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外治法治療腫瘤是中醫特色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時代《黃帝內經》中即有刺絡放血等外治法的記載;東漢華佗的“刳破腹背,抽割積聚”是最早的手術療法記載。到晉代,醫家皇甫謐潛心鑽研臟腑經絡學說,形成了我國特有的針對“內病外治”的治療手段――針灸;明代醫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積聚 》中雲:“凡堅硬之積,必在腸胃之外,募原之間,原非藥力所能猝至。宜用阿魏膏……之類,以攻其外,再用長桑君針法,以攻其內。然此堅頑之積,非用火攻終難消散,故莫妙於灸。”說明張景嶽已經充分認識到對於疑難重症,內用藥常常“非藥力所能猝至”需藉助外治法直達病所,內外同用起到治療作用。到清代,吳師機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驗證,形成了外治專著《理瀹駢文》。他不僅運用膏藥以外治,還運用敷、熨、燻、浸洗、擦、坐、嚏、縛、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幾十種方法,可以說是對中醫外治的一次總結。吳師機通過外治法的應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意即中醫治病,要掌握病因、病機,強調辨證,要根據臟腑的陰陽寒熱虛實表裡加以分析,然後才給予恰當的治療。內治法是如此,外治法同樣如此。並非僅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將外治法僅僅看作是局部用藥,應當將其與內治法同等看待,外治法同樣在用藥遣方上要有中醫理論和藥性理論作指導。應當把外治法與內治法僅僅看作是給藥方法與途徑不同而已。
隨著臨床技術手段的進步,中醫外治的方法與治療範圍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如當前臨床多用的腫瘤外治法有:局部薄貼法、圍敷法、腐蝕法、燻洗法、填塞法、灌腸法、中藥離子透入法、超聲藥物透入法、中藥介入療法、腔內中藥注入法、霧化吸入法等,這些方法都是中醫外治法與現代技術結合的結果,在臨床應用後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為廣大群眾所認可,如尤聖勇等在治療隨機分組的50例中晚期肝癌中,發現肝動脈灌注華蟾素+碘化油較單純化療栓塞組治療後,肝功能損害與骨髓抑制均較小,中藥華蟾素+栓塞化療經皮肝動脈灌注治療肝癌可作為不適合TACE或TAE肝癌患者治療的一種有效方法。萬冬桂等應用穴位離子導入中藥複方酊劑(延胡索、乳香、沒藥、丹參各100g,徐長卿150個g等)治療癌性疼痛總有效率達84%。沈克平等按照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運用超聲霧化法,通過對4例典型惡性腫瘤患者部分伴隨證:呼吸道炎症、腦轉移所致的眩暈、因化療所致咽炎、食管粘液分泌過多所造成吞嚥障礙等證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我科也開展了以中藥局部外敷治療癌性疼痛、胸腹水,中藥注射液局部注射、中藥注射液介入治療、湯藥灌腸等並取得很好臨床效果。但由於種種原因,腫瘤外治法在全國範圍內研究較少、進展緩慢,特別在大的中醫院中甚至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或僅限於極少數病種應用,有些特色中醫外治方法已經散落民間,甚至處於失傳的邊緣,因此中醫外治法亟待繼承、整理、豐富與發展,充實中醫治療學的內容。
腫瘤作為一種以局部病變為顯著特徵的全身疾病,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口服),但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外科手術目標明確,預後較好,但因惡性腫瘤發病多屬晚期,能適合手術的患者僅為20%左右,加之腫瘤逐漸顯現的老齡化趨勢,使手術治療的範圍受到很大限制;放療作為一種創傷較小的治療手段,靶向性強,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其嚴重不可逆的副反應、劑量限制,老齡人群的擴大都限制了其應用;化療是現在臨床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其靜脈給藥使之方便使用,但其在殺滅腫瘤的同時,對正常人體組織也打擊甚大,靶向性最差,同時也受到劑量、年齡、體質的影響,常常具有不可持續性,與惡性腫瘤需要長期控制不相適應;生物靶向藥物具有靶嚮明確的特點,如果應用恰當可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但此類藥物作用靶點較單一,適應症較窄,加之價格昂貴,目前臨床應用不多;中醫藥口服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價格便宜,群眾基礎廣泛,但口服湯劑長於全身調理,對局部腫塊作用較弱。
結合惡性腫瘤的特點,臨床治療所需求的藥物或方法應該具備一下特點:1.作用靶點明確 2.臨床效果確切 3.可反覆、持續應用 4.副作用小或無 5.價格便宜,適用人群廣泛 6.應用方便,適應症廣 7.辨證用藥,治療個體化。而腫瘤的外治恰恰符合這些特點,首先外治藥物通過局部與整體參合辨證獲得,具有個體化的優勢,其次外治藥物常常用於腫瘤局部,具有靶點明確、中藥毒副作用小,與一些現代技術結合可明確提高治療效果,並可反覆應用,不會出現耐藥等狀況出現,第三中醫藥應用歷史長遠、有廣泛的信任基礎並且價格便宜,應用方便。因此腫瘤外治的發展具有廣泛的前景。
腫瘤外治法近年來的研究是取得一些成果,但與其他學科的發展相比顯然處於一種落後的狀態,要發展腫瘤外治法首先應該加強對理論文獻的挖掘整理,加強理論研究,從深層次揭示外治作用機理,同時加強臨床實踐進行規範化臨床研究,並結合現代多學科的技術發展為我所用,加強劑型研究,通過臨床療效研發特效的外治抗腫瘤藥物,推動腫瘤外治的發展。
中醫腫瘤外治發展現狀與優勢
發布於 2022-12-09 09:12
中醫腫瘤外治發展現狀與優勢相關文章
