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2 18:00

  肝臟對動脈低灌注所致的缺氧非常敏感,這在肝移植術後移植物併發症(如肝動脈血栓形成、動脈瘤)中已經得到證實,可導致嚴重的膽道缺血性損害、移植物失功能、甚至受體死亡等嚴重併發症。脾動脈盜血綜合徵(splenic arterial steal syndrome,SASS)是肝移植術後一種較少認識的動脈併發症。SASS本質是粗大的脾動脈“盜走”肝動脈血流而導致肝動脈灌注不良;不及時干預,SASS亦可導致嚴重的移植物併發症。目前臨床上尚未形成“肝硬化性SASS”概念,更未認識其危害性。肝硬化性SASS是慢性肝病損害的結果,並加重肝損害的病理過程,臨床上無特異性,多表現為基礎肝病合併脾臟腫大等異常。我們通過三維CT血管成像及血管造影證實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SASS,並證實糾正SASS後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標、Child-Pugh評分、評級等顯著改善,並降低了消化道出血風險。因此,本文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肝硬化性SASS概念,並證實SASS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改善肝功能的一個有效治療靶點,可作為等待肝移植的架橋性治療措施。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總醫院肝膽外科劉全達脾動脈盜血綜合徵(splenic arterial steal syndrome,SASS)的概念並不新奇,已在肝移植文獻中個案報道零星出現了20年[1-8]。肝移植後SASS最先由德國Langer於1990年提出,國內則由劉全達於2003年最先報道[5-7],患者肝移植術後發生頑固性肝膽系酶譜異常和淤膽被診斷“慢性排斥反應”在2個月內接受3次無效的激素衝擊治療(圖1)。SASS可導致膽道不可逆缺血性損害和移植物失功能等嚴重後果,但至今SASS的概念和臨床危害性仍極少為臨床醫師所認識和重視。

  近年,我們證實在脾臟腫大的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償期)患者也普遍存在SASS現象,同時證實SASS可作為肝硬化的一個重要治療靶點,從而獲得改善肝功能的效果[9]。

  1、肝移植術後脾動脈盜血綜合徵

  1.1 肝移植術後SASS的定義SASS的本質是粗大的脾動脈和肝動脈“競爭”血流,致使肝動脈灌注不良並引起移植物細胞缺氧。由於移植肝臟缺乏動脈側枝循環,且膽管系統僅接受肝動脈的單一供血,因而膽管上皮對缺氧更敏感。所以除了肝膽系酶譜異常外,肝移植術後SASS在臨床上還更多表現為持續進展的膽汁淤積和不可逆性的膽道缺血性損害。動脈盜血現象最常見於脾動脈,偶見於胃十二指腸動脈、胃左動脈等。

  文獻報道肝移植術後SASS的發生率可達3.1-5.9%[2-4,7],據分析其發生率遠高於報道[4]。首先是臨床上對SASS的認識偏低;其次我們和文獻統計中均排除了HAT病例,而SASS是急性肝動脈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曾有2例SASS基礎上發生急性HAT的成功診治經驗[7]。

  1.2 肝移植術後SASS的發病機制SASS的發生機制尚不很清楚,但公認是和內臟血流尤其是脾臟、門靜脈的高動力循環狀態密切相關[8]。肝臟接受門靜脈和肝動脈的雙重血供,當門靜脈血流量(PVF)增加,肝動脈血流量則減少,反之PVF減少時肝動脈血流量增加(即“肝動脈緩衝反應”,hepatic artery buffer response, HABR)。肝硬化受體術前多存在脾臟腫大、門靜脈高壓等內臟高血流動力學狀態,肝動脈阻力指數明顯增加;受體PVF佔全肝血流可高達90%以上。根據HABR原理,則肝動脈血流量顯著減少。這是成人活體肝移植、劈裂式減體積肝移植術後發生小肝綜合徵(small-for-size graft)的“被動式”門靜脈高壓和門靜脈高灌注的病理基礎[10]。此外,肝硬化移植受體還存在脾動脈顯著增粗、血流加快、脾動脈阻力明顯低於肝動脈阻力等異常,這是脾動脈“主動式”搶奪血流的病理基礎。

