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原發性食管神經肌肉病變所致的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以食管體部正常運動消失及吞嚥時下食管括約肌鬆弛不良為特徵。主要表現為:吞嚥困難、反食、胸痛等。LES的肌間神經叢中鬆弛 LES的神經減少或缺乏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與下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弛、食管酸清除能力下降、胃酸和十二指腸反流物的攻擊作用、食管裂孔疝、遺傳因素等有關。主要表現為反酸、反食、噯氣為主的反流症狀,燒心(胸骨後燒灼感)、胸痛等為主的反流物刺激症狀;咳嗽、哮喘、咽喉炎、耳鳴、耳癢等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狀。
上兩個疾病都會有吞嚥困難、反食、胸痛,那麼生活中出現了這些症狀怎麼鑑別呢?大家都知道,食物進口通過食管蠕動到達至胃內;為了使進食至胃的食物不反流至胃,人體的解剖結構設置了許多抗反流屏障,比如說上下食管括約肌均有一定的壓力(通俗講進食時下食管張開,進食後關閉),過緊食物不能通過,過鬆,胃內容物容易上來。賁門失弛緩用通俗的話講就是食管的下括約肌過緊,食物不能正常通過至胃,在食管內堆積,引起吞嚥困難、胸痛、反食,反出的食物為未經消化的食物;通常液體吞嚥困難者佔60%,固體吞嚥困難者佔98%,與食管癌患者從固體到流食到液體的規律性吞嚥困難的發病過程不同。那麼胃食管反流病是因為食管下括約肌過於鬆弛,食物到達胃內後,不能有效的阻滯,反出的食物為半消化的食糜,通常伴有胃內容物反出,例如胃酸等,反流物刺激食管,可以引起胸痛、吞嚥困難。假如症狀不典型有無法判斷時,可以行上消化道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因為胃鏡寬約1cm,當賁門失弛緩不嚴重時,可以順利通過,不易發現。
治療上,目前治療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夠逆轉神經學上的改變和受損的食管下括約肌,使之恢復鬆弛和蠕動。治療的目的是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增強廓清能力,減少食管張力,預防併發症,治療效果只能通過症狀的改善和功能的提高來評價。主要有以下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減輕食管下括約肌壓力的藥物,如:抗膽鹼類藥物、戊基亞硝酸鹽、舌下含服硝酸異山梨醇酯、茶鹼和β2受體激動劑;目前常用用硝酸異山梨醇酯或硝苯地平口服或飯前舌下含服,硝酸異山梨醇酯 50-100mg舌下含服,可減少食管下括約肌靜息壓 66%,維持 90 min。鈣通道阻滯劑 (硝苯地平、異博定)減少食管下括約肌壓力30%-40%,維持時間超過1h。但口服藥物多作用輕微,而且作用時間短暫。因此,僅用於臨時緩解吞嚥困難或用於術前準備。
2、肉毒毒素注射治療:
肉毒毒素(BTX)是梭狀芽孢桿菌屬肉毒梭狀菌產生的外毒素,分子量約為 15000的蛋白質,機制是破壞了神經末梢和肌間神經叢的乙酰膽鹼受體,使乙酰膽鹼失活,降低膽鹼能神經對 LES的興奮作用,鬆弛LES,從而緩解症狀。與氣囊擴張或肌層切開術相比,BTX注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少,少數患者有胸部疼痛症狀,但能很快緩解。BTX注射治療也有其侷限性,仍不能恢復食管的蠕動功能;有效期僅1年左右;部分患者需要重複治療,價格相對較高。所以,該法適用於老年患者和合並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術及氣囊擴張治療的患者L4J,也可用於術前改善症狀和營養狀況。本藥不良作用小,但遠期療效及安全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3、硬化劑括約肌肉注射治療:
該治療機制可能是硬化劑引起下食管括約肌壞死和纖維化,導致疤痕攣縮,減輕其痙攣,從而緩解症狀。臨床文獻報道:硬化治療技術簡便,無穿孔危險是其優點,但此方法需要重複注射,易發生局部糜爛出血、潰瘍和狹窄,還需進一步證實。
4、擴張治療:
擴張器種類很多,多種氣囊擴張器替代了過去的探條、水囊擴張器,使用外力強行擴張失弛緩功能的下食管括約肌,使食管下括約肌發生部分撕裂,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擴張治療的關鍵在於賁門狹窄區能否充分擴張,一般應擴張到 3.5-4.5 cm,多數人主張一次擴張,也有人主張逐漸加壓,多次擴張。目前傾向於採用逐步增加氣囊直徑的方法,可降低食管穿孔的發生率。有些療效不滿意的患者,可再重複 1-2次。擴張治療的主要併發症有:食管穿孔、吸入性肺炎、食管撕裂等;目前為止,經氣囊擴張治療是最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其短期療效確切,但其長期效果亦不很滿意。
5、手術治療:
目的是徹底切開食管下括約肌以消除吞嚥困難症狀,而不造成過多返流;手術治療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的效果均非常滿意,有效率達 80%-100%;微創技術的應用對賁門失弛緩症的手術治療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許多資料證實,微創腹腔鏡手術不僅與開胸開腹行肌層切開術達到相同的療效,而且減少了住院時間減輕了術後的不適,縮短了恢復時間,手術併發症亦明顯減少。
不要把賁門失弛緩症誤認為是胃食管反流病
發布於 2022-10-04 09:00
不要把賁門失弛緩症誤認為是胃食管反流病相關文章
不久前,消化科收治了一位長期飽受病魔困擾的患者。吳女士近八年來出現反覆吞嚥困難、食物反流及嘔吐等不適,經診斷患有“賁門失馳緩症”。八年來,吳女士輾轉就醫,嘗試了許多西藥、中藥,效果均不理想,幾年前還進行了食管支架植入治療,但是仍舊沒有明顯改善。慕名來我院治療,在萬榮教授的帶領下,內鏡中心團隊成功開展了經口內鏡肌切開術(POEM),患者症狀迅速改善,如獲新生。目前該病藥物治療和支架置入不能根本解除
發布於 2023-03-17 16:51
0評論
