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9 14:46

  胃腸道間質瘤源於消化道的間葉組織,是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間質幹細胞及潛在惡性生物學行為的腫瘤。間質瘤可發生於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胃是間質瘤最好發的部位,佔此疾病的50%一60%。對於未發生轉移的間質瘤,目前認為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措施。由於間質瘤多呈外生膨脹性生長,而非瀰漫浸潤性生長,擴大性切除病灶、淋巴結清掃等對預後並無影響,故完整的局部切除術是當前全球公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間質瘤的這些生物學特性使微創外科技術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外科、內鏡外科等微創外科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成熟,以及外科理念的不斷完善,“安全、有效、合理、微創”的外科手術已成為現代外科發展的主流。結合腹腔鏡及內窺鏡的雙鏡聯合技術從而應運而生,並已逐漸發展為間質瘤治療中一種較為成熟的微創手術方式。
  雙鏡聯合技術的優勢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改善間質瘤預後的唯一有效方法。隨著消化內鏡治療技術和器械的不斷進步,對於絕大部分的微小間質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創傷,均可通過內鏡治療。而當間質瘤不能行內鏡治療時,腹腔鏡又是另一個微創治療的重要手段。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患者痛苦少、恢復快等優點。如今腹腔鏡技術已成熟應用於胃間質瘤的手術治療,併成為重要的手術方式之一。然而。無論是內鏡治療還是腹腔鏡手術都難免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單純的內鏡下治療的侷限性為:(1)對於體積較大(直徑>5 cm)胃的間質瘤,內鏡治療很難進行操作;(2)由於胃間質瘤大多起源於固有肌層,只有少數起源於黏膜肌層,且血管豐富,內鏡下安全而完整切除腫瘤難度較大。另外,內鏡治療通常依靠能量切割完成,但很難找到能量切割的平衡點,易造成能量過大或過小,所以發生併發症如出血、穿孔等風險相對較高,這也是導致中轉開腹手術的主要原因。而且內鏡直視下難以全面判斷胃間質瘤的浸潤深度,有切除範圍不足及切緣陽性的可能;(3)對於一些特殊部位,如胃賁門、胃幽門管部位的間質瘤。內鏡治療較難予以圈套、電灼等摘除。腹腔鏡手術的主要侷限性為:(1)由於腹腔鏡手術缺乏手的“觸覺反饋”,對腔內型特別是瘤體較小胃間質瘤患者,單獨使用該技術時對腫瘤的定位比較困難;(2)對於接近賁門處的間質瘤行腹腔鏡切除時可能會造成術後賁門部狹窄。近年來,雙鏡聯合技術已逐漸成為治療胃間質瘤的一種重要的手術方式。雙鏡聯合技術不僅可以準確定位,同時還能觀察腫瘤切除是否完整,切除後腔內是否出血,閉合是否嚴密及閉合後胃腔是否狹窄等諸多優點,從而避免了相關併發症的漏診或延誤處理,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患者術後生活質量。雙鏡聯合技術治療間質瘤是安全有效的,並擁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既保證了腫瘤的完整切除,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胃壁組織。雙鏡聯合技術治療胃間質瘤的手術方式根據胃間質瘤的不同定位,雙鏡聯合技術主要分為2種形式:腹腔鏡輔助內鏡手術和內鏡輔助腹腔鏡手術。其中內鏡輔助腹腔鏡手術又可分為:內鏡輔助楔形切除、內鏡輔助經胃切除內鏡輔助腹腔鏡非切除性手術。
  雙鏡聯合技術在胃間質瘤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胃間質瘤定位的準確性依賴於術前檢查,尤其是間質瘤來源層次的定位,對手術方式的選擇有重要意義。胃鏡是檢查胃間質瘤的首選方法,在內鏡的直視下可清晰看到病變部位及形態,輔以CT、MRI等能更髓確地定位及確定間質瘤有無遠處轉移。對於來源於黏膜下層及肌層的間質瘤,內鏡直視無法判斷侵犯深度,而惡性程度的判斷又更多地依賴免疫組化檢查 (分裂數、CDIl7等),因此對於這類病例,術前行超聲內鏡對腫瘤定位及初步定性有很大幫助.
