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綜合徵相關知識及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隨著現代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需要忍受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也因此造成一些身心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有部分患者來院就診,通常的主訴是持續較長時間的全身疼痛,並且伴有其他相關症狀,如睡眠質量較差,易疲勞,抑鬱等,相關檢查卻無異常。這部分患者可能患上了一種特殊的疾病,稱為纖維肌痛綜合徵。診斷纖維肌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較大爭議,很多學者都在質疑,纖維肌痛是否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疾病。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纖維肌痛的患者的上述症狀確實存在。但是目前對纖維肌痛的發生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甚麼是纖維肌痛,以及其發病率是多少?
在日常診療工作中,若患者有慢性疼痛病史,並且其範圍較廣,查體可見多處肌肉部位壓痛或者有疲勞、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症狀,則可診斷纖維肌痛。對部分患者來說,可能會同時存在肌肉壓痛和上述相關症狀。大範圍慢性疼痛(chronic widespreadpain)在流行病學上的定義為:疼痛持續至少 3 月,疼痛分佈範圍在軀體兩側,並且至少累及腕以上及腕以下。多個國家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大範圍慢性疼痛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其發病率在 10% 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大範圍慢性疼痛的患者均有纖維肌痛疾病。
根據美國抗風溼病協會(ACR)制定的診斷標準完成的兩項統計分析發現,德國纖維肌痛的人群發病率在 2.1% 左右,而美國 Minnesota 的人群發病率在 6.4%。
哪些人易患纖維肌痛綜合徵?
纖維肌痛通常發生在女性當中,一項 minnesota 人群調查發現,約 7.7% 的女性,和 4.9% 的男性符合 ACR 2010 年纖維肌痛的診斷標準,但一項同時進行的對醫療記錄的分析發現,同樣一個人群,符合 ACT 2010 年診斷標準的患者僅 27% 被診斷為纖維肌痛,按照比例計算,女性發病率僅 2%,男性僅 0.15%,這和實際調查結果不符合。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醫療記錄中大部分患者診斷纖維肌痛時年齡偏小,但實際調查發現,纖維肌痛的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大而增加,超過 60 歲時發病率最高,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對老年患者,若出現肢體多處疼痛時往往被診斷為關節炎而不是纖維肌痛。王蘇麗 呂良敬
纖維肌痛綜合徵是怎樣發生的呢?
目前對纖維肌痛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瞭解。這類患者在肌肉中不存在持續的結構或功能異常,但其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疼痛傳導和處置機制受損。一項近期完成的綜述發現,脊髓節段痛覺傳導信號的放大在患者慢性疼痛發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和社會學因素對疼痛放大機制也有一定影響,人口學研究表明,上述因素和纖維肌痛的發作和持續過程相關。但是,對正常人群而言,並非所有相同程度的心理社會應激均會導致纖維肌痛的發生,因此,遺傳因素在其發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一項針對美國纖維肌痛患者家族遺傳族譜的調查發現,有纖維肌痛的患者,其同輩兄妹發生纖維肌痛的概率較正常人群高 13.6 倍。已經發現和纖維肌痛存在相關性的是 17 號染色體的一個區域。
儘管目前有上述研究發現,但其是否是纖維肌痛發病的具體機制尚言之過早。
纖維肌痛的治療
目前纖維肌痛的治療存在較多熱點。
1.纖維肌痛的非藥物治療
纖維肌痛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可以是心理或物理的方法。物理學治療方法包括主動和被動方式。
物理治療(主動)
推薦所有的纖維肌痛患者進行功能鍛鍊。一項系統回顧分析發現,規律的有氧運動(20min/ 天,2-3 次 / 周,持續至少 2.5 周)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力量訓練也可以減少疼痛和觸痛,並帶給患者愉悅。
物理治療(被動)
一項系統分析及兩個臨床研究為沐浴療法治療纖維肌痛提供了中等強度的臨床證據支持。其他被動的物理療法包括按摩,馬殺雞,電療及超聲療法。但目前支持上述臨床措施應用的證據較少
心理學治療
除鍛鍊之外,纖維肌痛可以通過教育和心理學,行為學進行治療。教育可以緩解患者因為位置而產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而行為認知療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感覺。
目前有強力的證據支持疾病宣教對患者改善疾病功能預後有顯著意義。纖維肌痛大部分臨床治療項目中也將疾病宣教作為一個有效的治療手段。
2、纖維肌痛的藥物治療
治療纖維肌痛的藥物包括止痛藥,阿片類藥物,抗抑鬱藥。有些藥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噴丁,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米那普侖,度洛西汀)等可以改變神經遞質的傳導。不同的藥物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不一。
纖維肌痛綜合徵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緩解各種精神壓力是最重要的:
一般來說,患者或多或少地受到來自自身、家庭及社會壓力的影響,如離婚、喪偶和工作緊張等,往往伴隨有失眠、多夢、易醒和疲乏等症狀,因此減輕各種壓力和苦惱非常重要。應該認識到這種病不是大病,可以緩解至正常狀態;其次應該做到心胸寬闊,不去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多與朋友交流傾訴,必要時可以去看心理醫師,可減輕患者疼痛、疲勞症狀,改善不良情緒,調整機體功能,並可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平時應保持良好而充足的睡眠。
體育鍛煉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進行散步、游泳和球類運動等,建議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合於自己年齡段的最感興趣的運動。當然鍛鍊應循序漸進,不應突然增大運動量,一般每週訓練3次,每次30分鐘左右。應避免睡覺前鍛鍊,以免使失眠加重。
按醫囑服用藥物:
規律服用一段時間的藥物,待症狀好轉後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直至停用。定期檢查及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