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CT顯像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技術,特別是64排螺旋CT出現後才被廣泛應用的技術。冠狀動脈CT檢查與普通的增強CT檢查並沒有區別,也是從手臂的靜脈裡輸入對比劑,就象平時輸液是一樣的道理,然後開始對心臟進行掃描,通過軟件重建冠狀動脈的形態。因此幾乎沒有創傷性,非常安全。
64排螺旋CT對於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當然目前還有更好的128排CT、雙源CT等對冠狀動脈的顯像效果更好。冠脈CT對冠狀動脈狹窄的判斷大部分與冠狀動脈造影相似,只是有少數對狹窄的誇大或縮小作用,如狹窄較輕,而顯示的略重。冠脈CT如果顯示的冠狀動脈正常,則可以基本能肯定冠狀動脈沒有狹窄,極少有假陰性的情況出現。但冠脈CT不能完全等同於冠脈造影,冠脈造影看到的是血管腔,而冠脈CT看到的不僅是管腔還有管壁,因此冠脈CT提供更多的信息。冠脈CT可以瞭解動脈斑塊的性質、大小、軟硬、鈣化、長度、範圍等。
有一種先天變異叫心肌橋,是冠狀動脈有一部分在心肌中穿行,這種變異也可以引起心絞痛,冠脈CT對心肌橋很敏感,可以明確其診斷。同時冠狀動脈CT的檢查可以對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具有指導意義。另外,CTA檢查費用低,為DSA冠狀動脈造影1/3。所以,CT冠狀動脈造影非常適合做冠心病的篩查或複查,甚至體檢,因為部分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臨床無症狀。可以說冠脈CT是冠心病偵察兵,但是由於64排螺旋CT的時間分辨率(最快可達40毫秒)和空間分辨率(最高可達0.4毫米)仍不及目前冠狀動脈病變診斷的“金標準”--冠狀動脈造影,加之心臟的不斷跳動和冠狀動脈毫米級的管徑,要使冠狀動脈血管CT檢查的圖像滿足診斷的要求,並非易事。檢查前的準備、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對保證圖像質量至關重要。
(1)進行CT冠脈檢查時需將受檢者的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如心率過快,檢查前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控制心率的藥,如倍他樂克。心律不齊者須經藥物控制後才可做此項檢查。房顫心律、偶發的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縮,以及比較嚴重的竇性心律不齊(心率變化超過5次/分以上)的情況,會對重建後的圖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儘管經過個性化的後處理,其用於診斷的圖像也往往只能達到三級的標準。
(2)檢查前需禁食4小時。
(3)碘製劑過敏者和嚴重肝腎疾患者為檢查禁忌症。現在多數情況下不在冠脈CT檢查前做碘過敏試驗,但對有過敏體質的病人應該在檢查前行碘過敏試驗。
冠脈CT的放射劑量較大,這也引起了部分病人對此項檢查的擔憂。醫生不會像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經常讓病人去做冠脈CT,大概每年一次冠脈CT應該不為過。此外,CT的技術快速發展,放射量只會減少而決不會增加。
既然冠脈CT有那麼多的好處,冠脈CT能否替代冠脈造影呢?冠狀動脈的解剖顯像與功能顯像哪個更為重要,一直是冠心病診斷領域爭議不休的話題。冠狀動脈CT顯像也存在其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對冠狀動脈存在嚴重鈣化病變時,對冠狀動脈CT的準確度明顯下降。對於心律失常、尤其是房顫患者是冠脈CT檢查的一大盲區。與冠脈造影相比,目前64排螺旋CT具有較高的假陽性率,導致其陽性預測價值相對偏低(<80%)。而無論介入心臟病學醫師或心外科醫師,都需要對冠狀動脈的解剖結構有確切的瞭解,以此確定血運重建治療的策略,這是目前冠狀動脈ct無法解決的,未來冠狀動脈ct通過提高對立體和時間的分辨率將有望挑戰冠脈造影。而且,冠脈造影如果發現冠狀動脈狹窄,可以直接進行介入治療,這些都是冠脈ct顯像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