  腹腔鏡輔助內鏡手術
  腹腔鏡在整個手術進程中嚴密監視內鏡下切除腫瘤的過程,並能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穿孔、出血等併發症。且在內鏡切除腫瘤的過程中,運用腹腔鏡推擋、牽拉胃壁,能使腫瘤更明顯地暴露於內鏡下以便於切除。腹腔鏡輔助內鏡手術主要適用於內鏡下可切除、浸潤深度不超過黏膜下層,且單純內鏡下治療存在一定困難或風險較大的間質瘤。腹腔鏡輔助內鏡手術常規治療方式有圈套結紮、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等。通常認為合適的切緣應距腫瘤1―2 cm,而這就使單純內鏡切除的風險增大。有了腹腔鏡的輔助,可明顯減少因內鏡切除引起的併發症對患者造成的額外創傷,增加內鏡切除的安全性及腫瘤的切除率。總而言之,腹腔鏡輔助內鏡手術技術中內鏡仍在治療中占主導地位,腹腔鏡僅起到輔助和監視的作用,因此手術創傷與內鏡相仿,達到了減少創傷和避免過度治療的作用。
  內鏡輔助腹腔鏡手術
  內鏡輔助楔形切除 術中腫瘤切除主要由腹腔鏡完成,內鏡主要起腫瘤定位的作用,通常被用於胃前壁及胃大小彎處的間質瘤。在雙鏡聯合定位後,切除胃前壁間質瘤時可在腫瘤周圍利用組織鉗或縫線牽引的方式將病變的胃壁牽拉起來,然後將切割器置於腫瘤後部,將腫瘤完整地切割下。同時要保證切緣陰性;切口縫合後,可在內鏡下再次檢查吻合口,明確吻合口有無出血、狹窄等併發症。在腫瘤切除過程中,無論內鏡還是腹腔鏡,都要儘量避免觸碰腫瘤,防止腫瘤破裂、造成腹腔種植轉移。
  內鏡輔助經胃切除術中在內鏡下定位腫瘤後,在腹腔鏡下切開胃前壁,伸人胃腔。用縫線或組織鉗提起帶有腫瘤的胃壁,最後切除腫瘤。通常適用於位於胃後壁而無法行內鏡輔助楔形切除的間質瘤患者。內鏡在此過程中,對腹腔鏡進人胃腔起重要作用。首先通過觀察內鏡屏幕,可明確腫瘤所在胃後壁的位置,然後利用透照技術。使腹腔鏡切開胃前壁時能避開大血管。腫瘤切除後,需要利用內鏡觀察前後壁吻合口情況。
  內鏡輔助腹腔鏡非切除性手術
  適用於需要內鏡輔助的非切除性手術,包括腹腔鏡胃底摺疊術、腹腔鏡袖狀切除術、腹腔鏡胃轉流術等。在該術中,腹腔鏡完成手術的主要部分,內鏡作為輔助起引導、支撐、定位等作用。
  總結及展望
  雙鏡聯合技術作為近年來一項新興的微創外科技術,在胃間質瘤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內鏡與腹腔鏡能夠優勢互補,相輔相成,與單純腹腔鏡手術、內鏡治療及開腹手術相比。為患者帶來更高的安全性、更小的創傷、更低的術後併發症及複發率,也為胃間質瘤的微創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療手段。相信隨著國內外臨床外科醫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雙鏡聯合技術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聯合微創雙鏡手術技術如何用於治療胃間質瘤相關文章
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胃腸間質腫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的概念[1],認為它是一種起源於Cajal細胞的胃腸道非上皮源性的間質腫瘤。95%的GIST原發於胃腸道:胃(50%~60%)、小腸(20%~30%)、大腸(10%)、食管(5%),其他部位如腸繫膜、網膜和後腹膜的病變不足10%。GIST是一種具有惡性潛能的消化道腫瘤。目前
發布於 2023-01-14 14:11
0評論
胃間質瘤是一種起源於胃壁固有肌層或黏膜肌層的間葉性腫瘤,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非上皮性腫瘤。胃間質瘤症狀隱匿,早期診斷困難。胃間質瘤具有非定向分化和潛在惡性的特點,手術切除是胃腸道間質瘤最好的治療方法,胃腸道間質瘤極少淋巴結轉移,國內外資料都比較一致認為只要完全切除就可以,不必廣泛切除或清掃淋巴結。如何廣泛切除也不能再提高療效,腹腔鏡手術由於其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因此目前是胃間質瘤手術的主
發布於 2023-02-28 23:36
0評論
腹腔鏡聯合胃鏡治療胃間質腫瘤胃腸道間質瘤是消化道最常見的起源於中胚層組織的間葉性腫瘤,1983年由Mazur等通過電鏡和免疫組織化學法研究發現後首先命名。60%-70%的GISTs發生於胃部,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措施。胃間質瘤,主要分佈於胃體(40%)、胃竇(25%)、賁門(25%)。胃間質瘤缺乏特有的臨床表現,瘤體小者無任何症狀,其診斷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鋇餐造影、胃鏡、超聲內鏡、CT等檢查,兩種
