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29 16:29

  分消走洩法是溫病學家在繼承《內經》學術思想和古人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內經》中對溼溫病的用藥特點和作用原理有原則性的提示,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溼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洩之。”張仲景將《內經》理論應用於臨床,如風勝、清化、滲利諸法結合治療多種溼病,方如麻黃加術湯、麻杏苡甘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等,其中的方藥配伍蘊含了分消走洩配伍方法的雛形。並創立小柴胡湯作為和解少陽半表半里的代表方劑,葉天士在《外感溫熱篇》說:“彼則和解表裡之半,此則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或如溫膽湯之走洩。”提出“分消上下之勢,隨證變法”的學術思想,開創了用分消走洩法治療溼熱病證的風氣之先,其後諸多醫家如俞根初、吳鞠通等諸家繼其後又於臨床治療方藥上頗多發揮。其實分消走洩法不僅適用於外感溼熱病的治療,腎病亦可宗其法而變通應用。我們就腎病應用分消走洩法談談個人體會。

  一、分消走洩法治法的概念

       分消的內涵,分:即為分別、分開;消:即為消除、消散。分消,即指將病邪分部消解,或分開消散的方法。具體而言,分消之法包括兩方面。 一是部位分消法,目前臨床中常用的主要有前後(二便)分消法、表裡分消法、上下分消法、三焦分消法、臟腑分消法等,只要從人體內不同部位同時祛邪的方法,就可認為是分消之法。 二是病邪分消之法,如風熱兩分法,溼熱兩分法,葉氏有散風於熱外,滲溼於熱下之論,其中以溼熱兩分法尤為重要。因為溼為陰邪,性滯纏綿,與熱相合,難分難解。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溼門一案中指出:“當先以芳香醒神,淡滲宣竅,憚穢溼濁之氣由此可以分消。”可見,葉氏所言分消亦包括了分部和分病消邪的方法。走洩的內涵,走指走動,流動不居;洩指使實邪外洩、外散。走洩的含義即為通過“動”、“通”的手段使病邪排出體外。具體而言,又包括宣暢氣機、開鬱行滯、疏通三焦、清熱導滯,一方面使病邪排出之路暢達,祛邪外出;另一方面,去其依附,使邪孤勢薄,易於消解。

  因此,分消走洩法中的“消”字與“洩”字,是指消除邪氣,使之洩出體外。分消走洩法是指出消除邪氣法並非一條途徑,而是要因勢利導,應用流動之品從不同部位給邪以出路。

  二、 腎病溼熱的治療與“分消走洩”法

       腎病病機複雜,有內外合邪共同致病,有臟腑氣血共同受邪,但總離不開溼熱。隨著中醫對腎病的不斷深入研究,腎病與溼熱的關係已經越來越受關注,溼熱作為主要病機貫穿腎病發展全過程,已受到一致認同,不少醫家包括許多著名中醫腎病專家均認為溼熱鬱滯是腎病的主要病機,腎病溼熱證不再視為標證、夾雜證,而列為主要證型之一。但腎病中溼熱之邪如何去除,是臨床的重要問題。溼熱病症的治療以化溼清熱為總的原則,應用“分消走洩”法可以從多途徑去除溼熱之邪,根據葉天士“分消走洩”大法可以採用開上、宣中、導下法。雖然溼熱病機貫穿腎病的全過程,但在不同時期應根據溼熱著重侵及的臟腑,溼與熱孰輕孰重等進行辨證施治。

  溼熱偏重於上焦,可用疏風宣肺,芳香化溼藥這類藥宣暢肺氣,疏通肌腠,使腠理通達,邪從表解。常用的藥物有藿香、白芷、蘇葉、香薷等。杏仁有宣肺之功,也可以歸入此類,加減使用茯苓、澤瀉、赤小豆、益母草、蟬蛻等淡滲利溼祛風之品。

