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8 06:52

  張老先生今年72歲,患糖尿病已經將近15年了,平常一直口服降糖藥治療,來醫院配藥時就順便查一下早餐前空腹血糖,醫生經常建議張老先生最好查查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並能定期進行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篩查,但張老先生認為自己空腹血糖每次都在8mmol/l左右,控制還算不錯,而且自我感覺良好,沒有甚麼特殊不適,故一直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最近,張老先生不小心將右腳劃傷,本以為過幾天就可以好了,誰知右腳傷口不僅沒有癒合,而且還併發了感染,右腳明顯紅腫,張老先生這才著急起來,趕緊到門診治療,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張老先生糖化血紅蛋白達到8.8%,不僅雙側下肢血管有狹窄,而且還併發了神經病變和腎病,張老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平常按時吃藥,空腹血糖也不是很高,怎麼還會出現這麼多的併發症?
  其實,早餐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並不代表餐後血糖一定控制良好,更不能代表整個一天的血糖控制情況。雖然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發生的原因有多種如血脂紊亂、高血壓等,但血糖控制不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張老先生雖然早餐前空腹血糖不是很高,但是反映前3個月整體血糖控制的指標糖化血紅蛋白卻很不理想,因此血糖控制不理想是張老先生併發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糖尿病患者有沒有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能知道自己的血糖是否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呢?自我血糖監測便是一個有效的手段,再結合糖化血紅蛋白的監測便可以基本瞭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況。在實際運用中,自我血糖監測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要點。
  1、自我血糖監測時間點的選擇。自我血糖監測時間點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後2小時血糖、睡前血糖、夜間3點血糖以及其他點的血糖監測(如發生低血糖時的即刻血糖監測)。一般說來,血糖比較高的患者首先要關注餐前血糖的監測,另外,容易發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最好監測三餐前血糖以排除低血糖的可能;對於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標的患者就要進行餐後2小時血糖的自我監測;對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一定要監測睡前血糖,特別是注射中長效的胰島素患者;一個早餐前血糖很高的患者,一定要排除夜間低血糖的可能性,這時候就要監測夜間3點鐘的血糖。
  2、自我血糖監測頻率的選擇。對於血糖控制不佳或者病情較重的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監測4-7次,必要時可以增加次數,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對於血糖控制達到標準的患者可以每週監測1-2天;對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血糖監測頻率應該適當增加,開始可以每天監測5次甚至8次以利於血糖的控制,血糖達到治療目標後可以減少次數,每天2-4次;而對於口服降糖藥或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每週監測2-4次即可。
  3、自我血糖監測的靈活應用。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自我血糖監測的時間及頻率。例如,平常工作很忙的糖尿病患者每天監測多次血糖顯然是不實際的,這樣的患者可以監測早餐前血糖,在休息天可以監測四次血糖包括早餐前血糖以及三餐後2小時血糖,這樣對其一天的血糖水平也可以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再結合糖化血紅蛋白的定期監測,基本就可以達到對自己血糖控制情況的瞭解。

您知道如何合理進行自我血糖監測嗎?相關文章
很多糖友常常需要進行自我血糖檢測(指尖血糖)以評估用藥後(包括注射胰島素)的療效。然而,在門診中發現,有從來不測血糖者;有天天測血糖者;也有固定測早上空腹血糖者;有的則是不知道該測哪些點的血糖為好。本文嘗試給大家提供一些基本且適用的血糖檢測方法。在飲食量和運動量相對固定的基礎上,以下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酌情選用:(一)多點血糖監測法(適用血糖波動較大者)(1)第1天——監測早餐前、餐後2小時血糖,
發布於 2022-09-29 22:59
0評論
    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學作用降低(胰島素抵抗)導致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可導致多種組織,特別是眼、腎臟神經、心血管的長期損傷、功能不全和衰竭。糖尿病治療的近期目標是通過控制高血糖和相關代謝紊亂來消除糖尿病症狀和防止出現急性代謝併發症,遠期目標是通過良好的代謝控制達到預防慢性併發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壽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控制是否
