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4 14:59

由於癌症命名的複雜性,通常人們說的胃癌、肺癌是根據癌症發展的不同組織器官來劃分的,但是,當一些名稱具有病理特徵時,人們就會感到疑惑,如胃腸道間質瘤,既然具有腫瘤就應該是一類腫瘤,但根據危害程度的不同,腫瘤又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癌症),這種腫瘤屬於哪一類?馮小剛說:"我覺得這個腫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東西。"他說:"我覺得這個腫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東西。"馮小剛說:"我覺得這個腫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東西。

昨天我收到一個患者的短信:"趙主任,你好,我父親前段時間被診斷為胃腸道間質瘤,聽別人說胃腸道間質瘤是一種侵襲性腫瘤,癌症也是侵襲性的。請問,胃腸道間質瘤是否是癌症?"對此,在此給出以下答案,以饗患者。

胃腸間質瘤不是癌症,但它是一種具有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類似於癌症,或者我們稱之為交界性腫瘤。這種交界性腫瘤介於善與惡之間,具有良性的細胞形態,但容易復發,甚至變成惡性,需要及時、正規的治療。

在中國的胃腸間質瘤患者中,60%-70%發生在胃部,20%-30%發生在小腸,極少數發生在食道、結腸和直腸。然而,胃腸道間質瘤與胃癌或腸癌不同。癌症是發生在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其特點是浸潤性生長、容易復發和多途徑轉移。而胃腸道間質瘤則是發生在胃腸道間質組織的腫瘤。它的腫瘤組織不像癌症那樣具有攻擊性,而且很少發生淋巴或血液轉移。但是,胃腸道間質瘤也有以下不容忽視的特點:

1.對常規放化療不敏感

目前,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此時建議採用手術加生物治療,即彌補了手術的不足,又解決了無法化療而導致的治療力度不足的問題。此時建議使用生物治療,以彌補手術的不足和化療的不足。

2.術後易復發

雖然早期胃腸間質瘤患者術後5年的生存率較高,但隨著發病時間的延長,胃腸間質瘤患者的術後複發率可高達40%-90%。此外,胃腸道間質瘤患者一旦術後復發,其生存時間通常只有10-20個月。

3.早期診斷不易

因為胃腸間質瘤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這種疾病很難在早期被發現,特別是對於這種直徑小於2釐米的腫瘤早期。許多人在做腫瘤篩查、體檢或其他手術時被發現患有胃腸間質瘤。但是,也有少數患者在早期出現胃腸道出血、腹痛、腹部腫塊、貧血和腸梗阻等症狀。目前,胃腸間質瘤的診斷在臨床上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確認,包括纖維內鏡、內鏡超聲、超聲和CT。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研究發現,亞洲患者被診斷為這種類型的腫瘤的可能性是其他患者群體的1.5倍,而且亞洲人比其他人群更容易患胃腸間質瘤。

