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9 22:21

  “經腦室鏡三腦室底造瘻術”是治療腦積水的一種微創新術式,目前在國內還剛剛進步,其與傳統術式相比已經具有免插引流管、減少手術併發症的優勢,如今曙光醫院又為該術式加上“針麻”砝碼,使更多具有合併症且高齡的病人也能納入適應證,造福了更多患者。

  近日,78歲的周阿婆因進行性行走困難、二便失禁伴言語含糊半月被送入曙光醫院,入院時患者已處於意識朦朧狀態,根本無法與人交流。急診頭顱CT顯示患者存在明顯的腦積水。傳統“腦室腹腔分流術”,需要在患者體內埋入一根引流管,管子的一端置入腦室,另一端通過皮下隧道將腦脊液引入腹腔。周阿婆不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高危因素,還曾有過心臟支架手術史和多發腦梗塞,手術併發症可能極大,此外由於患者需體內終身帶管,有管腔堵塞、感染等後續風險。

  由於周阿婆年齡大、合併症多,手術風險相對較高,曙光醫院腦外科費智敏主任的手術團隊為她制訂了針藥複合麻醉加微創的手術方案。手術醫師在患者頭部打開一個小洞,將僅6毫米粗的腦室鏡置入患者腦室,在內鏡直視狀態下將患者三腦室底部打開一個直徑約1釐米的匙孔,使腦脊液重新進入生理循環通路。針藥複合麻醉使患者保持淺睡眠狀態下,最大程度減少了麻醉藥物對高齡患者呼吸、循環的影響。手術歷時不到一小時就順利完成。周阿婆順利復甦,術後第二天即意識清晰,可正常交流對答,一週後出院,出院時已可緩步行走,複查頭顱CT見腦室較術前有明顯縮小。

  腦外科費智敏主任介紹,該內鏡微創技術除治療腦積水外,對於諸如鞍區腫瘤、蛛網膜囊腫、乃至其他血管、腫瘤疾病也能發揮良好作用。在針麻的麻醉方式下,還可最大限度為手術保駕護航。

