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7 16:17

       頸段神經鞘瘤是指位於頸椎椎管的神經鞘瘤,由於腫瘤生長常和頸髓、椎動脈、頸神經關係密切,手術風險大。傳統的手術方法大都採用後人路切除椎板,然後行腫瘤切除術。近年來,為減少手術入路的創傷,多采用患側半椎板切除手術入路。但是,半椎板切除仍然破壞了單節脊椎椎板的連續性。我們從2006年開始應用部分半椎板切除手術人路顯微外科治療頸段的神經鞘瘤,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由於手術大大減少了骨質、韌帶的創傷,使得很多患者免於手術必須內固定,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壓力。

部分半椎板手術入路示意圖

  左側示意圖為傳統的全椎板切除手術入路,將與腫瘤相應節段的棘突和椎板全部切除,暴露椎管,進而切除腫瘤。
  中間示意圖為改進的半椎板切除手術示意圖,將與腫瘤相應節段的患側(腫瘤所在側)棘突和椎板全部切除,暴露患側椎管,進而切除腫瘤,減少了創傷。
  右側示意圖為我們的部分半椎板切除手術示意圖,保留了椎板的連續性,最大限度的減少了骨質的切除和韌帶肌肉的剝離,保護了脊柱的穩定性。
  先介紹一個傳統的病例:
  病例1:患者,男,16歲,診斷:右側頸1-2神經鞘瘤 

   該患者使用的傳統的全椎板切除手術入路,腫瘤切除後,考慮術後頸椎的穩定性,做了頸1-2的內固定融合。降低了頸椎的活動度,增加了治療的經濟費用。這不是最佳的方案。
  再看幾個微創的部分半椎板切除入路的病例:

病例2

術前:

          這是一個頸1頸2的左側神經鞘瘤,腫瘤部分位於椎管內部分向椎管外生長。

 

術後:

       右側的術後重建顯示了手術所用的部分半椎板切除入路,只切除了左側頸1後弓的下緣和頸2椎板的上緣,利用很小的骨孔將腫瘤全部切除(左側2圖為術後3個月複查的MRI,顯示腫瘤全部切除。)由於保留了椎板的連續性,沒有干擾到頸椎的穩定性,所以患者無需內固定,減少了手術造成的創傷和經濟費用。

 

病例3

術前:

           這是一個頸3頸4的右側神經鞘瘤,腫瘤部分位於椎管內部分向椎管外生長。

術後:

  左側的術後重建顯示了手術所用的部分半椎板切除入路,只切除了左側頸3椎板的下緣和頸4椎板的上緣,利用很小的骨孔將腫瘤全部切除(右側2圖為術後1個月複查的MRI,顯示腫瘤全部切除。)由於保留了椎板的連續性,沒有干擾到頸椎的穩定性,所以患者無需內固定,減少了手術造成的創傷和經濟費用。
  討論:
  由於神經鞘瘤大多起源於一側感覺神經根,腫瘤呈偏側生長,所以為減少手術創傷,近年來開始應用半椎板切除手術入路。本文所採用的部分半椎板切除手術人路更加微創,該入路是運用“鎖孔”手術的理念,只切除上一節段椎板的部分下緣和下一節段椎板的部分上緣,並且不破壞側方關節,和普通半椎板切除術相比,其優勢在於減少了術中骨質切除範圍,保持了椎板的連續性,更有利於脊柱的穩定。對於部分半椎板手術人路,我們總結了以下經驗:(1)手術體位採用頭部屈曲拉伸位,有利於椎間隙的拉開,特別在C1 ~C2位置,可以明顯增加術中暴露,有利於腫瘤切除;(2)分塊切除是手術的原則;(3)顯微鏡下仔細辨認並切斷載瘤神經,有利於手術分離、牽拉腫瘤,雖然可能有些患者術後會有短期的感覺功能下降,但不會造成術後永久的顯著神經功能障礙,這可能得益於其他神經的功能代償;(4)部分半椎板入路通常可以切除向椎間孔外生長不超過2 cm的腫瘤。全部切除椎間孔處的腫瘤後,往往出血較多,這大多是靜脈叢出血,用止血紗布稍壓迫止血即可,不需要盲目燒灼,以免誤傷神經根、椎動脈;(5)術前認真研究腫瘤外側與椎動脈的關係有利於術中對外側腫瘤處理和保護椎動脈,切除外側部分腫瘤時要避免暴力造成椎動脈損傷;(6)對於術前MRI顯示硬膜內外生長的腫瘤,先切除硬膜外部分,再探查硬膜下,即“從外至內”。如果先打開硬膜,處理硬膜下腫瘤,會造成隨後在切除硬膜外腫瘤部分時,出血會進入硬膜下腔,易造成術後黏連。而且有些腫瘤,術前MRI顯示硬膜內外均有,術中會發現腫瘤就侷限在硬膜外,國外文獻也有類似發現。所以先處理硬膜外腫瘤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如果呈啞鈴型生長的神經鞘瘤在椎管外的腫瘤部分直徑<2 cm,腫瘤未累及椎動脈,均可採用部分半椎板手術人路,達到完全切除腫瘤的目的。部分半椎板切除手術入路應用了“鎖孔”手術的理念,保護了椎板的連續性,從而更有利於頸椎的穩定。應用部分半椎板切除手術人路顯微外科治療高頸段的神經鞘瘤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