  充足的肝動脈血流對維持移植物功能必不可少。如果持續低動脈灌注不能糾正,則會發生嚴重的肝功能損害和膽道缺血性損害。尤其當合並排斥反應、內膜受損和肝炎復發等因素時,會極大地增加移植術後不可逆膽道損害和移植物失功能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2-7]。

  1.3 肝移植術後SASS的臨床表現肝移植術後SASS的臨床表現各異且無特異性,但較HAT相對溫和。臨床上早期表現為持續進展的肝功能損害和頑固性膽汁淤積(圖1),中後期則表現為不可逆的膽道缺血性改變和膽系破壞(如瀰漫性非吻合口膽管狹窄)、移植物失功能,甚至受體死亡等嚴重後果[2-8]。Nussler等[3]報道僅少部分(3/44, 6.8%)輕型SASS無明顯臨床症狀,嚴重者發生急性移植物失功能(13.6%);大部分(79.5%)在移植3個月內出現症狀;移植3個月以上才診斷SASS者發生缺血性膽管破壞高達77.8%(7/9)。

  1.4 肝移植術後SASS的診斷和鑑別診斷臨床很難將SASS和移植術後早期排斥反應、器官保存損傷、肝炎復發等鑑別[1-7]。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臨床醫生對SASS及其嚴重後果缺乏認識。肝臟移植受體出現肝功能異常時,應首先和排斥反應、肝炎復發和HAT等常見併發症鑑別診斷。SASS的診斷手段有彩色Doppler血流檢查(CDFI)、增強CT以及腹腔動脈造影。CDFI監測肝動脈併發症的敏感性為91%,特異性可達99%[1]。移植術後動態CDFI可及時獲悉肝臟血流動力學信息,當CDFI提示存在明顯脾臟腫大、脾動脈粗大、高門脈流速/流量(門靜脈流速>25cm/s或>1000ml/min),而提示肝動脈血流頻譜偏弱(<35cm/s)和高阻力肝動脈波形、通常肝動脈阻力指數(RI)>0.8時,則高度懷疑SASS。腹腔動脈造影被認為是診斷SASS的“金標準(圖2)”,特點包括[1-7]:肝動脈通暢,但動脈纖細、血流緩慢,周圍動脈充盈延遲;大量動脈血流快速進入異常增粗的脾動脈,脾實質充盈快速等。隨著CT尤其是三維CT血管重建(CTA)技術的提高,增強CT及CTA基本可以獲得和腹腔動脈造影同樣的效果。因此,我們近期更多依靠CT和CTA來診斷SASS[9](圖3)。

  1.5 肝移植術後SASS的治療SASS一旦確診,應及早治療。治療可選擇脾臟切除、脾動脈結紮和脾動脈鋼圈栓塞[1-7];也有建議採用間置血管行肝動脈和腹主動脈重新吻合。對術前明確存在或懷疑SASS(比如存在巨脾、脾動脈增粗)者,首選移植術中同時實施脾動脈主幹結紮或捆綁術,可避免術後的脾臟栓塞或二次切脾。對移植術後SASS,首選經股動脈穿刺的脾動脈主幹中段鋼圈栓塞術,該操作微創、安全,可避免脾梗塞等栓塞併發症。脾切除和間置血管吻合糾正SASS的手術風險和併發症較高,不作為常規選擇。

  2、肝硬化性脾動脈盜血綜合徵

  2.1 肝硬化性SASS的發病機制肝硬化性SASS的概念,目前文獻罕有提及,更無文獻證實。肝硬化性SASS的病理生理改變與肝移植術後SASS完全一致,即肝臟低動脈灌注造成肝實質的缺氧性損害。SASS是失代償期肝硬化的主要併發症之一。由於肝硬化患者長期的肝內高血管阻力、內臟高血流動力學和脾內血管相對低阻力等病理改變,繼發了脾臟腫大、脾動脈增粗、脾功能亢進症(脾亢)等SASS的異常特徵和表現。

