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門膽管癌
疾病介紹:
肝門部膽管癌也稱Klatskin瘤,是膽道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其發生部位特殊、呈浸潤性生長及與肝門部血管關係密切等特點給手術切除造成極大的困難。長期以來,肝門部膽管癌被認為是無法根治性切除的腫瘤。近20年來,隨著影像學和手術技術的進步,使肝門部膽管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重大進步,手術切除率逐步提高,生存率明顯改善。
臨床表現:
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無痛性黃疸是肝門膽管癌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症狀,呈進行性加重,伴有噁心、嘔吐、消瘦,患者尿色深黃、大便色淺甚至呈陶土色等,常產生梗阻性膽管炎的表現,如寒戰、發熱伴肝功能損害。
診斷:
依靠B超、CT、MRCP、PTC、ERCP等影像學檢查,再結合血清腫瘤標誌物如CEA、CA199、CA125等能做出明確診斷。增強CT能顯示腫瘤與周圍血管之間的關係;MRCP可以清楚地顯示整個膽管的情況,對臨床分型更有指導意義;PTC能直接顯示腫瘤的部位和受累肝管的範圍,並可通過PTCD術前減黃。
治療:
肝門部膽管癌只有根治性切除,才有徹底治癒的機會,根治性切除手術包括切除肝外膽道、骨骼化清掃肝十二指腸淋巴結和膽腸R-Y吻合,Bismuth III型以上的肝門膽管癌還需切除一側肝葉與尾狀葉,IV型肝門膽管癌還可考慮肝移植術。對於無法切除的病例可選擇膽道支架內引流術或肝內膽管穿刺外引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