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5 03:52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卒中。CEA是對於有症狀和無症狀的頸動脈明顯狹窄患者的卒中預防,其療效和安全性及其相較於最佳藥物治療的優勢方面結論是肯定的。然而,近年是血管性疾病的血管內治療迅速發展的時代,隨著CAS的引入和發展,CEA的數量已有下降。儘管多年以來有關CEA的話題充斥著大量的技術和臨床方面的爭論,如全身麻醉還是頸叢神經阻滯麻醉,常規分流還是選擇性分流,完備雙功能超聲(completion duplex)和血管造影檢查在排除修補技術缺陷方面的價值,最合適的補片材料以及許多其他臨床問題,但這些爭論均沒有該行CAS還是CEA的恰當適應證的爭論更積極和熱烈。現在爭論的關鍵是根據客觀證據,哪種治療對患者最好。對於頸動脈疾病患者的卒中預防,臨床醫師面臨的挑戰在於針對個體患者,如何識別這兩種治療中哪種對患者最為合適。

  最初,CAS主要用於以下患者:因存在嚴重合並症,行常規CEA之後圍術期併發症危險增加的患者。CAS施行早年,大家順理成章地推測,這種被稱之為微創的技術對於老年患者來說是最為合適的,這些老年患者被看作是一類高危患者群體(簡單根據年齡)。然而,大量的早期研究和試驗均證實,高齡實際上是CAS後圍手術期卒中的一項特殊危險因素。另外,來自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及其他醫院的研究明確證實,可在老年患者中進行CEA,結果與較年輕的患者相當。

  在一篇對44篇發表文獻(包括512685例CEA和75201例CAS手術)的綜述中,發現CEA對於有明顯頸動脈病變的老年患者人群來說是臨床療效較佳的方案,儘管薈萃分析有一些侷限性。任何薈萃分析的價值都受到所分析的研究質量和侷限性的限制,這篇薈萃分析也不例外。

  不同病例系列研究對老年的定義不同(從80歲以上、75歲以上、70歲以上,或甚至65歲以上均有報告)。很明顯,文獻中對於老年的真正定義沒有達成一致。例如,最近完成的頸動脈血運重建內膜切除術對比支架置入術試驗(CREST)發現,對於69歲以上患者,CEA顯著優於CAS。

  在CREST中,對於有症狀的患者和無症狀的患者,CAS的圍手術期卒中和死亡率均高於CEA,但這種差異僅對於有症狀的患者具有統計學意義

  老年人是當今人口中增長最為迅速的人群。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預防卒中將成為醫療保健系統中越來越重要的問題。CAS是一項正在發展的技術,並且其效果仍會得到增進,文獻發表日期對其有影響的發現可以證明這一點。隨著腦血管保護方法及支架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以及更好地對手術患者進行選擇,我們可以預期,今後CAS的轉歸將進一步改善。對於經過選擇的頸動脈有明顯病變的患者,CAS是一個重要手段,並且仍是治療“武器庫”中的重要一員。然而,根據迄今已有的大量證據(如安東尼烏等的薈萃分析和近期的CREST研究中所示),對於大多數頸動脈有明顯病變且存在卒中危險的老年患者來說,CEA似乎是最為合適的操作。

