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多數都發生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身上,這種不屬於病理性的。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不算病’的病。一是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髮育特別迅速,身體需要的營養比較多。但消化器官卻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從醫學上講,是分泌的消化酶比較少。這樣就會造成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二是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比如正處於添加輔食階段的寶寶也容易發生腹瀉。因為飲食有變化了,寶寶可能會對添加的某種食品不適應,再加上心急的媽媽們短時間內添加的輔食種類過多或一次喂得太多,都是原因。”
小兒腹瀉都是病嗎
發布於 2023-01-12 13:48
小兒腹瀉都是病嗎相關文章
有多種病因,多種因素所致,分內在因素,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三類。
1.內在因素
(1)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嬰幼兒時期,胃酸及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性較低,神經系統對胃腸道調節功能較差,不易適應食物的質和量,且生長髮育快,營養物質的需要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較大,消化功能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
(2)機體防禦功能較差:嬰幼兒時期免疫功能相對不夠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腸道SIgA
發布於 2022-12-21 04:46
0評論
1.感染因素
(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以前兩者多見,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節的小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其次有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2)細菌感染①致腹瀉大腸桿菌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產毒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出血性大腸桿菌及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②彎曲菌與腸炎有關的彎曲菌屬有空腸型、結
發布於 2023-01-12 13:34
0評論
1.生理性腹瀉(physiologicaldiarrhea):小兒外觀虛胖,出生後不久大便次數即較多,稀薄,呈金黃色,但不伴嘔吐,體重增加正常。
2.急性壞死性小腸炎:感染及變態反應是發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瀉,腹脹,便血,高熱及嘔吐五大症狀,大便初為水樣便,繼而轉暗紅色,果醬樣或血便,腹脹多較嚴重,可早期出現休克,甚至昏迷,驚厥。
3.急性細菌性痢疾:夏季發病率高,患兒多有不潔食物史,潛伏期
發布於 2022-12-21 04:52
0評論
1.按醫囑調整飲食,不得隨意增加或改換食物;口服補液鹽(ORS液)者爭取家屬密切配合治療。
2.保持臀部清潔乾燥,便後用溫水清洗並塗以油劑,嚴防臀紅;如已發生臀紅,可塗10%鞣痠軟膏;皸裂或糜爛者應用暴露療法,必要時可塗以消毒的植物油類後再用燈烤,使之乾燥;燈烤時須防燙傷。
3.食後清潔口腔,如發現鵝口瘡,可按醫囑塗制黴菌素甘油,冰硼散或其他藥物。
發布於 2022-12-21 05:06
0評論
小兒腹瀉,或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徵,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一歲以內約佔半數,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髮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小兒腹瀉的易感因素1、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嬰幼兒水代謝旺盛,一歲以內每日攝人及排出的水分佔體內總液量
發布於 2023-03-28 15:36
0評論
1.消化道症狀
腹瀉時大便次數增多,量增加,性質改變,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狀便,水樣便,或是黏液膿血便,判斷腹瀉時糞便的性狀比次數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瀉,人乳餵養兒每天排便2~4次呈糊狀,也不是腹瀉,噁心,嘔吐是常見的伴發症狀,嚴重者嘔吐咖啡樣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2.全身症狀
病情嚴重者全身症狀明顯,大多數有發熱,體溫38~40
發布於 2022-12-21 04:59
0評論
1.腹瀉發生後,短期禁食(6--8小時)以減輕胃腸負擔,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鹽水。
2.禁食後母乳餵養兒,先哺餵少量溫開水後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餵奶5--8分鐘,間隔5--6小時一次,5--7天后恢復正常哺餵。
3.人工餵養兒:可喂少量米湯,每次100毫升,逐漸採用5%米湯稀釋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餵,先每日3--4次,後再酌情增加次數,減少米湯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4.不宜過多或過早喂
發布於 2022-12-21 05:13
0評論
1.腹瀉發生後,短期禁食(6--8小時)以減輕胃腸負擔,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鹽水。
2.禁食後母乳餵養兒,先哺餵少量溫開水後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餵奶5--8分鐘,間隔5--6小時一次,5--7天后恢復正常哺餵。
3.人工餵養兒:可喂少量米湯,每次100毫升,逐漸採用5%米湯稀釋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餵,先每日3--4次,後再酌情增加次數,減少米湯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4.不宜過多或過早喂
發布於 2023-02-08 08:31
0評論
許多家長一看見小兒腹瀉便緊張,餵食小兒以抗菌素。其實,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嬰兒的生理性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感染性腹瀉等等。
其病源有細菌、病毒、真菌等,在治療上不能一概而論。
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8個月內小兒,其外觀虛胖,常有溼疹,出生後不久即腹瀉,大便次數多且稀,但食慾好,無嘔吐及其他症狀,生長髮育不受影響,添加輔食後,大便逐漸恢復正常。生理性腹瀉是某些小兒的
發布於 2023-02-08 08:24
0評論
1.消化道外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可能是腹瀉的病因,但也常因腹瀉後全身抵抗力低下而受感染。常見的有皮膚化膿性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靜脈炎和敗血症。病毒性腸炎偶有併發心肌炎。
2.鵝口瘡
病程遷延或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易併發鵝口瘡,尤在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後更多,如不及時停藥,真菌可侵及腸道,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3.中毒性肝炎
腹瀉病程中可出現黃疸,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
發布於 2023-01-12 13:4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