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趨勢。全世界約有2億女性和1億中年男性患有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約1/3的60-70歲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約2/3的80歲以上女性患有骨質疏鬆症,約1/5的50歲以上男性一生中會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在歐洲每30秒就有1人發生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在2006年中國部分省市的統計中,60歲以上人群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約為59.89%。
檢測骨礦物質密度所使用的T值是根據年輕健康的白人女性的骨礦物質密度值,將高於或低於基線峰值的標準差定義為T值。
世界衛生組織的骨質疏鬆症診斷標準是以DXA測量的T值為唯一參數,這一標準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使用,但在使用十多年後開始出現了一些爭議。
維生素D的缺乏是一個常見的風險因素。中國人普遍缺乏維生素D。北京正常人群的血清25(OH)D為16.2±4.6 ng/ml。在北京45歲以上婦女的隨機抽樣中為12.49±5.43納克/毫升。
維生素D缺乏的原因。在冬季,由於大多數人傾向於減少戶外活動,導致陽光照射不足;厚重的衣服減少了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的面積,較少攝入乳製品和富含油脂的魚類;冬季到達地球表面的陽光輻射較少;空氣汙染進一步減少了地球表面的陽光照射。過度使用防曬霜;膚色較淺的年輕人每天大約需要15至30分鐘的陽光照射,而膚色較深的人則需要更長的照射時間;老年人的皮膚產生 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在不能外出或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中,維生素D的缺乏率為30%至80%。
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疾病:內分泌失調。庫欣綜合徵、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糖尿病、垂體催乳素瘤、性腺功能減退;慢性疾病:胃腸道吸收障礙、肝功能損害、腎臟營養不良;腎小管酸中毒、類風溼性關節炎、氟中毒、神經性厭食症;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肥大細胞增生症;先天性疾病:成骨不全症、高血紅蛋白血癥、範可尼綜合徵、馬凡氏綜合徵;營養障礙:蛋白質缺乏、維生素C缺乏、肝臟腫大和許多其他疾病可導致骨質疏鬆症。
藥物和制動效應。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甲狀腺素、肝素、酒精、免疫抑制劑、GnRH(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芳香酶抑制劑、利尿劑、羅紅黴素等。
其他:制動、失用、體重減輕。
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概念:是指由於骨的正常成分和結構的改變而導致的骨的正常機械性能的喪失,在非常輕微的外力作用下或由體重本身引起的骨折。
跌倒的風險因素:年齡因素;感覺喪失:視力差、聽力差、觸覺疼痛和關節位置感覺降低、肌肉力量下降、步態不穩、平衡能力下降;老年病的影響。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帕金森病、小腦病變、體位性低血壓、阿爾茨海默病、白內障、抑鬱症、貧血、前列腺增生、糖尿病、骨關節病、低蛋白血癥 環境因素(50%的跌倒與此有關):黑暗的燈光、溼滑和不平整的地板、對新環境的不熟悉、浴室和廁所缺乏把手、物體擺放的改變等。;藥物因素:助眠劑和鎮靜劑、抗高血壓藥、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降血糖藥、止痛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