食管--賁門失弛緩症: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嚥動作的鬆弛反應減弱。臨床表現為嚥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後不適或疼痛。本病為一種少見病(估計每10萬人人中僅約1人),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20~39歲的年齡組。兒童很少發病,男女發病大致相等,較多見於管擴張的一種疾病。本病多見於青壯年。其主要病理
發布於 2022-10-02 11:20
0評論
賁門失弛緩症,是由於食管-胃交界部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功能性疾病。其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括約肌鬆弛受損。1、賁門失弛緩症是一種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2、症狀與食管收縮程度可能並不一致,容易引起延診誤診。原發性液體吞嚥困難是提示賁門失弛緩的經典症狀。3、不同的亞型對於治療有不同的反應。4、對於外科治療無禁忌症的患者,建議採取肌切開術(腹腔鏡或內鏡)或氣囊擴張術等能確切減輕梗阻的治療方法。
發布於 2022-10-04 04:05
0評論
概述
我的一個很要好的同事最近很不好,因為他得了白血病噴門失緩症,他不是不想吃飯,是因為由於一吃飯就感覺到喉嚨裡面針刺一樣疼痛,感覺特別不舒服,所以吃的很少,因此導致了,身體特別不舒服,所以一段時間下來,身體就瘦下去了,最後我帶她去看醫生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來治療好了,西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甚麼是白血病賁門失弛緩症?
步驟/方法:
1、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白血病賁門失弛緩症是食道的毛病,因
發布於 2023-04-20 09:13
0評論
癲癇的很多症狀常常與其他病症混淆,導致誤診誤診。尤其現象人群中常常患有的低血糖驚厥的症狀,會讓人誤以為是癲癇的初期表現,這是錯誤的理解。
低血糖是指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血中葡萄糖含量降低至正常範圍以下。如嬰兒和兒童的空腹血糖<2.2mmol/l(40mg/dl),足月新生兒<1.67mmol/l(30mg/dl),低出生體重兒<1.1mmol/l(20mg/dl)時,稱為低血糖。低
發布於 2023-02-02 06:19
0評論
食管--賁門失弛緩症(esophagealachalasia)又稱賁門痙攣、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徵是食管缺乏蠕動,食管下端括約肌(LES)高壓和對吞嚥動作的鬆弛反應減弱。臨床表現為嚥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後不適或疼痛。賁門失弛緩的治療可通過手術及球囊擴張兩種治療方式:1、球囊擴張:胃鏡下球囊擴張術是用於賁門失弛緩症的內鏡治療方法,是通過球囊張力使下食管括約肌松
發布於 2022-10-04 08:40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由於胃內容物反流而引起的不適症狀和併發症,它的主要症狀就是反流、燒心(胸骨後區域的一種燒灼感)。該病輕則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重則會併發反流性食道炎、食管狹窄、吞嚥障礙、食管腺癌等疾病。北京地壇醫院消化內科劉均平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正呈現發病率高、認知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即“一高三低”的特點。胃食管反流病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障礙、影響飲食習慣、影響工作效率、
發布於 2022-09-25 04:06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以下簡稱GERD)是指因為某種原因致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或進一步衝入氣道、耳鼻咽喉、口腔等部位所引發的系列疾病。一、流行病學1、發病率GERD在歐美國家比較常見,椐報導,美國人中有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反流症狀,20的人爸苤遼儆幸淮畏戳髦⒆矗輝諼夜⒉÷式系停本┑厙戳饗喙刂⒆吹姆⑸飾玻.3,上海為7.68。2、年齡目前普遍認為,GESD的發病隨年齡的增L而增加,40―60歲
發布於 2022-10-04 11:30
0評論
門失弛緩症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多見於青年。臨床表現為吞嚥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後不適或疼痛。臨床表現:1、吞嚥困難:起病多較緩慢,但亦可較急,初起可輕微,僅在餐後有飽脹感覺而已。嚥下困難多呈間歇性發作,常因情緒波動、發怒、憂慮、驚駭或進食過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而誘發。病初嚥下困難時有時無,時輕時重,後期則轉為持續性。2、疼痛:性質不一,可為悶痛、灼痛、針刺痛、割痛或錐痛。疼痛部位多在胸骨後及中上
發布於 2022-09-24 21:53
0評論
目前對於賁門失弛緩症手術治療的最佳術式是腹腔鏡下Heller術加抗反流術。隨著對賁門失弛緩症病因、病理、發病機制等認識的不斷深入,尤其高分辨率食管測壓應用於臨床,將更好地用於手術適應證的選擇和對手術療效的判斷。賁門失弛緩症的外科手術治療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初由Heller於1913年首先通過食管賁門部黏膜外肌層切開手術(即Heller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症,之後Heller術因其療效確切成
發布於 2022-10-03 16:2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