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危害婦女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現在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一位,世界每年大概有120萬婦女發生乳腺癌,50萬死於該病。
一、哪些情況為乳腺癌報警徵象?
乳房出現下列情況應視為報警徵象:
(1)40歲以上乳房某一區域的侷限性增厚或無痛性腫塊。
(2)乳房皮膚凹陷。
(3)乳頭異常分泌物,尤為血性者。
(4)乳頭回縮,鱗片狀或乳頭周圍溼疹樣改變不愈。
(5)乳房外形改變,失去兩側的對稱性。
二、如何進行自我檢查早期發現乳腺癌?
據統計,80%的乳腺癌是病人自己先發現,然後再請醫生確診。如果能夠早期發現乳腺癌,則根治的機會大增。掌握正確的乳房自我檢查方法可以早期發現乳腺的異常情況,尤其是能夠發現1cm大小,可能尚未發生轉移的乳腺癌,從而為乳腺癌的治療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乳房的正規檢查方法包括視診和觸診。在檢查之前需注意選定一個日期,最好在月經後9-11天檢查。因為此時乳房充血量少、柔軟,較容易摸到腫塊。檢查時選擇光線明亮的地方,脫去上衣和乳罩,充分暴露兩側乳房,面對鏡子。正確的檢查手法是用併攏的手指輕輕觸按乳房,不能用手抓捏,否則易將正常乳腺組織誤認為腫塊。
(1)乳房視診內容:
①乳房外形:脫去上衣,面對鏡子,雙臂叉腰或上舉過頭,反數次,觀察乳房外形輪廓是否完整對稱,有無輪廓的異常。正常乳房具有完整的弧形輪廓,這種弧形的任何異常改變都應重視。
②乳房的皮膚:注意觀察乳房的皮膚是否光滑,色澤是否正常,皮膚有無靜脈擴張和水腫,皮膚有無點狀凹陷(或稱橘皮樣變)及區域性凹陷(酒窩徵)存在。
③乳頭:察看兩側乳頭高度是否在一條水平線上,兩側乳頭、乳暈的顏色是否一樣,乳頭的皮膚有無脫落或糜爛,乳頭是否抬高或有回縮現象。
④胸壁:從乳頭的外上方至乳頭的內下方的胸壁是否有較大的暗褐色病樣突起存在,要考慮可能是副乳頭或副乳房。
三、乳腺癌的發生與月經情況關係密切嗎?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對不同人群,特別是高發的白種人婦女進行了廣泛的乳腺癌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一致顯示,月經初潮早,絕經晚和第一胎生育年齡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三個危險因素。
即乳腺癌的發生與卵巢功能有關,其表現為:
(1)初潮年齡:月經初潮標誌著卵巢功能的成熟。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不斷刺激乳腺上皮細胞。有些研究認為絕經前乳腺癌的發病與初潮年齡有關,初潮年齡愈早,將來患乳腺癌的機會愈大。初潮年齡小於12歲者與大於17歲相比,乳腺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度增加2.2倍。而絕經後乳腺癌與初潮年齡關係不大。
(2)絕經年齡:絕經晚意味著乳腺暴露於雌激素的水平延長,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有人統計,在55歲以上才絕經者,得乳腺癌的機會比45歲以下絕經者多2倍。自然絕經年齡小於35歲者乳腺癌的危險性為絕經年齡 50歲以上婦女的 1/3。總之,絕經年齡愈晚,患乳腺癌的機會愈多。
四、乳腺癌的發生與婚姻及生育的關係如何?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婚者的2倍,雖婚而不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亦為不利因素。適宜年齡的首次足月妊娠則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雖孕而流產卻又破壞了這種作用,尤其是流產還會增加乳腺癌的危險。一般認為,生過1個孩子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要比沒有生育的婦女為少。另外,首次生育時的年齡亦有關係,據研究發現,20歲前首次生育者,患乳腺癌的機會比將近30歲才生育者少4倍,30歲以上首次生育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大。生育對乳腺有保護作用,但僅指在30歲以前有足 月產者。第一胎生育年齡晚和未經產婦患乳腺癌的危險係數增加。哺乳與乳腺癌的發病關係是有爭議的,近年來的研究認為哺乳對乳腺癌的發生有保護作用,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哺乳次數和時間多的婦女其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較低。
五、乳腺癌有遺傳嗎?