  溼熱偏重於中焦,用辛開苦降法去除溼熱之邪。常用的辛、苦溫藥物有:半夏、乾薑、厚朴、蒼朮、砂仁、白蔻仁、草果、陳皮、大腹皮等。常用的苦寒藥物有:黃芩、黃連、連翹、梔子等。因為中焦溼熱病證有溼重於熱、溼熱並重、熱重於溼的區別,所以臨床中要視其溼與熱的輕重,斟酌選取藥物。溼重於熱者,應當取辛溫與苦溫之品,開鬱燥溼,溼去則熱不獨存。方可選用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三仁湯等;溼熱並重者,應當辛溫、苦溫、苦寒並用。這類證候雖然溼與熱並重,但是應當考慮無形之熱易清而粘膩之溼難除,組方時仍應以辛苦溫類藥物為主而酌用苦寒,方可選用甘露消毒丹等。熱重於溼者,可以重用苦寒,甚者辛寒的石膏、鹹寒的寒水石也可以加入,方可選用白虎加蒼朮等。

  溼熱偏重於下焦者用淡滲利溼之品,使溼邪下趨,從小便而解。常用的藥物有:滑石、通草、豬苓、澤瀉、車前子、茯苓、薏苡仁等。如果熱邪偏重者,則應再加入苦寒清利之品,以增強其洩熱之力,常用的藥物有梔子等。四妙丸、龍膽瀉肝湯皆為治療下焦溼熱要方。

  溼熱病的病變部位雖然有偏於上、中、下三焦某一部位的區別,但是因為其氣氤氳,一般來說多呈瀰漫三焦之勢,所以治療應當以其中心部位為主而又兼顧三焦,也就是上述三法並用,以使溼熱邪氣分道而消。

  腎病溼熱中,往往呈溼盛脾困之態,所以治療腎病溼熱病的組方中,健脾之藥必不可少。常用的藥物有白朮、茯苓、薏苡仁等。如果溼熱病中出現胃呆脘痞的症狀,可以酌加醒胃消導之品,常用的藥物有砂仁、白蔻仁、山楂、神曲、麥芽等。溼邪粘濁,最易阻滯三焦氣機,所以常用理氣行滯之品。常用的藥物有厚朴、枳實、大腹皮、蘇梗、藿香梗等具有流動之藥此為走洩之意。

  分消走洩法是治療腎病溼熱病的基本方法,不外乎辛宣芳化、辛開苦降、淡滲利溼三類藥物合用以兼顧三焦,同時伍以健脾醒胃,理氣行滯之品。用之得法,溼熱分消,脾運恢復,則三焦之氣自然通暢而腎病好轉。

  三 、腎病溼濁的處理與“分消走洩”法

       1、溼濁在腎病過程的作用患水腫關格(現代醫學之腎病綜合症、腎衰竭)等,可出現溺濁留而不去之狀。《內經》指出:“濁陰歸六府,出下竅。” 脾腎虛弱,三焦氣化不利,水溼內停,清者不升而漏洩,濁者不降而內聚,清濁相干,久則蘊釀而為溼濁之患。原本當從尿中排洩之濁陰,卻不從下竅而出,留而為害,是為溼濁。溼濁為穢濁之性,患者常面色晦暗,舌苔濁膩;溼濁毒邪上泛而見噁心、嘔吐、口粘,甚至口臭或有尿味;溼濁困阻中焦,氣機痞塞,則見噁心嘔吐、納呆厭食,便秘或腹脹便溏;若溼濁挾痰上擾清竅則出現煩躁不安、畏光嗜睡,甚或見驚厥抽搐;若溼濁化熱,入營動血,則見神昏澹語,甚或鼻、齒、尿血等;溼濁外溢肌膚則見皮膚瘙癢、皮屑之狀。經現代醫學檢驗,可知此類病人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明顯高於正常值,此即為溼濁之物質基礎,多項動物試驗及多篇臨床報道表明,以洩濁之類方藥治療,可使血肌酐、尿素氮明顯下降,濁邪上泛,清濁相干之類症狀亦隨之減輕,二者呈正相關。因此,溼濁在慢性腎病發展過程中是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其發展的結果。

  2、慢性腎臟病溼濁的治療方法慢性腎臟病溼濁作為重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產物,雖然常在臟腑虛衰的基礎上形成,但畢竟屬於實邪,所以應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 ……其實者,散而瀉之”的治療原則,“因勢利導”,以祛邪外出。具體包括“化”、“散”、“洩”和“利”。

