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腦室鏡三腦室底造瘻術”是治療腦積水的一種微創新術式,目前在國內還剛剛進步,其與傳統術式相比已經具有免插引流管、減少手術併發症的優勢,如今曙光醫院又為該術式加上“針麻”砝碼,使更多具有合併症且高齡的病人也能納入適應證,造福了更多患者。
近日,78歲的周阿婆因進行性行走困難、二便失禁伴言語含糊半月被送入曙光醫院,入院時患者已處於意識朦朧狀態,根本無法與人交流。急診頭顱CT顯示患者存在明顯的腦積水。傳統“腦室腹腔分流術”,需要在患者體內埋入一根引流管,管子的一端置入腦室,另一端通過皮下隧道將腦脊液引入腹腔。周阿婆不僅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高危因素,還曾有過心臟支架手術史和多發腦梗塞,手術併發症可能極大,此外由於患者需體內終身帶管,有管腔堵塞、感染等後續風險。
由於周阿婆年齡大、合併症多,手術風險相對較高,曙光醫院腦外科費智敏主任的手術團隊為她制訂了針藥複合麻醉加微創的手術方案。手術醫師在患者頭部打開一個小洞,將僅6毫米粗的腦室鏡置入患者腦室,在內鏡直視狀態下將患者三腦室底部打開一個直徑約1釐米的匙孔,使腦脊液重新進入生理循環通路。針藥複合麻醉使患者保持淺睡眠狀態下,最大程度減少了麻醉藥物對高齡患者呼吸、循環的影響。手術歷時不到一小時就順利完成。周阿婆順利復甦,術後第二天即意識清晰,可正常交流對答,一週後出院,出院時已可緩步行走,複查頭顱CT見腦室較術前有明顯縮小。
腦外科費智敏主任介紹,該內鏡微創技術除治療腦積水外,對於諸如鞍區腫瘤、蛛網膜囊腫、乃至其他血管、腫瘤疾病也能發揮良好作用。在針麻的麻醉方式下,還可最大限度為手術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