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8 10:27

瘧疾是一種蟲媒疾病,由瘧原蟲通過按蚊叮咬或輸入瘧原蟲攜帶者的血液感染引起。寄生在人類身上的瘧原蟲有四個種類,即間歇性瘧原蟲、三孢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

病原體:瘧疾的病原體是人類瘧原蟲,並非所有瘧原蟲都能感染人類。有四種瘧原蟲可以感染人類。閏土瘧原蟲、卵形瘧原蟲、三孢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惡性瘧原蟲會引起更嚴重的臨床症狀,並可對多個器官造成損害,如腦性瘧疾,而且惡性瘧原蟲的死亡率很高;其他類型的惡性瘧原蟲很少死於該病。

感染者:患有瘧疾的人和患有間日瘧的人。

傳播。蚊子叮咬,但不是所有的蚊子都能成為病媒,按蚊是瘧疾的病媒。中國主要是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傳染病通過蚊子傳播,登革熱,通過埃及伊蚊傳播,中國主要是埃及伊蚊,BSE可以通過庫蚊、伊蚊和按蚊傳播,中國主要是三帶喙庫蚊。

人群易感性:所有的人都對瘧疾易感,那些曾經感染過瘧疾的人將獲得對同一種類瘧原蟲的免疫力,再次感染後症狀較輕。然而,4種瘧原蟲之間沒有交叉免疫,也就是說,感染一種瘧原蟲後獲得的免疫力對其他3種瘧原蟲沒有免疫力。

流行特點:由於按蚊的傳播,瘧疾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主要在中國的雲南和海南。然而,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輸入病例,如遊客和農民工。對於那些沒有義務在瘧疾流行區工作的人來說,當他們遇到瘧疾病例時往往不容易想到瘧疾,這就延誤了診斷時間,有時只有當病人自己提到他們曾在瘧疾流行區工作和旅行時,醫生才會想到瘧疾。

臨床表現:典型表現是高燒、寒戰和大汗。每次發燒持續2至6小時,中間有一段間隔。每次發作都是對寄生了瘧原蟲的紅細胞的大規模破壞,因此,經過幾次反覆,病人會出現貧血的症狀。惡性瘧患者會有更多的紅細胞破壞,大量血紅蛋白尿會出現醬油色的尿液(黑尿熱),這可能導致腎臟損傷、嚴重的急性腎功能衰竭,如果有腦性瘧疾,還會出現嚴重的頭痛。

治療:現在通常使用青蒿琥酯、蒿甲醚和雙氫青蒿素。氯喹的抵抗力較強,可用於治療敏感的瘧原蟲。在中國,青蒿素是首選。

預防:歷史上,預防瘧疾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消滅蚊子來切斷傳播途徑,這種方法非常普遍,專家們一度認為可以消滅瘧疾。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到2015年消除瘧疾死亡,但這似乎也很難實現,中國希望到2020年消除瘧疾,也是任重道遠。