  芳香化溼:即選用芳香辛散之藥,祛溼化濁,和胃降逆,化溼濁、順氣機。常用方劑:黃連溫膽湯、小半夏加茯苓湯、藿樸夏苓湯、甘露消毒丹等。其他:溼濁蒙閉清竅者,可用蘇合香丸、玉樞丹以芳化溼濁,開竅醒神。

  辛開苦降,宣通氣機:寒溫辛苦同用,祛除體內寒熱錯雜之邪,恢復人體正常升降出入之序。如蘇葉、吳茱萸配黃連,可降濁和胃,治療噁心吞酸;石菖蒲配鬱金,可化溼濁,開心竅,治療溼濁蒙心、神識呆滯。常用方劑:半夏瀉心湯、黃連湯、三仁湯、菖蒲鬱金湯等。

  滲溼利溼:應用淡滲、清利的藥物,通過分利小便,以利溼濁之邪外出。常用方劑:胃苓湯、萆解分清飲、五苓散等。

  通腑降溼濁:選用瀉下通便作用的藥物,促使濁邪從大便而出。對慢性腎衰竭等的治療,通大便是臨床常用的方法。常用方劑:大柴胡湯、大黃附子湯、溫脾湯等。常用藥物:大黃、芒硝、決明子等。

  在應用祛除溼濁邪的同時,還要三因制宜,講究配伍,可根據考慮濁邪的共性,適當配伍輔藥佐藥等,以提高療效。如濁邪有重濁難祛,澀滯難除之性,可適當配以動藥以動之,洩利藥以洩利之。再如慢性腎臟病患者,常有脾腎虛衰證,不可一味洩利,當在祛濁邪同時培補脾腎,祛邪扶正兼施。

  實際上腎病臨床這些方法常同時並用,以達到從人體內不同部位同時祛出溼濁之邪的目的,提示消除溼濁並非一條途徑,而要因勢利導,應用流動之品從不同部位給溼濁以出路,如前後分利,利小便、通大便,前後分消,芳香辛開苦降並用,扶正以驅邪,甚至幾種方法同時應用。還有學者提出慢性腎功能不全治療“三維護腎”的治療思路,分為上下同治、表裡同治、前後同治,實際上都是“分消走洩”法在腎病中的應用。

  總之,分消走洩法雖然是溫病的重要治法之一,不但適用於外感溼熱病的治療,腎病亦可宗其法而變通應用。不僅應用於腎病溼熱的治療,而且可以應用於慢性腎臟病溼濁的治療,因此應該引起我們的進一步重視與研究。