發布於 2022-10-09 01:03
0評論
椎間孔鏡脊柱微創技術代表一種全新的脊柱微創手術概念。它通過在腰部的側方開一個7mm左右的切口,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將一根脊柱內鏡從椎間孔放入到椎管中進行椎間盤切除、神經根管減壓等操作。這種脊柱微創技術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創傷最小的方法,對脊柱的穩定性破壞最小,可以在局麻下進行,術後只需要休息2個小時,病人就可以下地回家。而且由於這種手術是在內鏡下的直視操作,避免了各種經皮穿刺技術的盲目性,所
發布於 2023-03-23 18:46
0評論
很高興能利用這個平臺與大家一起探討、共享微創脊柱外科椎間孔鏡技術,我2011年從師於美國的脊柱微創外科大師AnthornyYeung教授,Yeung教授語重心長的教誨、希望這項脊柱微創外科頂尖技術能夠在國內很好的開展,回國後逐步開展了這項技術,目前利用該項技術已經成功治療了200餘例病例,該技術創傷小,僅有1cm的切口通道,局部麻醉,安全(對經過正規訓練、培訓,熟練掌握該技術的脊柱微創外科醫生而
發布於 2022-10-22 23:39
0評論
腰椎間盤突出是臨床上的常見病。椎間盤是人體一個很有用的器官,說白了就像是汽車的減震系統,它是人體脊柱的減震系統。從它的構造上來看像個“餡兒餅”,外面有“皮兒”(纖維環),中間是“餡兒”(髓核),所謂的椎間盤突出就是這個餡兒餅的皮兒破了,裡面的餡兒就漏了出來,這一漏不要緊,就會擠壓到後方的神經組織出現腿疼症狀。有些嚴重的患者突出比較大,甚至可能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礙或者肌肉的癱瘓。常規的手術要從脊柱後
發布於 2022-12-02 11:01
0評論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防老先護膝”。膝關節是人身上最大、最複雜、活動量最多而且也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我們平時在生活和運動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損傷它。因此,膝關節也是全身發病率最高的關節。天氣漸涼,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人群也日漸增多。膝關節產生的症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比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等症狀,可以因為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引起,也可以因為髕股關節異常、關節軟骨病變引起,甚至可能僅因為異常增生滑膜
發布於 2023-03-23 20:51
0評論
目前,隨著對膽囊功能認識程度的提高,微創保膽手術日益普及。為更規範的開展保膽手術,特制定內鏡微創保膽手術指南。膽囊結石     手術適應症和禁忌症一、適應症1、經B超或其他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2、經Te99ECT或口服膽囊造影證實膽囊功能正常。3、膽囊未顯影,但術中能取淨結石,證實膽囊管通暢者。二、禁忌症1、膽囊萎縮、膽囊腔消失者。2、膽囊管內結石術中內鏡無法發現、無法取出者。3、膽囊管經
發布於 2023-03-10 14:56
0評論
CT介入診療技術是計算機輔助X線斷層影像的引導和監控下,藉助於各種微創診療器械,經皮穿刺病變,進行檢查、活槍、治療。CT引導下徒手穿刺技術、操作及其準確性受經驗因素影響較大。激光引導和穿刺導向器輔助CT引導操作簡便、命中準確、掃描層數少、併發症少。CT引導支架,可以保持穿刺針“瞄準”病灶,穿刺命中靶點,此方法操作簡便、掃描層數少、命中率高、併發症少,人大降低了CT介入的難度,易於推廣應用。套管技
發布於 2022-10-02 05:35
0評論
一、傳統技術的侷限性在介入性椎間盤治療方法出現之前,開放手術是治療嚴重椎間盤突出症的唯一有效手段,介入療法給椎間盤突出症治療引入了微創理念。目前可供選擇的介入方法有膠原酶溶解、經皮切吸、激光汽化(PLDD)、等離子髓核成形、臭氧、射頻消融等。但上述方法均屬於間接減壓,僅針對部分包容型突出病例,不能徹底清除病變髓核特別是壓迫神經的組織,無法修復破損的纖維環,壞死組織需靠人體自然吸收,複發率高。90
發布於 2022-12-14 07:1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