甚麼是瘧疾?相關文章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於夏秋季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並且容易流行。 典型的瘧疾多呈週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鐘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複
發布於 2023-12-19 04:38
0評論
人體四種瘧疾在臨床表現,病程經過,對藥物反應等方面有許多共同性,又各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診斷上應明確患者的瘧疾種類。 1.臨床診斷要點 ①多數病例在發熱前有時間長短不一的寒戰或畏寒。 ②體溫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持續數小時,然後很快下降,繼而有不同程度的出汗,每隔2~4h測量體溫1次,分析體溫曲線,則可發現夜間的體溫往往降至正常或在常溫以下。 ③發作有定時性,發熱期與無熱期交疊出現,且有一定的
發布於 2023-12-19 04:51
0評論
【概說】 瘧疾,是指寒戰,高熱,汗出並週期性發作為特徵的一種傳染病。多發於夏秋之間,其它季節也是可散在發病,主要是由於感受瘧邪及癉毒疫癘之氣所致,有一日一發稱日瘧,二日一發為間日瘧,三日一發為三日瘧之不同,如久瘧不愈,在脅下形成積塊,稱為瘧母。 【病因病機】 (一)感受瘧邪及風寒、暑溼之氣,邪毒侵入人體,伏於半表半里,出入營衛之間,邪入則與陰爭而寒;出則與陽爭則熱,邪正交爭而發瘧疾;如邪正相離,
發布於 2025-01-29 03:59
0評論
1.發冷期驟感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痠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鐘,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2.發熱期冷感消失以後,面色轉紅,紫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譫妄
發布於 2024-07-08 10:28
0評論
瘧疾(Malaria)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本病主要表現為週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於夏秋季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並且容易流行。瘧疾對患者的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需早發現早治療。患者在治療期間還需注重日常飲食,以免飲食不當加重病情。 瘧疾宜食食物: 患者的食物宜選清淡爽口
發布於 2025-01-29 03:45
0評論
1、蟲媒隔離:滅蚊。 2、休息:應臥床休息,減少活動。 3、飲食:發熱期以易消化、清淡飲食為主。 4、病情觀察:注意觀察病人精神、神志、尿量、尿色及嘔吐物和大便的顏色(在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會呈現咖啡樣嘔吐物及黑便)。 5、對症護理: (1)典型發作寒戰期應注意保暖;發熱期給予降溫;大汗期後給予溫水擦浴,及時更換衣服、床單。同時應保證足夠的液體入量。 (2)兇險發作出現驚厥、昏迷時,應注意保持呼吸
發布於 2025-01-29 04:06
0評論
瘧疾是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以週期性發熱、貧血、脾臟腫大為特徵,可發生輕重不同的併發症。 瘧疾的表現,早期有低熱、乏力、畏寒、全身痠痛、消化不良和失眠等表現。大約2周左右病兒出現典型症狀,先為感覺寒冷,然後出現全身發抖,關節及肌肉痠痛,臉色發白,皮膚髮紺,常有抽搐,脈搏細數,伴有噁心嘔吐等,寒戰過後病兒出現發熱,體溫迅速升高到39℃~41℃,面紅耳熱,雙眼充血,頭痛,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患兒
發布於 2025-01-29 03:52
0評論
(一)治療用藥建議: 早期的診斷及正確的治療,是決定瘧疾預後最重要關鍵,由於臺灣根除瘧疾已經四十年,近年來境外移入的病例每年約只有30例,臨床醫師若經驗不足,常常不能在第一時間診斷出來;另外因為瘧疾病況變化迅速,重症瘧疾(severe/complicatedmalaria)開始常以非特異性症狀來表現,如果不能及早發現給予適當的治療,常會導致各器官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另外治療上最棘手的問題是抗藥
發布於 2023-12-19 04:58
0評論
引起瘧疾有哪些原因一:形態在紅細胞內發現的瘧原蟲是確診瘧疾和蟲種鑑別的重要依據,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寄生的時期稱為紅內期,這一階段隨著蟲體的自然生長,發育,繁殖時期的不同,其形態變化很大(多形性),一般可分為三個主要的發育期,即滋養體期,還有裂殖體期和配子體期。接下來引起瘧疾有哪些原因是在用到光學顯微鏡觀察瘧原蟲形態時,須將薄血膜塗片用瑞氏或姬氏液染色,染色後的瘧原蟲核變為紫紅色,胞質為藍色,瘧
發布於 2024-12-04 11:34
0評論
瘧疾的自然傳播媒介是按蚊。可傳播人瘧的按蚊的種類有60餘種,人被有傳染性的雌性按蚊叮咬後即可受染。人對瘧疾普遍容易感染,多次發作或者重複感染後,如果沒有症狀,則表明感染後會產生一定的免疫力,瘧疾根據病情的發展分為5個時期: 1.潛伏期: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週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
發布於 2024-12-04 11: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