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30 13:37

1.注意防暑。要注意防暑降溫,在秋季飲食上要注意適度,不要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認為,"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少吃刺激、辛辣、燥熱的食物,如尖椒、花椒等,應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蔬菜、蘋果、香蕉等。此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的積聚。因此,提倡吃一些具有發散作用的辛辣氣味的食物,如芹菜等。

3.從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了變化,飲食過冷,會引起消化不良,容易出現各種消化道疾病。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繼續開展 "三嚴三實 "專題教育活動。"三嚴三實 "是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

秋季飲食養生小常識 多喝水預防秋燥相關文章
    由夏到秋,天氣由熱轉涼。由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於未然。一起來看看這些秋季養生小常識: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
發布於 2023-03-22 10:26
0評論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中醫稱“宜食麻以潤其燥”。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發功用的辛香氣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氣溫下降,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飲食過於
發布於 2022-12-30 13:24
0評論
概述 我們普遍認為秋季是最需要也最該調養的時節。相應的對於寶寶來說,秋季是一個極易生病的時節。寶寶身體脆弱,各項技能還不完善,所以幼兒秋季養生小常識,是媽媽必須知道的防病寶典!大人們在養生的時候可別忘了自家的寶寶也是需要預防疾病哦!媽媽們對這些小常識多一份關注,就可以給寶寶多一份的呵護!那麼秋季寶寶養生小常識有哪些呢? 步驟/方法: 1、 少吃“上火”食物,多補充水分:秋季乾燥切易上火,刺激
發布於 2023-11-27 10:01
0評論
秋季重在養陰防燥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根本,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可失常。 眼下正值初秋,陽氣仍盛,暑溼之邪未盡,氣陰易傷仍存。人體經過炎暑,氣陰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傷損未復。因此,養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養陰、護陰,謹防津散。 方法:防止勞傷過重,外洩陰津,內耗陰液,適當進食一些養陰滋補品。可以用白木耳紅棗、百合枸杞、蜂蜜核桃仁、玉米麵紅薯等養陰滋補的食材配伍來熬粥。 ②防燥防幹養肺為先。 方法:
發布於 2024-03-29 01:38
0評論
秋季多喝水可用“朝鹽水,晚蜂蜜”的方法,即早上空腹喝一杯涼的鹽水,睡前喝一杯溫的蜂蜜水,既能補充水分,還能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是秋季養生防燥的好方法。 進入秋天,很多人都感覺臉上皮膚乾燥,都加大了外在的皮膚護理。專家提醒,秋季補水最好從內在入手,水和清潤食物是最好的潤膚品。 首先就要多喝水,這是最好、最簡單的護膚方法,能使皮膚保持潤澤及彈性,加速新陳代謝的速度,把多餘的廢物排出體外。秋季多喝水可
發布於 2023-01-07 21:13
0評論
秋天一到,很多人身體會出現一些不適的症狀,比如:眼乾,皮膚幹,口乾舌燥,等等。中醫稱之為“秋燥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潤燥”。飲食上來講,“少辛增酸”是秋季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即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一些酸味果蔬,選擇具有養陰潤燥功效的食物。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秋季應多吃白色食品。如:梨味甘、微酸,性涼,有潤肺清心、止咳化痰、生津潤燥、滋陰降火等功效,可解瘡毒、
發布於 2022-12-04 21:06
0評論
給感冒的寶寶多喝水,能幫助人體沖淡積聚的病毒細菌,且多喝水有助於寶寶排便,把體內的毒素排出。有關專家認為,多喝水和保持大便通暢是預防寶寶感冒的最有效方法。如果寶寶每天都能正常大便的話,就能大大降低寶寶生病幾率。除了溫開水外,還可以給寶寶喝這兩種水: 蜂蜜水:秋天是肺最薄弱的時候,所以特別容易受到傷害。而“蜂蜜”一直被認為具有清熱潤肺的功能,因此,媽媽可以適當給一歲以上的寶寶服用一些蜂蜜水或秋梨膏
發布於 2023-05-27 23:30
0評論
入秋之後,天氣越來越乾燥,“秋燥”成為很多人困擾的問題之一,口乾咽燥、眼睛乾澀、皮膚瘙癢……這些看似小問題,卻也挺折騰人的,尤其是令很多慢性便秘患者頭疼不已的“燥秘”。便秘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在秋季氣候乾燥的時期更易發生。中醫將便秘分成多種證型,如腸道實熱型、腸道氣滯型、脾虛氣弱型、腎陽虧虛型、陰虛腸燥型等。其中,秋季在中醫五行中對應的五臟屬於肺,而肺又和大腸相表裡。也就是說,秋燥除了會容易誘發
發布於 2023-03-21 03:16
0評論
立秋要養肺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衰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
發布於 2023-02-04 04:03
0評論
燥邪溫涼有區分 “燥邪”特點概括來說,就是“燥勝則幹”,即燥邪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皮膚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臨床根據其寒熱性質不同,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多發生在初秋天氣尚熱,或久晴無雨時,除上述乾燥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頭痛身熱、心煩口渴、咽喉腫痛、咳嗽痰黃、舌紅苔燥、脈數等類似風熱感冒的症狀;後者則開始於深秋天氣轉涼時,除乾燥症狀外,還伴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脈弦等類似
發布於 2023-12-18 17:4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