乳腺癌是否有遺傳,這是患者本人和家屬均十分關心的問。的確,遺傳因素在乳腺癌的發生過程中是起一定作用的。研究發現,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如果一個女性的母親或姐妹在絕經前患過乳腺癌,那麼她患乳腺癌的危險將為正常人的6倍。如果一個女性的母親或姐妹患過雙側乳腺癌,那麼她患乳腺癌的危險將為正常人的8倍,即她們當中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現乳腺癌的平均年齡約比一般人提早10年左右,多發生在閉經前。母親末患乳腺癌,但自己的姐妹當中有兩人患乳癌,那麼自己患病的危險性則為常人 的3倍。但是,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癌並不是直接遺傳的,而是一種 "癌症素質"的遺傳,是遺傳對乳腺癌的易感性(即乳腺癌的易患因素),而不是乳腺癌本身。這也就是說,乳腺癌不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遺傳性疾病,乳腺癌病人的親屬不一定患乳腺癌,只不過是比一般人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多一點而已。乳腺癌的發生還與其他因素,如生育、飲食、內分泌等有關,只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會使乳腺癌發生。 明確這些,對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有兩方面指導意義。一方面應避免不必要的懼怕心理和精神負擔,認識到乳腺癌是不會直接遺傳的;另一方面需注意預防乳腺癌,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和定期作乳房自我檢查。如果發現乳房腫塊則應及早就診,這有利於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這些對於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六、生活習慣與乳腺癌有何關係?
絕經期前吸菸的 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顯著高於非吸菸者,而絕經後者則無差別。Rosenbeng等對醫院病例作對照研究中發現飲酒婦女乳腺癌的發生率比非飲酒者高40%~ 90%,飲酒的種類和量與發病率亦有關係。此外,有些報道以為飲酒可使乳腺癌發病的危險度提高 145%~200%。但飲酒可能與社會經濟地位有關,可能只是混雜的作用。迄今還未能找出合適的生物學機制來解釋飲酒與乳腺癌之間的關係。 另外,目前也未能肯定應用染髮劑與乳腺癌間的關係。
高脂肪飲食等因素的比例處於逐年增多的趨勢。流行病學家在調查研究時發現,乳腺癌高發地區的食物普遍含有大量脂肪及動物蛋白。如美國人食物中含有的脂肪和動物蛋白為日本人食物的3倍,故美國人乳腺癌發病率亦是日本人的3倍。在日本國內,家庭富裕的女性,其乳腺癌發病率比貧窮的女性要高8.5倍。調查還發現,當大量人口從乳腺癌低發區移居高發地區時,其發病率往往上升,在美國的亞洲移民中特別明顯。這可能與採用"西方食譜"(其中脂肪含量是每日食物總熱量的40%)及經濟條件不斷提高有關。動物實驗證明,高脂肪食物促進了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釋出,從而亦促使了乳腺癌的發生。
食物中的脂肪還可能通過以下3 條途徑造成危害:
(1)它可能是環境中脂溶性致癌物的運載工具;
(2)它為癌增強劑提供來源;
(3)它抑制了免疫反應。
許多學者已經發現,肥胖的絕經後女性易患乳腺癌,而高脂肪"西方食譜"的飲食習慣,則往往引起肥胖。究其原因,可能與絕經期後女性體內的雌激素,主要是可能致癌的雌甾酮有關,由於它生成於脂肪組織,則肥胖的女性便首當其衝。
七、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不會引起乳腺癌?
避孕藥物具有使用方便,失敗率低,能較快恢復受孕能力等優點,因此是目前較常用的避孕措施之一。由於避孕藥主要由雌激素、孕激素或二者混合製成,所以不少人擔心長期使用避孕藥會引起乳腺癌。關於口服避孕藥與乳腺癌的關係現在還不清楚。但研究認為,婦女在育齡中期使用口服避孕藥,並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險性,而在育齡早期或更年期使用了口服避孕藥,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八、電離輻射乳腺癌的發生關係如何?
