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對碘鹽添加過量的疑慮,人們對甲狀腺疾病癒發關注,一發現自己有甲狀腺結節便憂心忡忡,擔心是癌症。專家指出,人們對甲狀腺結節有很大誤解。
其實,甲狀腺結節在人群中發病率很高,但惡性結節所佔的比例較低,只佔約5%,超過九成五的人都是良性結節,手術不是必選項。因此,查出甲狀腺結節沒必要恐慌,而且並非都要一切了之,需要警惕過度治療。
報告解讀
有“微鈣化、低迴聲”等字眼應做進一步檢查
要判斷結節的良惡性,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首先看病史和表現,如果童年接受過射線照射、家族中有人患有甲狀腺癌、結節迅速增大、質硬、固定,伴有持續性聲音嘶啞、發音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都要警惕結節可能為惡性。
其次,要看超聲檢查結果。拿到超聲檢查報告,一看到上面寫有“甲狀腺結節”,許多人都會心裡一驚。而後面寫著的“微鈣化、粗大鈣化、海綿狀形態、低迴聲”等一長串醫學名詞,究竟意味著甚麼,更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超聲檢查報告有一些關鍵詞,可助患者簡單瞭解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如果超聲結果寫明“高回聲、粗大鈣化(除甲狀腺髓樣癌以外)、結節周邊有豐富血流信號(促甲狀腺素正常情況下)、海綿狀形態、結節後方彗星尾徵”,則往往提示屬於良性結節,無需驚慌。
如果有“微鈣化、低迴聲、結節血供內部豐富且雜亂分佈、邊界不規則,周圍不完整的暈、橫截面前後徑大於左右徑”等字眼,意味著患有甲狀腺癌的可能性比較大,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正確處理
懷疑甲狀腺癌,通過細針穿刺“定性”更準確
有些術前懷疑甲狀腺癌的患者沒有經過嚴密的檢查,便貿然進行手術,結果為良性病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要判斷結節是惡性還是良性,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現最為可靠的檢查方式是對結節進行細針或粗針穿刺,取少量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診斷。
病人一聽說要進行穿刺,往往比較抗拒。“細針抽吸穿刺常用25號針頭,操作安全簡便,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局麻或者不用麻醉。”細針穿刺風險不大,只有極少數患者出現局部腫痛或者出血、感染。
有些病人的結節是混合型的,或者位於甲狀腺腺葉後部,則需要在超聲引導下做穿刺,以避免誤診。當患者有甲狀腺惡性腫瘤的高危病史,或者超聲提示有可疑惡性的徵象時,結節直徑只要大於五毫米,也應該接受超聲引導下的細針穿刺活檢。
甲狀腺癌高危病史包括一級親屬患有甲狀腺癌、兒童時期有外照射治療史、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有輻射照射史、過去做甲狀腺部分切除時查出甲狀腺癌等。
不過,有四種情況是不用做穿刺活檢的。一是經甲狀腺核素顯像證實為“熱結節”,二是超聲提示為純囊性的結節。三是根據超聲影像已高度懷疑為惡性的結節。四是結節直徑小於一釐米,超聲無惡性徵象。
誤區糾正
盲目切除良性結節反而可能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
惡性結節要儘快到外科進行手術切除,且手術後要終身服用甲狀腺素進行抑制治療。如果是良性結節,未必都要一切了之。有些病人因為“恐癌”,盲目切除良性結節,結果反而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即“甲減”)。
良性結節且甲狀腺功能正常,只需要定期觀察即可,不用手術治療。但是,如果良性結節合併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為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和甲狀腺素(T4)指標升高,而促甲狀腺素(TSH)降低,則需要進行藥物或同位素131I治療。如結節手術後出現甲減,則需長期服用左旋甲狀腺素(L-T4)進行替代治療。
特別提醒
良性甲狀腺結節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進行隨訪
如果查出結節定性可疑,但病人又抗拒穿刺檢查,則可定期(3~6個月)複查。對於確診為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可以每隔半年到一年進行隨訪。良性結節患者要注意自我觀察,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結節固定、頸部淋巴結腫大等跡象,要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