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腫瘤的綜合輔助治療
軟組織肉瘤患者的臨床評估和治療對醫生來說仍然是一個挑戰,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經驗豐富的多科腫瘤團隊的積極治療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對這些患者的認識。多科團隊應包括外科醫生、腫瘤放射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病理科醫生、放射科醫生、康復治療師、腫瘤科護士和社會工作者。由於腹膜後腫瘤的發病率較低,這些病人應在具有肉瘤管理經驗的醫療中心進行管理。每位參與的臨床醫生都應該對軟組織肉瘤及其生物學行為有持續深入的瞭解,以便對患者進行評估、診斷,並及時和適當地開始進行理想的治療。
第一節 腹膜後腫瘤的化療
腹膜後腫瘤的治療應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近年來由於化療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新化療藥物的出現,化療正成為腹膜後腫瘤綜合治療的手段之一。腹膜後腫瘤組織的來源不同,化療的敏感性也大不相同。來源於胚胎組織、淋巴組織和一些間質組織的腹膜後腫瘤,如惡性畸胎瘤、生殖細胞瘤、惡性淋巴瘤、間質肉瘤、橫紋肌肉瘤和一些滑膜肉瘤對化療相對敏感。而來源於神經組織和一些間質組織的腹膜後腫瘤,如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神經鞘瘤、神經纖維肉瘤等對化療不敏感。
腹膜後腫瘤的化療方法包括新輔助化療,即對於轉移灶較大、難以完全切除者,進行術前化療,使腫瘤縮小,達到手術切除的目的,相當於體內藥敏試驗,化療後對手術切除的標本進行病理檢查,確定化療的敏感性,為術後輔助化療提供治療依據。對於已經手術切除的患者,術後輔助化療一方面可以清除體內殘留的腫瘤,另一方面可以預防或延緩腫瘤的復發。對於失去手術機會或手術後轉移復發的患者,姑息性化療是可行的。
化療的給藥途徑根據腹膜後腫瘤病變的情況選擇,主要包括全身靜脈給藥、動脈局部給藥、腹腔化療等。後兩種途徑可使病變局部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藥物濃度,比較適合於局部病變大、全身轉移少的患者。全身靜脈給藥可用於術前和術後的輔助化療,但對腹膜後腫瘤療效不理想,且其全身毒性相對較大。動脈局部給藥多用於腫瘤病灶較大,術前難以手術切除者,此法可使腫瘤病灶迅速縮小,爭取手術再切除的機會,且全身毒性較小。也可用於手術時腫瘤已廣泛擴散或種植在腹腔內,手術未完全切除的患者。由於大多數患者沒有腹水,所以腹腔內化療時要選擇合適的藥物,避免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並注意給予足夠的液體稀釋,避免局部刺激性大。另外,用藥次數不宜過多,以免加重腸道粘連,導致腸梗阻。我們的經驗是選擇大劑量順鉑(100-150mg/dose),每次腹腔注射1,500-2,000ml生理鹽水,每週進行一次,共2-4次。
有許多化療藥物對腹膜後腫瘤有效,如長春新鹼(VGR)、長春鹼(VLB)、長春鹼(VDS)。環磷酰胺(CTX)、異環磷酰胺(IFO)、阿黴素(ADM)、順鉑(DDP)、卡鉑(CAB)、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DTIC)和長春新鹼(KSM)。其中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單藥化療藥物有IFO、ADM、DTIC、VDS等。對於不同組織類型的腹膜後腫瘤,化療方案也有所不同。對於惡性畸胎瘤和生殖細胞瘤,通常選擇DDP+ADM+CTX等藥物;對於惡性淋巴瘤,通常選擇VCR+ADM+CTX+潑尼松等藥物;而對於惡性間皮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等,多選擇IFO+ADM+CAB或V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