乳腺是對電離輻射致癌活性較為敏感的組織、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接受過胸部放療的、長大後患乳腺癌的危險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九、正確認識乳腺增生病
1、乳腺增生病不是腫瘤:乳腺增生病是一種既非炎症又非腫瘤的乳腺常見病,是在雌激素刺激下發生生理性增生之後,乳腺組織復舊不全所造成的結構紊亂。故有人稱之為"乳腺結構不良"。
2、發病與內分泌失調關係密切:儘管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瞭。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此病與卵巢內分泌失衡有密切關係。隨著月經週期卵巢功能的變化,人體內的雌、孕激素水平也出現週期性變化,雌激素促進乳管及管周纖維組織生長,孕激素促進乳腺小葉及腺泡組織發育。隨著月經週期雌、孕激素水平變化,乳腺組織結構發生著生理性增生與復舊的週期性變化。
3、疼痛是其最常見的症狀:該病最常見的表現為乳房疼痛,這種疼痛多為週期性的經前脹痛或針刺樣疼痛,並可牽涉到腋窩,月經來潮後可自行減輕或消退。也有一部分患者疼痛不隨月經週期而改變。
4、腫塊並非常見表現:大部分患者都會覺得自己有腫塊。實際上,乳腺增生病常表現為乳房多處呈團片狀、條索狀、棉絮狀或顆粒狀腺體組織增厚。捫起來象腫塊,但並非腫塊。不過,少數病情嚴重者會在乳房中形成多發性囊腫,則可捫到界限十分清楚的腫塊。
5、藥物治療為輔,心理治療為主:該病沒有特效治療。呈慢性過程、反覆發作為其特點。但對較大一部分患者來說,如果症狀不重,無須藥物治療。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會自愈。因此,患者應當重視心理上的自我調節,消除心理障礙。症狀較重者可予中藥治療。嚴重者還可使用三苯氧胺或丹哪唑等。但這類藥物都對人體的激素代謝有所幹擾,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而外科治療對本病無效。只有在不能排除惡性可能的情況下用作確診的手段。
6、生活中的自我調節很重要:注意進食低脂、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飲食。儘可能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方式,適當的體育鍛煉均有利於病情恢復。
7、乳腺增生病會惡變的說法沒有依據:關於本病是否會惡變,在醫學界一直沒有定論。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乳腺增生病與乳腺癌有明確的關係。一般認為,乳腺增生病只是乳腺癌的多種危險因素之一。
8、注意定期複查是關鍵:乳腺增生病一般不以乳腺腫塊為主要表現,且一般也不會轉變成乳腺癌。但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在早期階段所表現的腫塊較小,不容易捫到,且可能與乳腺增生病混雜在一起,有時就連醫生也不容易鑑別。因此,提醒患者一定要注意定期到醫院複查,以防乳腺癌的漏診。
十、定期接受專業乳腺普查
50歲以上婦女每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40-49歲婦女每2年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35-40歲婦女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作為基礎資料保存,以便以後作對照。35歲以下婦女不必行乳腺鉬靶檢查,可用超聲行乳腺普查。
乳腺癌預防手冊從吃上“封鎖”乳腺癌 要捨得“口福”
體重和乳腺癌有甚麼關係?關係可真不小,看看這組數據就知道了:如以70公斤為標準體重,每增加10公斤,乳腺癌的發生率提高20%,而60歲左右的女性體重每增加10公斤,患乳腺癌的危險性將增加80%。這個數字還是很嚇人的!