從1950年代起,通過手術重建胃腸道解剖結構和/或連接關係,以限制攝食量和/或減少營養在胃腸道的吸收來治療肥胖症的手段開始萌芽,並逐漸形成了胃腸減重外科學(BariatricSurgery)。1995年,Pories醫生首次報道減肥外科手術不僅可大量減輕體重,還使肥胖患者術前合併的T2DM得到長期臨床治癒,即病人無需服用降血糖藥物,而空腹血糖水平(F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長期維持正常
發布於 2023-01-24 12:17
0評論
一、國外胎兒醫學的發展現狀1、胎兒醫學包括出生缺陷的產前診斷,但不僅僅是產前診斷:出生缺陷的產前診斷是胎兒醫學的基礎,主要任務是診斷,沒有產前診斷就無法真正開展胎兒醫學工作。但是出生缺陷僅僅是胎兒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胎兒醫學包括所有可能影響胎兒的疾病,以及對這些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除了染色體異常與結構缺陷外,雙胎與多胎,特別是複雜性雙胎是胎兒醫學關注的重點。雖然胎兒生長受限的病因比較複雜,也缺
發布於 2023-01-22 23:02
0評論
1840年巴黎外科醫生Malgaigne首先報告了在脛骨骨折處穿入一枚鐵釘,在體外用一個環形帶連接固定治療骨折的方法,並在1843年又研製了一種四爪髕骨外固定器。此後人們就將其稱之為外固定,並一直沿用至今,而Malgaigne也被公認為外固定的創始人。該技術經歷100多年曲折與坎坷、創新與爭議的發展歷程,直到20世紀中葉才成為公認的骨折治療標準方法之一。20世紀80年代,隨著ILizarov環
發布於 2023-01-03 14:56
0評論
一、國外神經病學發展簡史和現狀1、神經病學發展史神經病學是一門古老的臨床學科,幾乎伴隨醫學的產生而產生。早在公元前十七世紀,最早的醫學文獻――埃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EdwinSmithPapyrus)――就已經詳細描述了顱骨結構、腦膜、腦的外表面、腦脊液以及顱內壓的波動情況。在此後的許多其他手稿中也有大量關於神經系統徵象的描述,如蘇美人在一個淺浮雕中描述了一頭獅子在被箭擊中背部後出現下肢癱瘓,
發布於 2022-12-03 21:21
0評論
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病例來源於2008年1月―2012年3月我科治療的腫瘤術後胃癱綜合徵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齡分佈範圍為18~87、歲,平均(65.77±16.13)歲;胃癌40例,結腸癌6例,十二指腸癌7例,胰腺癌6例,膽管癌2例,食管癌2例,胰腺十二指腸淋巴瘤1例,下嚥癌1例。患者均經胃鏡或消道造影檢查證實為胃排空功能障礙,排除機械性梗阻,主要表現為胃脘部
發布於 2022-12-09 06:17
0評論
防輻射服源於上世紀初期在美國發起關於電磁輻射影響的大討論,後證明電磁輻射確實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並且最早的防輻射服是應用於雷達兵身上,屬於軍工產品。
而民用防輻射服行業最早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源於電氣化時代的來臨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特別是優生優育觀念的普及。
防輻射服行業在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從最早在日本進口面料的一家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從業企業幾百家的大產業,更湧現出了一批優秀品牌
發布於 2023-06-05 05:39
0評論
概述
中醫該如何治療外陰白斑這種疾病呢!外陰白斑這種疾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婦科疾病,外陰白斑這種疾病發病是不分年齡的,任何年齡階段的女性朋友都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在我們發現自己患有這種疾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患者外陰白斑的女性朋友們來說,其實我們可以在發病初期選擇中醫的方式來進行治療,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步驟/方法:
1、
如果在生活當中發現自己患有外陰
發布於 2023-06-22 10:56
0評論
疝是常見病,多發病。腹股溝區疝主要表現為大腿根部“腫塊”,站立時出現,平臥時消失(可復性),逐漸增大,可以到達陰囊,可以隱約不適,疼痛,也可以有時劇痛(腸嵌頓),影響生活工作,有時威脅生命。而外科手術修補缺損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除嬰幼兒疝常見外,雖然女性也可見,但以中老年男性多見,隨著中國老年化社會的到來,疝的防治不僅是醫療問題,還是社會和經濟問題。手術後切口疝和造口周圍疝,甚至原發性臍疝、腰疝、
發布於 2023-01-29 11:12
0評論
一、中醫腫瘤基礎理論的探索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並結合對近幾十年文獻的分析,提出以“正邪”為總綱、以“虛痰瘀毒”為核心的中醫腫瘤基礎理論框架。(一)腫瘤的定義:正氣不足,導致痰濁、瘀血、瘤毒等邪氣膠結於體內形成的腫塊。腫瘤形成過程中,瘤毒起關鍵作用,瘤毒具吸引痰瘀等病理產物聚集的功能。良性腫瘤,瘤毒輕微,所聚之痰瘀恰好為正氣清除,腫瘤長期穩定。惡性腫瘤,瘤毒較重,毒聚痰瘀的能力超過正氣的清除能力,腫
發布於 2022-11-29 10:26
0評論
外治法是祖國醫學傳統治療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在腫瘤的治療上,除內服藥物外,亦形成了豐富的外治療法。如對於乳巖的治療,孫思邈用赤龍湯及天麻洗之,敷二物飛烏膏及飛烏散。提出"若始作者,可敷黃芩漏蘆散及黃連胡粉散。宋代東軒居士著<<衛濟寶書>>第一次提到"癌"字,並把"癌"列為癰疽五發之一,有"癌發"以麝香膏貼之的外治
發布於 2022-11-27 10: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