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改變思維。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他領域的先進科學帶動了醫學的發展。1936年,Maude Abbott在胸部X線、心電圖等基礎上建立了包括TOF的臨床病理譜(clinicopathologic profile)。
臨床生理和手術時代 The Era of Clinicophysiology and Surgery (1940s to 1970s)
19世紀50年代,心內直視手術時代來臨(Open-Heart Surgery)。1954年, Lillehei應用交叉循環技術(cross-circulation techniques)完成了TOF糾治。很快進入體外循環時代。
The Infant Era (1970s to 1990)
在這個時代,有三個重要變化:
(1)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應用挽救了大量小嬰兒;
(2)超聲醫學的興起;
(3)嬰兒外科的開展。
Olley等首次描述了動脈導管依賴性先心病:“包括肺動脈閉鎖、肺動脈狹窄或嚴重的右心室發育不良等嚴重先心病,幾乎完全依賴於動脈導管的開放以保持肺血流”。
Barratt-Boyes、Castaneda、Kirklin等在嬰兒心臟外科做出了極具價值的貢獻。
300餘年來,TOF目前的診治效果有目共睹。在回顧歷史,矚目英雄的同時,更應該向那些面對新理論和技術,前途未卜、風險難測,依然向命運挑戰的的各個時代的病人及其家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