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17 08:30

炎症性腸病(I B D)主要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雖然臨床上常用抗生素來治療IBD,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抗生素對CD和UC有療效。
臨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療IBD是基於研究表明,腸腔內的細菌在IBD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據推測,抗生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影響IBD的消退:

1、降低IBD患者腸道內細菌和真菌的濃度;

2、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3、減少腸道內細菌對組織的侵入,治療一些微膿腫。

抗生素在U C的治療中並不常用。有一些對照試驗研究使用抗生素治療UC患者,但結果並不一致。人們普遍認為,抗生素對活動性U C幾乎沒有治療價值,但對併發膿腫的暴發性結腸炎或發生中毒性巨結腸的情況有治療價值。特別是如果這些病人還在接受皮質類固醇,仍應使用廣譜抗生素。

抗菌指標與抗菌藥物療效之間的關係尚不清楚,對某一特定抗生素的療效研究是否能適用於其他抗生素尚不確定。大多數抗生素只是暫時改變了腸道細菌的濃度,治療結束後細菌會在粘膜上重新聚集。因此,常見的甲硝唑和環丙沙星等藥物是一種有效的補充治療劑。報道的研究表明,抗生素對治療CD患者是有效的,根據一些專家的意見,應用抗生素治療CD可以作為一線治療或與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治療方法。最近的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這一假設,表明長期應用硝基咪唑或氯法齊明對CD患者有效。然而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將來如果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可以針對病因制定更好的治療策略。
所以對於炎症性腸病一定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然後再決定用藥。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因為它可能會延誤病情,擾亂正常的腸道微環境。

炎症性腸病必須抗炎?相關文章
  炎症性腸病(IBD)主要包括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雖然臨床上普遍使用抗生素治療IBD,但是迄今尚無確鑿的證據表明抗生素在CD和UC中可以獲得良好的療效。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洪子夫  臨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療IBD是基於有研究表明腸腔內的細菌在IBD致病機制中發揮重要作用。推測抗生素能通過以下方面影響IBD的轉歸:①降低IBD患者腸道內細菌和真菌濃度;②改變腸道菌群的構
發布於 2022-09-28 17:03
0評論
兒童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近年來正在逐漸增加。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長期拉肚子、便血,甚至是肛門周圍有病變時,應提高警惕,尤其是當一般的止瀉藥效果不好時,更不要忽視有炎症性腸病的可能。與成人相比,兒童炎症性腸病的表現往往不太典型,而且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關鍵時期,腸道的炎症損傷會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容易導致個子不長、體重下降等生長髮育遲緩的表現,這常常會引發心理障礙、性格內向孤僻等心理問題,家長們需要引
發布於 2023-03-28 10:36
0評論
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簡稱為IBD。這並不是單一的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疾病的總稱。主要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1、IBD不是因為“吃了甚麼”或是“做了甚麼”而發病;2、IBD不會傳染;3、IBD不是種罕見疾病,在美國約有140萬的患者,在他們當中至少14萬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4、IBD是一種慢性疾病,意味著長期的治療過程。但是這並不代表您的生活將會一
發布於 2023-01-13 10:26
0評論
多數炎症性腸病患者起病時較年輕,約50%的患者初診年齡<35歲,25%在診斷為炎症性腸病後面臨首次生育的問題。這些育齡期炎症性腸病患者常擔憂自身疾病和病情進展會影響生育,對治療藥物的安全性亦產生疑慮。毫無疑問,面對患者的種種擔心,醫師的建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態度和選擇。此外,醫師對患者病情的認識和控制程度、藥物的選用等對妊娠是否成功亦起關鍵作用。為消除患者的顧慮和誤解,臨床醫師要應對
發布於 2023-02-01 00:12
0評論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腸道炎症性疾病,簡稱IBD,主要包括克羅恩病(UC)和潰瘍性結腸炎(CD),常見表現有反覆的腹痛、腹瀉、粘液血便等。目前這種疾病不能治癒,需要長期用藥及營養支持,保持相對良好的身體狀態;如果出現腸道梗阻、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則需要通過外科手術治療。由於這種疾病出現相對較晚,症狀多樣,很多醫生認識並不透徹,多數患者可能在確診時疾病已發展到中重度,治療難度很大。日前於北京舉行的
發布於 2023-03-28 10:06
0評論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UC病變僅累及結腸(大腸),而CD病變可累及胃腸道各部位,以末段迴腸及其鄰近結腸為主。如今IBD發病率日益增加,5月21日的JAMA上刊登了一篇關於IBD臨床知識要點的文章,簡述了關於IBD的主要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等知識,為更多IBD患者帶來醫學的薰陶和普及,對臨床醫生也是一次系統的梳
發布於 2022-12-17 09:30
0評論
餐桌上越來越豐盛,“吃”出來的疾病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關注度不斷提高,慢性腹瀉卻未得到重視。長期腹瀉帶來的營養物質缺乏不但嚴重影響身體機能,還給“瀉一族”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還在讀大三的小林3個月前出現腹瀉,每天3-4次,起初以為是經常熬夜、愛吃大排檔惹的胃腸炎,但多次口服抗菌素和黃連素等止瀉藥仍不見好轉,直到出現大便鮮血使小林緊張了。經確診小林得的是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是
發布於 2022-10-03 04:23
0評論
我國炎症性腸病的發病率增長較快。近20年來,IBD病例數在國內迅猛增加。這一以慢性、進行性胃腸道損毀為主要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質量。近10年,國內外關於IBD的診斷、治療以及隨訪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念,制定了比較規範的指南和共識。炎症性腸病雖然是內科疾病,但由於慢性炎症的反覆發作,可能出現腸梗阻、內外瘻、穿孔或癌變(與正常人群相比較,潰瘍性直腸炎的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病率
發布於 2023-03-01 23:11
0評論
為什麼“炎症性腸病”患者認為這個病治不好?原因之一是患者和醫生在炎症性腸病診斷和治療上存在以下幾個常見的誤區1、診斷上的誤區:任何疾病都是“早期病變容易治療”。然而,許多患者出現症狀不及時看醫生,而是按自己想當然治療。比如,大便帶血自認為是痔瘡,腹瀉認為是“吃壞了肚子”,於是自己買藥吃。拖了很長時間後,才找醫生。當然,也有些是醫生缺乏經驗,未給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而輕易地根據症狀用藥。這兩種情況
發布於 2022-12-01 18:06
0評論
一、為甚麼要重視炎症性腸病的飲食和營養炎症性腸病患者往往存在營養不良,體重過少,甚至出現惡液質。據統計,56%~75%的炎症性腸病患者(尤其是克羅恩病)存在體重不足,60%~80%的患者有貧血。他們缺乏的基本營養成分有氨基酸(蛋白質基本成分)、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等,但最為重要的是蛋白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最為直接的原因是飲食營養成分攝入不足、丟失過多和吸收障礙。炎症性
發布於 2023-01-07 14: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