分解排除法和引流法在腎臟病治療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中醫學無論在當今還是以往一直是治病防病,人類繁衍生息必不可少的自然科學的一部分,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浩如煙海的中醫學體系中的滄海一粟。古今到現在,凡名醫者無有不精通掌握傷寒論者、無不用經方者。何為經方:經方,在辭海中是這樣定義的,經方:中醫學名詞,古代方書的統稱。後世稱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等書中的方劑為經方,與宋元以後的時方相對而言。經方的特點“藥味精簡,藥量精確,加減靈活,療
發布於 2022-11-30 13:06
0評論
腎臟病每多出現急危重症,如不能急時恰當救治,常使患者陷入邪氣鴟張,滋蔓難圖之境地。故當重拳出擊,以大劑重劑之品以頓挫病勢,並抓助邪氣入深之道,予以阻截,扭轉深陷之病勢的功效。上述治療之法筆者稱其為截斷法,並運用此法救治急危重證的腎病患者,多有成效。故對此法總結如下,以饗同道。1、病勢G悍,急當快速截斷截斷法即截止阻斷的治療方法,是針對腎臟病的急危重症而確立的治療方法。由於這些急危重症具有發展快、
發布於 2022-11-26 09:36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嬰兒和兒童中較為常見,兒童發病率約為3.3%。隨著越來越多的文獻提出抑酸治療缺乏療效,以及提出應注意副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也提示應限制抑酸劑在兒童中的使用。和胃食管反流病不同,胃食管反流(GER)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為胃內容物進入食管,可能與不自主的反流有關,特別是在嬰兒中常見。相反,當反流引起附加症狀和/或合併症(易激惹,哭,體重增加速度慢)時,我們稱為GERD。2
發布於 2022-10-04 05:15
0評論
完美脈衝技術,採用三維技術概念:能量+脈寬+脈衝波形,使真正發出的脈衝能量輸出平衡均一,這是光子技術經歷五代的全新突破,一次治療相當於3-5次傳統技術治療。臨床適應人群:●痤瘡紅斑☆雀斑、☆色素斑☆蜘蛛痣☆毛細血管擴張☆痤瘡後色素沉著●光老化☆雀斑樣痣☆老年斑☆酒渣鼻技術優勢:全面美膚,效果更顯著OPT在面部嫩膚、全身嫩膚方面療效顯著。嫩膚的同時,又能美白皮膚。有效針對痤瘡紅斑、痤瘡後色素沉著、
發布於 2023-02-27 15:46
0評論
深海礦物質可以有助於去除牙齒表面外援色斑,幫助保護牙齦健康,清新口氣,尤其是蘊藏在溫泉水的礦物鹽,它含有十五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深度光滑潔白牙齒,具有獨特的天然軟化吸收、清除牙垢、保護口腔的能力。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的礦物鹽系列的潔面乳及面膜都是利用它的這種功效。能深入毛孔潔淨肌膚,針對毛孔過剩油脂及黑頭,徹底清除汙贓物,柔軟肌膚,恢復光澤。 目前礦物鹽在沐浴用品領域可謂是一支強行軍,諸多浴鹽產
發布於 2023-12-27 18:27
0評論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通過腹腔鏡已能完成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等難度較高的手術,其在婦科惡性腫瘤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並顯示出一定的優越性。其為宮頸癌的手術病理分期和微創治療奠定了技術基礎,在宮頸癌治療前病情評估、治療抉擇及器官和功能保留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筆者就腹腔鏡診治宮頸癌的指徵、可行性、安全性、併發症及對預後的影響進行綜述。北京大學國際醫
發布於 2022-12-20 10:35
0評論
隨著飲食等生活習慣的改變,胰腺腫物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胰腺腫物最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傳統的開腹手術需要在上腹部橫行切開20釐米左右的切口,損傷大,恢復慢,腹部瘢痕明顯。在熟練掌握傳統開腹手術基礎上,我院目前廣泛開展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胰腺腫物。主要用於以下胰腺疾病:胰腺體部和尾部的腫瘤、囊腫、外傷等。該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數個直徑約1釐米的小孔即可在鏡下切除胰腺腫物。腹腔鏡具有放大作用,視野清
發布於 2023-03-18 12:11
0評論
腹腔鏡在臨床的應用已有百年曆史,尤其近二十年來發展迅速,目前已基本涵蓋除肝臟移植外的所有腹部手術。與此同時,與腹腔鏡有著共同淵源的消化內鏡在器械配件和操作技巧上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對許多管腔疾病的診治獲得里程碑式進展。消化內鏡雖然可暢通地在人體自然腔道中進行檢查、治療,但對位於腔道壁深層和表面的病灶,仍束手無策甚至難以發現。近年越來越多的消化內科醫師(其中部分醫師又是消化內鏡醫師)正逐漸嘗試將腹腔
發布於 2022-10-03 16:13
0評論
目前,國內大型的禽肉和禽蛋加工生產企業都在強調使用中藥保健,以期獲得質量更好的畜產品。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疾病防治保健方面:中藥的作用主要是預防保健作用,實際生產中多應用一些清熱解毒、滋補氣血的中藥,以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使禽不得病少得病。在疾病治療方面,雞群發病後,在治療中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中藥配合西藥一起使用,西藥解表,中藥祛根,一箭雙鵰。常用的有清瘟敗毒散、
發布於 2023-09-11 17:11
0評論
現代醫學採用的植皮術,多是採用自己身體上的皮膚,以保證皮片成活,一般是較有把握的,但是並不能保證移植後的皮膚與面部周圍皮膚的顏色完全一致。那麼到底能不能採用植皮手術進行美容整形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皮膚遊離移植的幾種情況。 根據臨床上的需要,可以將遊離移植的皮膚根據其厚度分為四類: 1、表皮皮片 僅含皮膚的表皮層及少許真皮乳頭層,是移植皮膚中最薄的一種皮片。優點是特別容易成活,取皮也不易留下疤痕
發布於 2023-12-28 18:3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