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老年女性朋友在眾人面前不敢咳嗽和打噴嚏,也不敢朗聲大笑,還有的出門時必需用上衛生護墊。這樣做不是為了保持儀態莊重,也不是有潔癖或怪癖,而是因為“一不小心就尿出來”的尿失禁症狀,讓中老年女性尷尬又難堪,而且經常是猝不及防。雖然尿失禁不像婦科惡性腫瘤能奪人性命,但是也不能小看其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上最常見的女性尿失禁為壓力性尿失禁。雖然尿失禁的發生率在中老年人當中非常普遍,研究調查顯示,尿失禁的發生率可高達40%以上,但一般的老百姓都認為人老了尿褲子不是病,所以真正到醫院看病並接受治療的人不到1%。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是因為骨盆底部的肌肉、筋膜、有關膀胱機能的神經、膀胱尿道口的括約肌的受傷以致在腹部壓力增加(如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時無法控制而造成尿從尿道中流出來。發生原因有分娩、肥胖等因素使得盆底支持結構被破壞而鬆弛;懷孕時或分娩後骨盆底部的肌肉鬆弛或局部神經受傷;停經後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導致骨盆底部的肌肉鬆弛。因此壓力性尿失禁好發於45歲以後圍絕經期和絕經後的中老年女性,少數可發生在育齡婦女。
輕度壓力性尿失禁僅在咳嗽、打噴嚏時漏尿;達到中度時,走路、起立等日常生活會漏尿;重度則隨時隨地都會漏尿,包括平躺。輕度患者可通過以縮肛為主的盆底鍛鍊來改善症狀,如每次練習盆底肌收縮(提肛運動)10~15次,每次收縮時保持2~6秒,休息相同時間,每天3~8次,持續8周以上或更長。孕婦尤其應重視產後恢復,在產褥期避免便秘、慢性咳嗽等導致腹內壓增高的因素,防止出現壓力性尿失禁。輕、中度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采用保守療法,服用α受體激動劑,該藥物可作用於膀胱頸部及尿道起始部,增強尿道閉合壓力;絕經後婦女可陰道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尿道黏膜的萎縮。
但從現在起,尿失禁治療拋棄“缺啥補啥”的局部對症方案,採用修復-重建-替代的盆底整體系統觀點,徹底還女性自然彈性的盆底結構。盆腔和盆底有眾多器官、組織、血管和神經,彼此間互相關聯與制約。僅將多餘的組織切除,然後將損傷的筋膜強行縫合,似乎盆底堅實牢固,殊不知,繃得越緊,崩潰得越快、越嚴重。目前通過局部組織修復,重建新的組織架構,用對人體無傷害的合成材料來代替原有組織的手術方式,具有彈性效果,解決了女性盆底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的雙重難題,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複發率。尿道中段無張力懸吊術是目前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的金標準術式,適用於中重度患者或其他治療失敗的患者,手術具有療效好,微創的特點。
所有年齡在育齡期以上的女性都應該認識到,尿失禁一種疾病,而且可以被治癒。患者應摒棄“尿失禁是不光彩的醜事,不可告人”的錯誤觀點,也不應懷有“無性命之虞就沒甚麼大不了”的想法,“能捱就忍耐”只會延誤治療時機。此外,臨床醫生也應該重視該病的治療,對提高治癒率,幫助女性提升生活質量,同樣重要,因為醫生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