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甚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是相鄰上下椎體之間一層強韌的結締組織,在椎體之間起著“緩衝墊”的作用,主要由外周同心圓樣的纖維環和中央膠狀的髓核及上下軟骨終板構成。退變、外傷等因素可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即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俗稱腰腿痛,是骨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達 15.2%,即全國約有2億患者。其發生與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基因、職業、吸菸及車輛震動等有關,受到環境和遺傳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
二、如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根據MRI上的表現,腰椎間盤可分為膨隆(包容型突出)、突出、脫出、遊離。若沒有明顯症狀,可以不作特別處理,注意腰部保養,不要經常彎腰,不要提或搬重物。如果出現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行走困難,查體發現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說明神經根壓迫嚴重,應儘早行減壓手術。手術做得越早效果越好,病程拖得過長將導致神經細胞變性,甚至壞死,會影響神經功能的恢復,比如有些患者術後下肢疼痛明顯緩解,但麻木持續時間較長。
(特別提醒:有嚴重神經壓迫的患者不宜行牽引、推拿、按摩等治療,以免加重神經損害。)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手術怎麼做?
經皮椎間孔鏡手術:從腰椎間盤包容型突出到巨大髓核脫出遊離於椎管內均可行椎間孔鏡手術。皮膚切口僅為5mm,出血極少。局部麻醉,術中能與病人互動,不易傷及神經;側方入路,避免後路手術對硬膜囊和神經根的騷擾。通過椎間孔途徑進入,內窺鏡下直視操作,突出的髓核、纖維環、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後縱韌帶、黃韌帶等解剖結構層次清楚地呈現於屏幕上,安全性更高。特製的可曲性雙極射頻電極在術中可進行良好止血,消融粘連組織,使視野更加清晰;還可用來行纖維環成型,毀損椎間盤上致痛的末梢神經。此技術不咬除椎板,不破壞椎旁肌肉和韌帶,對脊柱穩定性無影響,無需行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椎間孔鏡術後病人即可下地活動,康復快。被醫學界稱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最微創、最溫和的治療手段”。
椎間盤鏡手術:對於伴有退變性側彎、高髂嵴、肥胖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可考慮行椎間盤鏡手術,與椎間孔鏡相比其短處是需切除部分椎板,有可能破壞椎間穩定性。
管道下微創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對於伴有骨性椎管狹窄或椎間不穩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椎間孔鏡手術是不合適的,可行管道下的微創減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與傳統的開放式手術相比其出血量減少、創傷減小、康復更快、住院時間縮短。
四、對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椎間孔鏡手術的疑慮
病人經常這樣問,椎間孔鏡手術能不能徹底?腰突症會不會復發?首先我們要明確需解決甚麼問題,那就是摘除突出的髓核,解除神經壓迫,椎間孔鏡手術完全可以達到此目的。其次我們用這樣的微創技術多給患者創造一次機會,而不是一上來就做開放手術、做內固定,既明顯減小手術創傷、保護腰椎的活動功能,又顯著降低患者的醫療花費。再者為了防止腰突症復發而取出所有髓核,這樣會破壞椎間穩定及腰椎功能,得不償失,最佳的辦法是術後好好保養,因為正常人如若保養不當同樣會患腰突症,與椎間孔鏡手術無直接關聯。
五、典型病例
病例1:年輕女性,25歲,右下肢放射痛半年,加重1月。查體: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30度(+)。MRI:腰4/5椎間盤巨大脫出,壓迫神經。確診為“腰4/5椎間盤脫出症”。局麻下行經皮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術後右下肢疼痛即刻緩解,療效明顯。
病例2:中年女性,44歲,腰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年餘,加重1月。查體:腰背部壓痛(+),右下肢直腿抬高試驗40度(+)。MRI:腰5/骶1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腰5滑脫。確診為:腰5/骶1椎間盤突出症伴椎間不穩。全麻下行管道輔助微創減壓TLIF植骨融合內固定術,術後疼痛即刻緩解,術後4天即可下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