胃腸道間質瘤是癌症嗎?相關文章
胃腸道間質瘤:摘要: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s)是一組獨立起源於胃腸道間質幹細胞的腫瘤,近10年來隨著臨床病理技術不斷髮展和完善,作為一種獨立的臨床病理,GISTs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現就其診治進展進行綜述。1組織來源在20世紀80年代初,胃腸道的間葉性腫瘤被認為是一種平滑肌起源的腫瘤。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
發布於 2022-10-09 01:08
0評論
眾所周知,疾病越早被發現,進行治療,治療的效果會比較好!很多患者檢查出胃腸道間質瘤很多都已經非常大了,或者已經到了晚期轉移了。那麼如何能夠更早的檢查出疾病呢?一般而言,胃腸道間質瘤都是由消化道起源的,繼而向消化道或腹腔內生長,早期很少有症狀,所以一旦出現腹痛,腹脹或者摸到腫塊,往往腫塊都已比較大。有一部分患者是由於胃部的其他疾病或胃鏡體檢時,偶爾發現小的粘膜下佔位。但是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粘膜下
發布於 2023-02-03 17:12
0評論
1、甚麼是胃腸道間質瘤,與平滑肌肉瘤的區別何在?答:傳統上,發生於胃腸道的間葉源性腫瘤幾乎都歸屬為平滑肌腫瘤,包括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它們的各種亞型,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大多數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不同於典型的平滑肌腫瘤,而是一類具有獨特病理學特徵的腫瘤,稱為胃腸道間質瘤,英文簡稱GIST。其原因在於免疫組化標記研究顯示,絕大多數GIST中的瘤細胞不表達平滑肌腫瘤的特異性標記物,如平滑肌肌動蛋白(
發布於 2023-02-03 17:37
0評論
甚麼是胃腸間質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間質瘤的概念,起初人們對其認識不清楚,認為它是起源於間葉結締組織的腫瘤,將其與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視為一類,隨著人們對其研究的不斷深入,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獨立作為一種疾病確立,並統一命名為胃腸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胃腸道間質瘤好發於哪些人群?GIST佔胃腸道惡性腫瘤的1%~
發布於 2022-12-01 16:21
0評論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這一疾病從真正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到如今成為實體瘤分子靶向治療的經典模型,只經歷了短短的十餘年。在這十餘年中,得益於分子靶向藥物甲磺酸伊馬替尼在GIST中獲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功,GIST的診斷得以標準化,其發病機制得到不斷深入研究,國內外大量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截止2010年7月,在Pubmed搜索“G
發布於 2023-01-09 16:51
0評論
胃腸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組織來源的腫瘤,有別於胃腸道肌源性或神經源性的肉瘤。1983年Mazur等首先提出GIST這一概念,10年前Hirota等發現了其分子特徵。目前GIST被定義為組織學上富於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偶或多形性細胞,呈束狀、瀰漫狀排列,免疫表型上表達KIT蛋白(CD117)、巢蛋白(nestin)以
發布於 2023-01-14 07:31
0評論
胃腸間質瘤,手術有哪些風險?胃腸間質瘤的手術風險,與患者的年齡、手術方式和腫瘤的部位都有關係。十二指腸間質瘤手術後可能會有胰瘻、出血、吻合口漏等併發症;胃間質瘤如果接受了胃大部切除術,也會存在吻合口漏,腹腔出血等併發症,但是如果只是胃的楔形切除,它的瘻的發生率就比較低。總之,只要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都可能面臨各種併發症,包括出血、手術感染等。手術可以治癒胃腸間質瘤嗎?手術是治癒胃腸間質瘤唯一的方式
發布於 2023-02-03 16:52
0評論
甚麼是胃腸道間質瘤?發病率如何?高發人群?在胃腸道腫瘤家族中處於甚麼位置?有甚麼發展趨勢?近十餘年來,一種新的胃腸道腫瘤——胃腸道間質瘤逐步進入大眾的視線並被重視。目前已發現,過去診斷的絕大多數胃腸道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經鞘膜瘤等多種腫瘤其實都屬於胃腸道間質瘤的範疇。與常見的胃癌、腸癌等不同,胃腸道間質瘤並非起源於胃腸道的粘膜上皮,而是起源於粘膜肌層或固有肌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來源腫瘤,
發布於 2023-01-09 16:56
0評論
侷限性GIST,原則上可直接進行手術切除;不能切除的侷限性GIST,或接近可切除,但切除風險較大或可能嚴重影響臟器功能者,宜先行術前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位於胃的最大徑線≤50px的無症狀擬診GIST,應根據其超聲內鏡表現確定風險分級;不良因素為邊界不規整潰瘍強回聲和異質性如合併不良因素,應考慮切除;如無不良因素,可定期複查超聲內鏡對於位於直腸的<50px的GIST,由於惡性程
發布於 2023-01-24 10:22
0評論
一項評價Regorafenib聯合最佳支持治療對比安慰劑聯合最佳支持治療用於至少曾接受過伊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療的進展期轉移性和/或無法手術的胃腸間質瘤(GIST)患者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II期臨床研究 。GIST是最常見的原發性胃腸道間質瘤。基於一般人群所估計的GIST發病率為11至20例患者/百萬人/年。在轉移和/或不能手術切除的GIST患者中,分子靶向治療一直是過去10年間治療方法的
發布於 2022-12-12 07:3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