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體內的器官或組織離開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過先天或後天的薄弱點、缺陷或孔口進入另一部位,稱為疝氣。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常見的腹外疝包括腹股溝疝、股疝、臍疝和切口疝。腹腔內疝是由器官或組織進入腹腔內的間質囊而形成。
病因:
腹壁強度下降和腹內壓力增加是腹外疝發生的兩個主要原因。
腹壁強度下降。引起腹壁強度下降的潛在因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
1.某些組織穿過腹壁,如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股動脈穿過股溝管,臍血管穿過臍環;
2.腹白線因發育不良而成為腹壁的薄弱點;
3.手術切口癒合不良、創傷、感染、腹壁神經損傷、年老、因久病臥床、肥胖導致肌肉萎縮等也是腹壁強度下降的原因。此外,由於體內氨基酸之一的羥脯氨酸含量減少導致膠原蛋白代謝紊亂,引起腹直肌前鞘的纖維細胞異常增生,導致腹壁力量下降。
腹內壓力增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難(如前列腺增生、包莖、膀胱結石)、腹水、懷孕、舉重、嬰兒頻繁哭鬧等都是腹內壓升高的常見原因。
治療:
手術。原則上,所有類型的腹外疝都應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仍然是唯一有效和可靠的治療方法,手術方法很多(包括傳統修補術、無張力修補術和微創腔鏡手術),但總的原則是疝囊頸部高位結紮、疝修補術或疝成形術。對於嵌頓性疝和絞窄性疝則應進行緊急手術。
非手術治療。對於1歲以內的腹股溝疝,可暫停手術,用棉線束帶壓迫內環,防止疝塊突出;對於臍疝,可將臍疝還納,然後用一小塊軟絨布墊在臍部,隨著生長髮育過程中腹部肌肉逐漸強壯,部分可自行癒合。對於年老體弱不能手術或有手術禁忌症者,可將疝氣帶壓在內環上,避免腹腔內容物突出,以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