發布於 2023-03-22 05:31
0評論
指尖血糖測試是種重要的血糖測量方式,因為它幫助患者瞭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但是再頻繁的指尖測量也無法提供您24小時連續的血糖信息。指尖血糖測量是在一個個時間點上完成的,它無法顯示出血糖水平的變化趨勢。因此,即使最積極的頻繁血糖測量者,也無法發現那些時而出現的高血糖或低血糖,尤其是在夜間的時候。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是血糖監測領域的一項創新型技術突破。通過持續監測皮下細胞間液的葡萄糖濃度而反映血
發布於 2022-11-24 15:56
0評論
糖尿病是一組由於血糖水平過高而引起組織、器官功能及結構異常的疾病。疾病狀態應該是組織、器官出現損害再做出診斷,如此則為時過晚。利用血糖引發的特徵性病變診斷是合理的。但是血糖是一種連續的變量,用一點血糖的水平作為疾病的診斷切割點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診斷標準的確立是一種相對水平,即此點以上的血糖狀態引發的高血糖特徵性病變開始出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升高。在群體中,血糖水平的切割點可因種群、年齡
發布於 2022-09-29 17:59
0評論
1.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HbA1c):HbA1c是評價長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標,也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調整的重要依據之一。標準的HbA1c檢測方法的正常值範圍為4%-6%,在治療之初建議每3個月檢測1次,一旦達到治療目標可每3-6個月檢查一次。對於患有貧血和血紅蛋白異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檢測結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來評價血糖的控制。 2.自我
發布於 2023-05-01 20:18
0評論
糖尿病是一組由於血糖水平過高而引起組織、器官功能及結構異常的疾病。疾病狀態應該是組織、器官出現損害再做出診斷,如此則為時過晚。利用血糖引發的特徵性病變診斷是合理的。但是血糖是一種連續的變量,用一點血糖的水平作為疾病的診斷切割點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糖尿病血糖診斷標準的確立是一種相對水平,即此點以上的血糖狀態引發的高血糖特徵性病變開始出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升高。在群體中,血糖水平的切割點可因種群、年齡
發布於 2022-12-16 13:24
0評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節奏的加快,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及人體活動量的減少造就了大量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者常常狼狽為奸,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主要危險因素,往往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與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常成人理想血壓值應<120/80mmHg,血壓值<1
發布於 2023-03-27 00:46
0評論
1、治療高血糖,適當運動、合理飲食很重要:每位患者都知道適當運動和飲食控制。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準確掌握自己的運動量和飲食熱量規範,同時不能堅持下來。 2、治療高血糖血糖監測同樣重要:因為血糖監測有利於糖尿病控制,尤其餐後2小時血糖,而且血糖較尿糖測試更準確。尿糖檢測影響因較多,誤差大,不如血糖精確,而且對低血糖無任何價值。認真記錄下日常的血糖值的變化情況,可以更簡捷地防止血糖過高、過低,
發布於 2023-03-08 06:54
0評論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發病主要是由於血糖過高引起的,糖尿病可以說是現在人的通病,是一生中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的疾病,雖然說糖尿病不會直接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大的痛苦,但是糖尿病卻是引起很多併發症的根本原因。因此對於有高糖過高的患者來說必須嚴格控制血糖。 生活中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藥物治療是最常見的一種緩解高血糖的方法,當然了除了利用藥物控制血糖外,日常的合理飲食運動也都是很重要的。 1、藥物治療 分為口服
發布於 2023-03-21 06:03
0評論
王阿姨,今58歲,患有2型糖尿病10年,去年開始注射胰島素,一天兩次,住院期間血糖控制很好,回到家後自己買了一個血糖儀,每天監測空腹血糖和中餐後血糖2小時,可是就是控制不好血糖,不是低血糖就是高血糖,因此來門診問我“我每天監測血糖,而且根據血糖調整我的胰島素用量,可是就是調不好,血糖或高或低,這是為甚麼?”我詳細查看了她的血糖記錄,並詢問了她的胰島素調整過程,我明白了她錯在哪裡了。原來她是看到空
發布於 2023-01-28 08:2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