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0 02:26

神經外科。巨大動脈瘤聯合栓塞介入手術成功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在全科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巨大動脈瘤的聯合栓塞介入手術。日前,患者已順利通過術後觀察期。
10月的一天,一位72歲的老太太因右眼視力逐漸下降,多年來一直治療未果而來到神經外科門診。在一次偶然的頭顱MR檢查中,患者被發現右側海綿竇旁有一個2.8釐米的佔位,於是來到我院治療。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萬傑青憑藉多年的職業敏感,立即懷疑這是一個巨大的動脈瘤,在完善各種檢查後,他的判斷得到了證實。通常情況下,顱內動脈瘤的大小在4-7mm之間,大於1cm的為大動脈瘤,大於2.5cm的稱為巨大動脈瘤。巨大動脈瘤很難用手術或傳統的介入栓塞方法來封閉,死亡率和致殘率都很高。目前,國外最先進的介入治療方法是通過密集網狀支架和彈簧圈的聯合使用來彌補這兩個缺陷,而國內對密集網狀支架的使用還處於臨床研究階段。萬醫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治療方案:先將彈簧圈填充到腫瘤內,然後用栓塞劑將腫瘤內的剩餘空間完全填充。這種治療方法就像建築中的 "鋼筋+水泥",既能保證病人的安全,又能完全栓塞腫瘤,還能節省一半的費用。
經過科室的認真討論,科主任姜教授最終支持實施這個新方案,並由王主任醫師在介入手術過程中 "保駕護航",以防出現意外。
10月17日,介入手術在9號樓一樓的DSA室如期進行。導管到位後,萬醫生準確地將第一個彈簧圈放入動脈瘤,並將其編織成一個均勻的 "繭"。緊接著,第二個和第三個線圈被逐一放入,逐漸將 "繭 "織得越來越密。根據以往的經驗,至少需要10-15個線圈才能完全填滿動脈瘤,但隨著線圈數量的增加,動脈瘤內形成了無數的小腔,使線圈難以進入這些剩餘的小腔,這就是動脈瘤復發的罪魁禍首。這時,萬潔清醫生迅速給阻斷球囊充氣,並開始向動脈瘤內注射特殊栓塞劑。這一步驟是整個手術中最危險的部分。如果栓塞劑從動脈瘤中溢出,要麼動脈瘤破裂出血,要麼遠端血管被栓塞。此外,每次阻斷頸內動脈,時間必須在安全時間窗內,否則很可能發生意外。看過香港電視劇《仁心仁術》的觀眾都還記得,在腦血管手術中,女主角被堵住頸內動脈超過30分鐘後變成植物人的場景吧?現實中,如果病人的腦血管交通比較發達,再加上麻醉或低溫,阻斷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也是可以的。但是病人已經72歲了,她脆弱的腦血管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隨著5種ONYX栓塞劑的慢慢注入,動脈瘤內的蠶繭逐漸變厚變重,最後一種栓塞劑沿著阻斷球囊的邊界將動脈瘤的入口完全封閉。動脈瘤本應被密密麻麻地填滿,但栓塞劑卻能在洶湧的血流下 "乖乖 "地呆在動脈瘤內,不被血流帶向遠處的正常血管?在釋放球囊的那一刻,大家的情緒都非常緊張。當放射科醫生按下成像按鈕,大家看到黑色的血管蜿蜒而上,毫無阻擋地呈現出 "生命之樹 "時,成像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
麻醉復甦後,患者四肢活動正常,語言清晰,順利通過了術後觀察期。5天后,病人和他的家人帶著新生命的喜悅踏上了回家的火車。雖然還需要6個月的內皮修復才能稱為完全治癒,但大家都在滿懷期待和信心地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巨大動脈瘤聯合栓塞介入手術如何進行相關文章
腦動脈瘤可定義為顱內動脈壁上的脆弱部分向外膨出/擴張而形成的薄壁球狀物,最常見於動脈分叉,尤其是大腦底動脈環(圖1是腦動脈瘤好發部位的示意圖)。腦內動脈瘤破裂往往會引起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故而常常被稱之為顱內的“定時炸彈”,一般而言,動脈瘤確立診斷後,建議積極處理。圖1:腦內動脈瘤示意圖腦動脈治療的目的是將動脈瘤隔絕在正常腦循環之外,其治療方法目前有兩種:血管內介入治療(動脈瘤栓塞
發布於 2023-02-19 14:21
0評論
由於介入栓塞手術不需要開顱,創傷小,痛苦少,因此越來越受到患者青睞。那麼,腦動脈瘤介入手術是怎麼做的呢?首先認識一下介入手術的必備神器――彈簧圈。這是一種鉑金材質的金屬絲,質地柔軟,有不同的直徑、長度和形狀等多個規格,適用於不同形狀、大小的腦動脈瘤。彈簧圈與一根一米多長的金屬推杆相連。圖6彈簧圈在介入栓塞手術過程中,這個推杆可以將其前端的彈簧圈推到動脈瘤腔內,當彈簧圈在動脈瘤腔內穩定時,用通電、
發布於 2022-10-20 04:44
0評論
病情分級:Hunt和Hess分級法分類        標準0級       未破裂動脈瘤Ⅰ級       無症狀或輕微頭痛北京協和醫院介入治療科張曉波Ⅱ級       中一重度頭痛.腦膜刺激徵.顱神經麻痺Ⅲ級       嗜睡,意識混濁,輕度局灶神經體徵Ⅳ級       昏迷,中或重度偏癱,有早期去腦強直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Ⅴ級       深昏迷,去大腦強直.瀕死狀態適應證①破裂動脈瘤:如患者全
發布於 2022-10-19 06:29
0評論