經腹腔鏡三稜鏡胃底摺疊術是否有效?相關文章
兔年歲首,在全院辭舊迎新、銳意進取的氣氛中,肝膽三科積極響應院首長“加強醫院內涵建設”的號召,成功為一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309醫院首例腹腔鏡半胃底摺疊術(Dor手術)。患者男性,55歲,來自林海雪原的黑龍江省,患返流性食管炎7年,表現為胸骨後隱痛,返酸,燒心,口服抑酸、保護胃粘膜等藥物治療,症狀仍反覆出現,並逐漸加重,嚴重時夜間睡眠不能平臥,經常半夜誘發哮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胃鏡檢查提示原
發布於 2022-12-11 22:02
0評論
    全麻插管,患者取仰臥雙下肢外展體位,頭高腳低30o,術者站於患者的兩腿之間。建立氣腹,氣腹壓力為12-15mmHg。一般需要在上腹部戳2個1.0cm和3個0.5cm孔置入相應大小的套管針(trocar)。第一個1.0cm孔位於臍與劍突中下1/3交界處,放入30o內鏡;第二個1.0cm孔位於左鎖骨中線肋緣下2cm,為主操作孔,放入超聲刀等主要操作器械;第一個0.5cm孔位於左腋前線肋緣下,
發布於 2022-10-03 16:33
0評論
食管裂孔疝的手術步驟包括兩部份:食管裂孔的整形和胃底摺疊術,後者是預防術後復發的關鍵步驟。傳統的手術方式有經胸的Mark1V、經腹的Nissen、Toupet、Hill、Dor等各類胃底摺疊術。經胸手術切口大、心肺干擾重、麻醉要求高,且大多隻能完成食管裂疝的修復.而實施胃底摺疊術則需在膈肌上另行切口,對呼吸功能影響較大;經腹手術雖然減輕了心肺干擾,但在膈頂操作空間小,切口較大。很多病人在疾病早期
發布於 2022-10-04 06:45
0評論
這個手術有甚麼風險和併發症?腹腔鏡手術,有的人叫它打眼手術,國外叫鑰匙孔手術,代表它是微創的,風險相對較低。很多老百姓聽說過腹腔鏡膽囊手術、腹腔鏡闌尾手術,其實腹腔鏡胃底摺疊術跟這些手術的風險是類似的,只是難度稍微高一些。為了讓患者平安渡過圍手術期,術前我們要評估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能夠耐受手術及麻醉。此外,還要明確患者是否合併有巨大食道裂孔疝,既往是否有腹部手術史,來確定手術難度及時間,必要時由
發布於 2022-10-03 18:53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引起的嚴重的食管和食管外併發症越來越普遍,國內的患病率也在呈上升的趨勢,自1936年RudolfNissen開始第一例抗反流手術以來,抗反流外科(ARSAntirefluxsurgery)經過80年來的上百種術式的演變,已經基本固定為全包繞胃底摺疊手術和半包繞胃底摺疊手術這兩大類,一直以來關於抗反流手術術式的爭議從
發布於 2023-02-14 19:52
0評論
女性盆腔器官脫垂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主要表現為盆腔器官膨出(如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等)、壓力性尿失禁(即咳嗽、大笑時易有小便溢出)及盆腔慢性疼痛等一系列結構和功能異常狀況。儘管它並不是一種致死性的疾病,但它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目前認為,分娩損傷、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是其主要的發病原因。盆腔器官脫垂可分為三類:一類為膀胱、尿道脫垂;第二類為陰道前後壁、陰道穹窿(即陰道頂
發布於 2023-02-06 19:47
0評論
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症這種方法和腹腔鏡下Heller術不同,它是在食管表層(黏膜)“開窗”後,沿食管夾層(黏膜下層)直視下切開食管周圍肌肉,再用金屬夾縫合表層裂口。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的過程:1)麻醉: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2)食管黏膜層切開:距離胃-食管交界處(GEJ)上方8~10cm處,行食管右後壁黏膜下注射。用Hook刀縱形切開黏膜層約2cm顯露黏膜下層
發布於 2022-10-03 18:48
0評論
手術是怎麼治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大夫: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發病原因是食道下端的肌肉薄弱,手術是把胃的一部分圍繞食道下端做一個摺疊,把食道和胃的連接處從外面再包裹一圈,形成一個抗反流活瓣,從而增加食道下段壓力,達到抗反流的效果。手術不會切除身體上的任何部位,只不過用自體組織做了一個重建。除了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外,治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還有其它的手術方式嗎?大夫:現在腹腔鏡胃底摺疊術被全球公認為是治
發布於 2022-10-03 19:03
0評論
概述:經臍單孔腹腔鏡手術是國際最前沿微創技術,手術中手術器械及設備經臍孔進入腹腔,利用臍部皺壁遮擋手術切口,該技術快捷、損傷小、無疤痕。經臍單孔腹腔鏡技術是傳統腹腔鏡手術由四孔、三孔、兩孔改為一孔後,角度變為零,對主刀醫生在經驗和技巧上提出了新挑戰。優勢:經臍單孔腹腔鏡微創技術與傳統腹腔鏡腹部微創手術比較,更具有突出的微創性、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術後少疼痛等特性。微創性:採用一孔法,通過肚臍
發布於 2023-01-14 14:01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亞洲國家其患病率為6%~10%,有上升的趨勢,其疾病負擔也可能隨之增加。2013年美國GERD診治指南將GERD定義為: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口腔、喉部和/或肺引起相應症狀及併發症的一種疾病。進一步強調了GERD的食管外反流。從GERD和哮喘共患率來看GERD食管外症狀的患病率可見一斑。GERD症狀、pH檢查異常、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在哮喘患者中分別佔59.2%、50
發布於 2022-10-03 22: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