頸椎椎管內神經鞘瘤的微創手術治療進展相關文章
椎管內神經鞘瘤又叫椎管內雪旺細胞瘤,約佔硬膜內椎管腫瘤的25%左右,在整個椎管的各個節段均可發生,大多為單發,發病高峰在40~60歲之間,男女性別之間無顯著差異。椎管內神經鞘瘤起源於背側脊神經根,呈向心性生長時亦可產生軟膜下浸潤,這種情形在菱形神經纖維瘤病例中更為常見。臂叢或腰叢神經鞘瘤可以沿著多個神經根向硬脊膜內生長。相反,椎旁的雪旺細胞瘤向椎管內擴展時通常位於硬脊膜外。約2.5%硬脊膜內神經
發布於 2023-03-06 05:51
0評論
椎管神經鞘瘤是脊柱椎管裡多發的一種常見的腫瘤,又叫椎管雪旺氏細胞瘤,約佔椎管腫瘤的25%左右。絕大多數椎管神經鞘瘤都是良性腫瘤,緩慢生長,只有很少數約2.5%神經鞘瘤為惡性。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產生的症狀患者容易耐受,所以很多病人在就診時腫瘤已生長的很大,耽誤了治療的時間。所以在發現身體有某個部位持續出現莫名其妙的疼痛和麻木的時候,要考慮到有椎管神經鞘瘤的可能。有時腫瘤生長會沿著脊柱的間隙如椎間孔
發布於 2023-03-06 04:26
0評論
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俯臥於拱形支架上。用C臂X線機確定擬手術節段,以此為中心作症狀側或症狀較重側棘突旁開1cm縱行切口,單節段長約2cm,雙節段3c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腰背筋膜,骨膜下分離椎旁肌,顯露擬開窗減壓的椎板間隙、黃韌帶和小關節。移入手術顯微鏡,鏡下以無齒髓核鉗清除上下椎板和黃韌帶表面多餘軟組織,再次以雙極電凝止血。用椎板咬骨鉗或高速球頭磨鑽去除上位椎板下緣和下位椎板上緣部分骨質
發布於 2024-09-29 00:18
0評論
發布於 2023-02-19 11:51
0評論
患者因右上肢麻木入院,,查MR,可見頸椎5-6椎管內佔位,考慮神經鞘瘤或脊膜瘤經過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後,行佔位切除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最後病理報告為:神經鞘瘤。患者出院前複查MR,可見佔位完全切除。患者對治療效果滿意,。
發布於 2022-10-20 08:09
0評論
胸椎管內先天性腫瘤位於脊髓的腹側,將脊髓壓迫至左側椎管。術前患者雙下肢的麻木無力進行性加重。手術採用半側椎板入路,完全切除腹側的腫瘤,解除脊髓的壓迫。術中僅僅磨除右側部分椎板,保留右側小關節完整性;同時,對於左側椎板、棘突、韌帶及左側椎旁肌肉無任何損傷,對於脊柱的穩定性基本上沒有干擾,真正做到椎管內腫瘤的微創治療。術後患者症狀消失,第二天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發布於 2022-10-10 08:58
0評論
是一種較少見的先天性腫瘤,常合併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脊柱裂、脊膜膨出等。腫瘤可位於硬脊膜內外或髓內。約佔椎管內腫瘤的1%。椎管內脂肪瘤生長緩慢,由於較多位於脊髓背側,故以肢體麻木以及感覺像共濟失調為常見。當腫瘤過大,壓迫脊髓時,可出現脊髓橫貫症狀。輔助檢查:CT檢查腫瘤呈均勻的低密度改變,CT值為-70~-120Hu,邊緣清楚,增強後無強化。MRI檢查表現為T1WI上高信號(短T1),質子加權像上
發布於 2023-03-19 02:21
0評論
概述 腰椎間盤突出合併椎管狹窄的情況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目前隨著醫學的發展,可以通過微創手術進行治療,促進人體的腰椎組織恢復健康,椎管狹窄會導致患者出現腰椎和腰間盤的疼痛和麻木的情況,需要進行護理和治療,防止腰椎間盤病症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影響之後的正常生活和狀態,在微創手術中也要進行護理和治療,防止出現病變。 步驟/方法: 1、 腰椎間盤突出合併椎管狹窄的問題需要得到系統的治療和護理,通過
發布於 2023-07-27 01:17
0評論
椎管狹窄一般分先天性(原發性)和後天性(繼發性)。按部位分為頸椎管狹窄、腰椎管狹窄、胸椎管狹窄。按解剖部位分可分為中央型狹窄、側隱窩狹窄、神經根孔狹窄。先天性椎管狹窄是由於在脊柱的生長形成中,包括營養外傷等因素造成椎管發育的先天性狹窄致病。後天性椎管狹窄是由於頸椎間盤突出症、椎體增生、椎體滑脫以及後縱韌帶、黃韌帶增生肥厚、鈣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經及周圍血管,造成神經血管發生炎症粘連、充血、水腫
發布於 2024-10-29 08:39
0評論
內鏡導航下視神經管減壓微創手術50多歲的張先生是浙江人,幾天前突遭不幸,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不僅讓他短暫地失去了意識,更為悲慘的是,當他醒來後,發現自己的右眼視野一片漆黑。剛過知天命之年就遭遇單眼失明,張先生與家屬焦急萬分。綜合分析了他的身體狀況,醫生認為這突發失明和車禍撞擊脫不了干係,很可能是顱內有細小的骨折壓迫了視神經。然而,由於當地醫院醫療水平有限,對這種位於顱底深處的病變束手無策。時間一分
發布於 2023-03-19 01: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