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持續增高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髮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研究顯示,收縮壓每增加5mmHg,腦卒中風險就升高46%,心肌梗死事件的發生率上升14%。故血壓長期增高對心腦血管產生的不良影響,已極大地損害了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目前國際、國內均提倡合理聯合降壓治療,以使血壓較好地達標。降壓的獲益體現為對靶器官的保護及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的降低。
在中年人為主的人群中,舒張壓長期降低5mmHg,可使卒中的危險性降低35%-40%。HOT研究顯示,舒張壓降低至83mmHg,心血管風險可以降低31%,隨著年齡的增高,收縮壓的水平與腦出血和腦梗塞都呈正相關。
器官損害與高血壓患者不同的血壓類型相關。長期以來,臨床上以診室血壓作為診斷血壓水平的標準,然而單純測量診室血壓並不能識別出一些特殊類型高血壓。如1、隱性高血壓:診室血壓140/90mmHg,動態血壓>135/85mmHg;2、“白大衣”高血壓:診室血壓≥140/90mmHg,動態血壓135/85mmHg;3、非杓型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下降不足白晝血壓的5%;4、凌晨血壓增高患者。故臨床上應將診室及動態血壓測定相結合,以免遺漏對高危高血壓患者的診斷。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更有利於及時而有針對性地選擇給予恰當的藥物治療。多項研究提示,夜間血壓增高更多伴有左室肥厚,凌晨血壓升高更容易發生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腦卒中。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高血壓學會(ISH)高血壓治療指南指出:收縮壓下降10mmHg,舒張壓下降5mmHg,10年內可使極高危的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絕對風險下降10%。
對老年高血壓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收縮壓降低12-14mmHg,舒張壓下降5-6mmHg,可使腦卒中的發生風險下降34%。另一項研究採用硝苯地平控釋片30-60mg/d治療高血壓4年,患者血壓從治療前的177/99mmHg,降至4年後的138/82mmHg,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