老年患者是選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還是支架置入術?相關文章
在2009年4月上旬剛剛結束的英國倫敦皇家學院主辦的第31屆CharingCross國際血管外科大會上,來自德國的WilhelmSandmann教授指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具有良好的持久性,中遠期療效良好,再狹窄率很低---特別是外翻式內膜切除術和補片成型術,同時單側腦梗死率以及腦梗死複發率都很低。而這些結果都是支架成型術所缺乏的。目前頸動脈支架成型術後較高的再狹窄率已經日益顯著,同時還存在支架移
發布於 2023-02-20 15:11
0評論
據《柳葉刀》醫學雜誌(Lancet.2004;363:1486-1487,1491-1502)上發表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無症狀的高危頸動脈狹窄病人可能因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而受益。“我們的試驗表明,對部分頸動脈重度狹窄病人,立即手術是最佳選擇”,第一作者、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的哈利代(AlisonHalliday)在新聞稿中說,“該方法有多重要取決於所獲利益能持續多久,因此我們將對這些病人再
發布於 2022-10-23 02:44
0評論
氣管支氣管支架置入術主要針對惡性腫瘤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狹窄進行姑息治療,以迅速解除患者呼吸困難的症狀,為後續治療創造條件和機會。可引起氣管支氣管狹窄的病變很多,常見的包括甲狀腺癌、甲狀腺腫大、縱隔腫瘤、中心型肺癌、食道癌、肺門淋巴結轉移等惡性病變壓迫所致,良性病變包括支氣管內膜結核、複發性多軟骨炎、長期氣管插管和手術後吻合口狹窄等。對於惡性病變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狹窄,一般需要放置金屬支架;良性病變引
發布於 2022-10-19 05:19
0評論
在我國,腦血管病目前已成為城鄉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顱內、外大血管狹窄導致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所佔比重最大。近年來,隨著血管內介入技術的不斷髮展,這一起源於外周血管的診療技術越來越多地被用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防治。此前已有臨床研究證實,帶栓塞保護的頸動脈支架(CAS)是一項有效的治療手段,對於平均手術併發症風險較高的患者群體而言,可以替代動脈內膜切除術(CEA)。而一項新的研究(無症狀性頸動脈疾病
發布於 2022-12-01 20:01
0評論
在2009年4月上旬剛剛結束的英國倫敦皇家學院主辦的第31屆CharingCross國際血管外科大會上,來自英國Leicester大學的RossNaylor教授說,傳統觀念認為TIA後早期發生腦梗死的幾率比較低,2天內腦梗死的幾率約1%,7天內腦梗死的幾率約2%,30天內約2-4%,但是早期干預手術風險較高,因此外科醫師們進行早期干預的比較少。他指出,這些傳統的觀念都是錯誤的。最近的一些薈萃分析
發布於 2023-02-20 15:16
0評論
德國一項單中心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顯示: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的長期隨訪結果顯著優於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德國雷根斯堡大學血管及腔內血管外科的SteinbauerMG醫生在2008年7月第48卷第1期的美國《血管外科雜誌》(JVascSurg.2008Jul;48(1):93-8.)發表其單中心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的遠期隨訪結果顯著優於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五十多
發布於 2023-02-20 14:26
0評論
由美國280家醫院、672個術者聯合組織的兩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針對外科手術高危的頸動脈狹窄患者行頸動脈支架成型術治療的圍手術期結果公佈:2145例患者來自EmboshieldandXactPostApprovalCarotidStentTrial(EX),4175例患者來自CarotidACCULINK/ACCUNETPostApprovalTrial。兩組術後30天內總的死亡率和中風率有症
發布於 2023-02-20 15:26
0評論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是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預防由於斑塊脫落引起腦卒中的一種方法,已被證明是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國外已開展50年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一種將關注腦血管病的重點前移,預防腦梗塞的疏通式手術。一般這一手術是在患者已出現短暫性腦缺血、腦血栓等臨床症狀之後。在我國,此項手術尚未廣泛開展,僅有幾家較大醫院有病例報告,但數量還不多,其中原因與我國醫療水平的普及程
發布於 2023-02-20 15:36
0評論
[摘要]目的探討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預防腦缺血性“中風”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總結了42例接受這一手術的病人的臨床資料,分析其動脈阻斷時間及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情況。結果手術均獲成功,頸動脈平均阻斷時間為16min,明顯低於常規術式,術後併發症較少。結論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具有阻斷時間短,再狹窄率低等優點,但對操作者的熟練程度及病人局部的情況具備較高要求。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趙志青[關鍵詞]頸動
發布於 2023-03-07 04:01
0評論
目的:評估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在雙側頸動脈中、重度狹窄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協和醫院收治的82例雙側頸動脈中、重狹窄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64例行單側CEA,18例行雙側CEA。結果:82例患者共施行100例次CEA,92例次採用頸動脈補片,94例次採用血管內轉流管,均順利完成。76例患者術後恢復順利;2例出現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1例因大面
發布於 2022-10-10 22:1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