從預防乳腺癌的角度出發,女同志還是有必要保持傳統的低脂肪、高纖維膳食的習慣。
對於身體“發福”的女同志,我都勸她們少吃肉類高脂肪食物,而且定期去醫院檢查。不少人很不情願:“這不讓吃,那不讓吃,人活得有啥意思!”我就告訴她們,如果捨不得這點“口福”,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多運動,有規律地長期運動。在各行各業中,運動員的乳腺癌發病率最低,天天大運動量,消耗了多餘的脂肪,身上沒有贅肉,體內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當然就不會與乳腺癌“有染”了,國外有人做過統計,育齡婦女每週平均進行4小時的體育鍛煉,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要減少60%。
避免飲酒:飲酒對於女性來說,其危害要比男性大得多。飲酒婦女患乳腺癌的危險性較很少飲酒者高,每日飲酒1杯或l杯以上者,患乳腺癌危險性比很少飲酒者增高45%以上,這種危險性在絕經前婦女中最為顯著。目前認為,酒精可刺激腦垂體前葉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與乳腺癌發生有關。因此,女性尤其是絕經前後的女性,應戒酒或少飲酒。
少喝咖啡:咖啡、可可、巧克力,這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黃嘌呤可促使乳腺增生,而乳腺增生又與乳腺癌發生有關。女性特別是絕經前婦女,如果過多地攝取這類食物,隨著咖啡因的大量攝入,乳腺癌發生的危險性就會大大地增加。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女性,應少飲咖啡,少吃巧克力。
多吃白菜和豆製品:白菜裡含有一種化合物,約佔白菜重量的1%,能幫助分解雌激素。豆製品則含有異黃酮,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發生。此外,玉米、食用菌類、海藻類、大蒜、西紅柿、橘類和漿果類水果等蔬果也有作用。
多吃魚:據有關報道,魚類食品吃得較少的美國、瑞士、加拿大和新西蘭等國家的婦女,乳腺癌發生率均較高,而攝取魚類食品較多的日本,婦女乳腺癌發生率則較低。專家們說,魚類中含有一種脂肪酸,具有抑制癌細胞增殖的作用,經常適當地多吃些魚,對預防乳腺癌十分有益。
保健品別亂吃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少愛美的女性擔心自己“青春早逝”,經常服用一些女性保健品,特別在進入更年期後,失眠、精神緊張等症狀一出現,就更慌了,而親朋好友出於關心的目的,也往往把保健品當作禮品送給她們。殊不知,這裡面弄不好就會“花錢買罪受”、“好心辦壞事”。 我說這話是有根據的,現在市場上的很多女性保健品,包括不少耳熟能詳的知名品牌,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雌激素是一把“雙面刃”,確能延長女性的“青春期”,但也就帶來了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增生,甚至癌變。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輕信廣告,選擇保健品也要因人而異,能不吃的,儘量別吃,一定要吃,也要弄清楚其中的成分,自己沒把握的,多問問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自己想當然地亂吃,當心後悔莫及。
生育也別太晚
很多都市女性因為工作節奏緊張、保持身材等原因,不願意生育或推遲到30歲以後生育,這很要不得。因為這很有可能使她們失去一次增強抵禦乳腺癌能力的機會。為甚麼這樣說?女性第一次足月的妊娠可以導致乳腺上皮發生一系列變化而趨成熟,使得上皮細胞具有更強的抗基因突變能力,同時產生大量的孕激素,孕激素對於保護乳房健康很有用,是雌激素的“對頭”,雌激素使乳腺組織增生,孕激素出來“消腫”。所以,懷孕、分娩、哺乳雖然辛苦,但帶給女同胞的不僅是可愛的下一代,還大大增強了女性的抗疾病能力,這種能力越早獲得,對於防止乳腺癌的發生就越有利。
要從娃娃抓起
現在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自然視為掌上明珠,拼命給孩子增加營養,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不算,還從市場上盲目購買兒童食品給孩子補身體,其中不少補品就含有激素,促使女孩子的生長髮育加速。據統計,上海女孩子的月經初潮年齡已經由16歲提前到了13歲,初潮來臨,說明孩子開始性發育,雌激素開始作用於乳腺組織。女性月經史的延長,意味著乳腺組織更長久地暴露在雌激素的作用之下,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已經表明:女性初潮年齡提前一年,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增加20%。所以,我說預防乳腺癌要從娃娃抓起,決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