提出寶貴意見,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依據。顱外血管病變和卒中顱外血管強調的是影響腦組織供血的血管網,主要包括頸動脈系統和椎基
發布於 2022-10-10 19:03
0評論
目的總結探討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特點及急診介入治療技術。方法回顧分析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及介入手術治療經過。結果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多以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合併腦積水)為主要臨床表現,13例(61.9%)DSA造影表現為串珠徵;20例中有18例對側椎動脈發育良好的病例採用夾層動脈瘤栓塞聯合載瘤動脈閉塞的手術方式,生存率達94.4%(17/18),隨訪未
發布於 2023-03-24 11:51
0評論
1月18日電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醫院腦血管造影室裡,成功接受介入手術的陳某迎來了新生。陳某的病情兇險、複雜,供應生命中樞─腦幹的兩條椎動脈都發生了嚴重的病變,右側椎動脈顱內段堵塞,左側椎動脈顱內段99%狹窄。按照常理醫生一般會選擇手術風險較小的左側,畢竟只要有一根椎動脈的存在也能為患者帶來不錯的療效。然而在第一次介入手術過程中,經驗豐富的神外科主任醫師萬傑清發現了一個隱患:患者左側椎動脈的狹窄
發布於 2023-01-10 02:41
0評論
藥物治療不可能改善這種機械性的狹窄,所以患者目前仍然會頭暈、雙下肢無力。彩超顯示頸動脈斑塊,但未報告動脈管腔狹窄,說明頸動脈系統問題不大。鎖骨下動脈斑塊,流速增快,提示了動脈狹窄,而且已經清晰的報告了盜血,所以必須介入治療。有斑塊、流速快不影響造影檢查。我建議直接造影檢查,因為造影檢查可以明確是否需要支架、能否施行支架治療、需要甚麼型號、規格的支架、手術難度多大、風險多高等等重要信息,而CTA檢
發布於 2022-12-26 20:05
0評論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或者主動脈血管夾層破裂,目前統稱為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並非真正是腫瘤,只是向外突出像瘤子。它是指循環血液滲入主動脈夾層,形成血腫的一種致命性疾病。而主動脈中層退行性病變或中層囊性壞死是發病的基礎。發病途徑:一是主動脈滋養血管壓力升高,破裂出血導致主動脈內層分離;二是由於主動脈內壓升高,特別是老年人的主動脈彈性低,內膜破裂,血液從破入口進入,使內膜分裂、積血而成血腫。多見
發布於 2024-01-08 14:16
0評論
頸動脈狹窄症狀頸動脈狹窄是由於頸動脈的粥樣斑塊導致的頸動脈管腔的狹窄。當頸動脈出現狹窄時,大腦也就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現為:頭暈、眼前發黑,有黑,短暫的意識喪失。頸動脈狹窄檢查:患者一旦出現上訴症狀,建議去門診做一個頸動脈彩超,彩超如果表現有狹窄,發現有潰瘍性斑塊形成,就需要遵照醫囑做進一步的檢查。具體確診方面,CT血管造影(CTangiographyCTA)正在逐漸取代動脈造影成為診斷
發布於 2022-12-12 18:22
0評論
壓力感受器的適宜刺激是管壁的機械牽張。如動脈血壓升高,動脈管壁被擴張至一定程度時,感覺神經末梢興奮而發放神經衝動。在一定範圍內(動脈血壓60~18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壓力感受器的傳入衝動頻率與動脈管壁的擴張程度成正比,即動脈血壓愈高,動脈管壁被擴張的程度也愈高,壓力感受器的傳入衝動頻率也愈高,所以從感受器的性質,它是血管壁牽張感受器。壓力感受器對搏動性的壓力變化比非搏動性的
發布於 2024-01-01 20:43
0評論
大腦的血液絕大部分來自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粥樣斑塊的表面是一層纖維帽,中間是膽固醇結晶和壞死物質。粥樣斑塊形成後不斷增大,最後纖維帽破裂,斑塊向一座活火山,不斷有碎屑向外噴出。破裂的纖維帽表面極易形成血栓並且在血流衝擊下非常容易脫落。那麼頸動脈狹窄和小中風又有甚麼關係呢?很早以前人們一直認為中風是由大腦內部的血管出了問題而引起的。50多年前,醫學界開始認識到頸動脈狹窄
發布於 2023-01-27 01: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