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晃肩法:
患者站立位,上身前傾,雙上肢自然下垂,雙膝關節彎屈狀。左腿向前邁一步,雙上臂向身體左側晃肩,再將右腿向前邁一步,雙上臂向身體右側晃肩(圖3-25),交替完成上述晃肩動作。晃肩動作的幅度由小漸大,重複10-15次,每日做1-2次。
2、雲手法:
患者站立位,雙腿分立,與肩同寬。左腿向前邁一步,左上肢作順時針旋轉,同時右上肢作逆時針旋轉,並在身體前方交叉,即原地做“雲手”動作(圖3-26)。雲手動作的幅度由小漸大,重複10-15次,每日做1-2次。
3、環繞法:
患者站立位,雙肘關節屈曲,雙手置於同側肩部。雙肩順時針作旋轉動作5次,再改為作逆時針做旋轉動作5次後放鬆,雙肩再改為先逆時針方向旋轉,後順時針方向旋轉各5次(圖3-27)。交替作5-10次,每日1-2次。
4、轉體法:
患者站立位,雙腿分立,與肩同寬。腰部左右旋轉,同時帶動雙上肢隨腰部的旋轉而前後晃動,逐漸增加腰部旋轉速度,以增加雙上肢晃動的幅度。在此基礎,患者腰部保持靜止狀態,兩臂交替前後方晃動,晃動幅度和速度逐漸增加,每日做5-10分鐘,每日1-2次。
5、展翅法:
患者站立位,雙腿分立,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雙臂在身體兩側做平舉動作,並逐漸向上伸直雙臂,停留1-2秒鐘後,原路徑返回至起始位置(圖3-28 )。可逐漸增大動作的速度和幅度,反覆做10-15次,每日1-2次。
6、搭背法:
患者站立位,首先左手摸右肩,同時右手置於身後腰部,停留1-2秒鐘後,雙臂回原位,再改為右手摸左肩,左手置於身後腰部(圖3-29)。交替進行10-30次。雙臂運動的速度和幅度可逐漸加大。
7、懸臂法:
患者俯臥於床上,患側上肢垂於床旁,使肌肉充分鬆弛,從而減輕疼痛。在此基礎上作上肢的擺動及外展、外旋動作。反覆進行,每日做2-3次。
8、壓臂法:
患者雙足呈弓步。若右肩疼痛,則右腿在前;左肩疼痛,則左肩在前,身體距離桌緣40-50釐米。將疼痛側手臂伸直,手掌置於桌面,用對側手掌按壓疼痛的肩關節,同時雙下肢做屈曲動作,使身體上下運動。患者根據肩周炎疼痛的程度確定壓臂的強度和運動時間。開始時壓臂次數要少,以後逐漸增加強度。每日作3-5次,亦可隨時舉行。
9、懸吊法一:
選擇一個“橫杆”(如單槓、健身器、樹枝、門楣等)。患者站立於“橫杆”下方,雙手握住“橫杆”,雙足離地,利用身體重量使肩關節極度伸展狀態,達到解除肩部軟組織粘連的目的(圖3-17)。每日作2-3次,每次完成的時間依患者身體狀況決定。患者進行上述鍛鍊時應檢查“橫杆”的強度,確認安全後再進行鍛鍊,防止“橫杆”斷裂而出現危險。
10、懸吊法二:
在室內或室外安裝一個“吊環裝置”。患者站立或坐於“吊環裝置”下方,雙手握環,使肩關節極度伸展,維持3-5秒鐘後放松,反覆進行鍛鍊,每日2-5次,逐漸增加運動量。
11、衝拳法:
患者站立位或坐位,雙手握拳,雙拳交替向頭頂上方作“衝拳”動作,每次衝拳10-20次,每日作3-5次。也可以隨時進行鍛鍊。
12、旱泳法:
患者站立位,身體前傾,雙手前伸並作“划水”動作(即作蛙泳動作),亦可作自由泳及仰泳動作。通過完成上述動作,使肩關節達到最大幅度的運動,有利於減輕肩關節的粘連,緩解肩關節疼痛。每個動作重複完成20-30次,每日作2-3次。亦可隨時舉行。
13、下蹲法:
患者面對桌緣站立,雙手扶住桌緣,雙上肢伸直,慢慢作下蹲動作,使雙側肩關節逐漸作被動前屈動作,直至下蹲到位或患側肩關節出現疼痛,反覆進行。每次作20-40次,每日作2-5次,或隨時進行。
14、聳肩法:
患者站位或坐位,雙手叉腰,首先作向上和向下的聳肩動作(圖3-30A)。然後做前後聳肩動作(圖3-30B)。每次作20-40次,每日作2-4次,或隨時進行。
15、揪耳法:
患者站立位或坐位,雙手交替從腦後去揪對側的耳朵。通過作該動作,使肩關節完成外展和後伸動作,有利於減輕肩關節的組織粘連。每次完成20-30次,每日作2-3次,或隨時進行。
16、託天法:
患者站立位,雙手手指交叉緊握,手掌向上,舉過頭頂,保持5-10秒鐘後,前後擺動雙上肢,使雙側肩關節完成屈伸和伸展動作,然後恢復起始狀態,反覆進行。每次作10-15次,每日作3-5次,亦可隨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