很多動脈瘤行介入手術的患者與家屬術後往往會問,患者在術後需注意哪些問題?因為每個病人的介入手術的部位、手術方式都不同,在這裡大致講述一下,以便術後病人參考。動脈瘤介入手術的病人術後需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因為高血壓是動脈瘤的一個發病的高危因素,雖然介入手術已經做了,但術後還是要嚴格控制的。其次,術後要保持患者大便通暢,因為便秘時,患者會用力排便,會造成顱內壓升高,對動脈瘤會有影響,所以,可以服用通
發布於 2023-01-10 00:41
0評論
顱內動脈瘤是顱內動脈血管由於先天異常或後天損傷等因素導致局部的血管壁損害,在血流動力學負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漸擴張形成的異常膨出。人群中顱內動脈瘤的患病率約為2%~7%,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60歲常見,但其發生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及種族差異。一項經動脈腦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亞洲人群中顱內動脈瘤患病率約為2.5%~3.0%。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致殘率極高,其中10%~15%的患者來不及就醫直
發布於 2023-01-10 01:16
0評論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治療自九十年代以來,顱內動脈瘤的治療已進入微侵襲時代,取得很大進步。由於神經影像學的進步,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發現率也相應增高,但在治療上仍有不同意見。我科自1991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顱內動脈瘤332例,其中未破裂顱內動脈瘤58例,現將治療情況報告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和分類本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病人共5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齡19-71歲,平均46.
發布於 2023-02-09 07:02
0評論
支架輔助是顱內動脈瘤介入栓塞手術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有了支架輔助,可以將以前無法獲得緻密栓塞甚至無法栓塞的顱內寬頸、微小、梭形動脈瘤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增加栓塞比例,防止動脈瘤復發,促進癒合。支架在其中主要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1、保護載瘤動脈,使彈簧圈能很好地在動脈瘤內填塞,防止因載瘤動脈狹窄、閉塞造成術後腦梗塞;2、增加瘤頸栓塞密度,由於有支架的阻擋,彈簧圈在瘤頸部可以依載瘤動脈形態塑性,完
發布於 2023-03-06 07:16
0評論
顱內動脈瘤血管內治療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Serbinnenko開創了可脫球囊技術栓塞顱內動脈瘤。球囊技術不足:⑴球囊洩漏;⑵與動脈瘤不能完全匹配,瘤頸殘留;⑶水錘效應;⑷出血急性期,再出血。1991年Guglielmi研製使用電解式鉑金微彈簧圈(GDC),到目前已成為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方法。2002年10月26日Lancent發表了國際蛛網膜出血動脈瘤試驗寫作組(ISAT)歷時8年的關於
發布於 2023-01-10 03:06
0評論
目的總結探討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特點及急診介入治療技術。方法回顧分析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的臨床表現、影像學特點及介入手術治療經過。結果20例破裂椎動脈夾層動脈瘤多以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合併腦積水)為主要臨床表現,13例(61.9%)DSA造影表現為串珠徵;20例中有18例對側椎動脈發育良好的病例採用夾層動脈瘤栓塞聯合載瘤動脈閉塞的手術方式,生存率達94.4%(17/18),隨訪未
發布於 2023-03-24 11:51
0評論
對於顱內未破裂動脈瘤,保守的內科治療與積極的介入栓塞或外科治療孰優孰劣,目前尚存在分歧。日前公佈的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結果,也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影響出血的危險因素目前國際上最大的多中心研究――國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研究報道了其研究結果。I期回顧性對於無蛛網膜下腔出血史的無症狀性動脈瘤患者,直徑小於10毫米的動脈瘤年破裂率為0.05%,而直徑10~25毫米和大於25毫米者分別為1%和6%以上。
發布於 2022-10-20 15:2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