  硬化肝臟其實是處於一個明顯缺氧的病態內環境中[11]:① 10-32%肝硬化患者存在“肝肺綜合徵”(hepatopulmonary syndrome),其病理改變為瀰漫性肺內毛細血管擴張造成通氣-灌注失衡,從而導致全身動脈性低氧血癥;② 此外,肝硬化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即肝竇內皮毛細血管化(sinusoidal capillarization),其削弱了肝竇內氧氣等向肝細胞的彌散,導致肝細胞缺氧,從而抑制了肝細胞的蛋白合成、能量代謝和再生等能力。此即肝硬化“氧限理論”(oxygen limitation theory)的基礎;③ 肝硬化性SASS的概念,又揭示了高度擴張的脾動脈 “盜取”共同起源於腹腔幹動脈的血流量,極大地減少了肝動脈血流量(圖3),從而進一步加劇肝實質缺氧和肝功能損害。因此,肝細胞缺氧是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持續惡化的一個重要病理改變。最近血小板功能的研究[12-14],提示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症,加重了肝纖維化和削弱肝再生能力。因此,SASS的概念,可以部分解釋臨床工作中的一個困惑: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在有效控制病毒後,為何肝硬化和肝損害仍持續緩慢進展[9]?

  2.3 肝硬化性SASS的診治對肝硬化患者,各種“增氧”治療措施可以部分改善肝功能[15]。SASS概念的提出,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靶點,即糾正SASS來獲得部分改善肝功的目的。我們的初期臨床結果已經證實了上述設想[9]。

  對合並脾臟腫大、脾亢的(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我們先採用CTA篩選符合SASS影像特徵病例(圖3),再選擇腹腔動脈造影確認,同步實施脾動脈主幹鋼圈栓塞術糾正SASS(圖3,4)。由於脾動脈栓塞無法有效糾正脾亢,除終末期肝病患者外,我們還聯合實施脾臟射頻消融術治療脾亢[9,15,16]。對於存在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風險患者,住院期間聯合內鏡下套扎/硬化治療。治療結果表明,微鋼圈阻斷脾動脈主幹糾正SASS後,肝動脈口徑明顯增粗、血流加快、肝臟動脈期灌注顯著改善(圖3,4);肝功能各指標、Child-Pugh評分、評級等顯著改善[9];脾亢也得到了較好改善;隨訪發現,硬化肝臟的再生能力得到改善、肝體積增大;同時顯著降低了門靜脈高壓相關的消化道出血等嚴重併發症[15,16]。

  3、小結

       SASS是相對年輕而又神秘的概念,卻又是肝病醫生司空見慣而置若罔聞的現象。SASS可導致移植肝臟缺血性膽道損害;SASS也是肝硬化患者持續性肝功能惡化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對SASS的認識,並採用適當手段儘早糾正SASS,可避免移植肝臟的嚴重併發症;糾正SASS也可改善失代償肝硬化的肝功能,作為等待肝移植的架橋性治療措施[9,15,16]。

脾動脈盜血綜合徵:肝病中被忽視的治療目標相關文章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是指椎動脈起始部近側段鎖骨下動脈、無名動脈狹窄或閉塞後,對側椎動脈血流經過基底動脈返流至患側椎動脈,重新組成患側鎖骨下動脈遠側段的供血。其症狀除可以出現患肢缺血外,還可出現眩暈、眼花、走路不穩,有些人還會出現頭痛、頭枕部疼痛或聽力減退等,支架治療為其首選的治療方法。圖1造影示左側鎖骨下動脈開口遠端重度狹窄,呈細線樣,遠端僅有少量造影劑通過,椎動脈未見顯影。圖2由導絲導引下將導
發布於 2022-09-24 19:01
0評論
從嚴格意義上講,內科只能在預防和控制危險因素方面發揮作用,而沒有能有效治療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的方法。然而,如果患者的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是鎖骨下動脈近端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閉塞性疾病所造成的,患者應該終生接受內科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其他可能導致死亡的血管性病因的風險。治療鎖骨下動脈竊血綜合徵的根本是恢復椎動脈的順行血流,從而緩解中樞神經系統缺血帶來的症狀群。外科手術是治療鎖骨下動
發布於 2022-12-10 08:57
0評論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肝臟疾病。與乙肝相比,丙肝的知名度要明顯低很多。一組調查數據顯示公眾對甲肝和乙肝的知曉率分別為91%和95%,而丙肝的知曉率僅有38%。很多人不知道紋身、穿耳洞這些創傷性美容可能傳播丙肝,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癒的,大多數的受訪者錯誤地認為丙肝可以通過接種疫苗預防。丙肝傳播途徑多樣,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而且丙肝起病很隱匿,感染者起初沒有任何症狀,是名符其
發布於 2023-02-07 03:12
0評論
對於帕金森疾病,我們很多時候會僅僅關注患者本身,卻常常忽略照料者:他們的艱辛、身體狀況以及他們可能需要的幫助。與疾病的鬥爭除了患者和醫生以外、還有個堅強的同盟軍就是照料者,這也通常是最親近的家人來擔當。如果您是帕金森病患者,您對親人照料者瞭解多少?如果您是照料者本人,是否已經做好充分的準備?希望今天這篇短文能給予帕友和照顧者提供一些幫助。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疾病多發,很多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家人長期
發布於 2023-03-05 23:31
0評論
概述 不孕不育的症狀是非常嚴重的,給患者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及時進行治療的患者如果出現了不孕症,最好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全方面的身體檢查,可以通過食用食療或者是手術治療的方法來進行治療,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了明顯的不孕症的產生,也可能是由於不良的生活習慣,或者是長時間的身體免疫力低下引起的這一現象,所以很多不孕症都可能會被忽視。 步驟/方法: 1、 甲減的症狀是非常明顯的,也可能會導致患者
發布於 2023-03-18 15:19
0評論
突然加重的患側上肢不適、無力、沉重感、疼痛、皮溫低和左上肢血壓低,雙上肢比較,收縮壓差大於20mmHg,患側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活動後症狀明顯加重並出現頭暈或眩暈、視力障礙、共濟失調、複視、暈厥等腦幹、枕葉和小腦的供血不足症狀。許多症狀與後循環的腦缺血有關。半數以上的患者會出現頭暈或眩暈症狀,暈厥和構音障礙的患者分別佔18%和12.5%。繼發於前庭功能障礙的患者可出現視覺症狀和(或)眼球震顫,
發布於 2022-12-10 00:22
0評論
甚麼可能引起高血壓?首先浮現腦海的罪魁禍首可能是攝入鹽過多、長時間壓力過大和濫用酒精。的確,這些可能導致高血壓,但還有一些不那麼常見的原因也可以引起高血壓,下面讓小編為您盤點那些引起高血壓的現代生活因素!1、熱水浴和桑拿因為熱水浴和桑拿可引起舒張血管。AHA(AmericanHeartAssociation美國心臟聯合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應謹慎上述兩種活動。如果醫生告誡你應避免中度運動,你也應謹
發布於 2023-03-16 06:51
0評論
中風即腦血管意外,主要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目前在我國是導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有部分中風患者,發病時表面看起來不那麼嚴重,譬如只有輕微口歪,或手腳麻木乏力,或只是短暫性症狀,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恢復正常,就是人們常說的“小中風”,醫學上多屬於腔隙性梗死、短暫腦缺血發作等。很多人對這樣的中風不很重視,認為影響不大,休息下就可以好轉,更不需要住院治療,其實是個誤區。中風的發生不是一朝一
發布於 2023-03-26 08:06
0評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和人群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患者較前明顯增加,目前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經居世界第二位。據國家衛生部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新增加120萬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生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均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胰島素抵抗或分泌缺陷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
發布於 2023-01-28 05:27
0評論
廣大女性朋友對基礎體溫應該不陌生,一些女性在備孕時通過測量基礎體溫,來了解卵巢有無排卵及黃體功能的狀況。但您知道基礎體溫在功血治療中同樣很重要嗎?基礎體溫與排卵的關係那麼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基礎體溫與排卵有甚麼關係。一般基礎體溫為36.5℃,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對孕激素極為敏感,所以孕激素增高會帶動體溫升高。在女性排卵後,黃體分泌的大量孕激素可使體溫上升0.3-0.5℃左右,通常高溫期會持續12-1
發布於 2022-10-21 04:5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