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0-05 14:40

  眾所周知,拋物線的特點是其高度不斷攀升,達到最高點後,其高度逐漸下降。
  最近心理諮詢中遇到了這樣幾個案例,用拋物線加上二維座標軸可以很形象的說明這些個案的共同特點。

                                                             

  案例1:
  張先生是一位40歲出頭的航天工程師,在家裡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張先生是眾多孩子中最有出息的一個,是父母最驕傲的孩子。張先生從小體弱多病,3歲時曾差一點死了,但學習成績一直優秀,能夠考上大學並留在北京一家著名的單位工作,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女兒。父母六十多歲了,和一個弟弟住在一起,均在老家農村。張先生經濟條件最好,但父母每月有上千元的退休金,並不需要他的錢。每年張先生回老家探望父母一次,平時主要是兩個弟弟照顧父母。
  張先生來諮詢的主要問題是近十年來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分擔心,讓自己簡直受不了。有時感到胸口有點悶,就會非常害怕,擔心是心肌梗死,趕緊到醫院做檢查,心電圖、心臟造影、動態心電圖等各種檢查均沒有異常。張先生可以稍稍放心一下,但不長久,只要有點胸口不適,就又會想到是不是得了心急梗死?有時還會突然有這樣的念頭:我會患心臟病,為之而不安,就會感到胸口真的不舒服,越是這樣,就越擔心自己會患心臟病。只要有點感冒的症狀,如流鼻涕、咳嗽、咳痰等,張先生便非常緊張,擔心自己得了肺炎,甚至是肺癌,需要趕緊到醫院做檢查。買了個電子血壓計,經常給自己量血壓,張先生稍稍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就量,只要高一點就會非常害怕自己會得腦溢血,趕緊去醫院,醫生讓其安靜下來,血壓往往又都正常。張先生明明知道自己目前沒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但就是對一點點的不舒服過分害怕和謹慎,這已經嚴重影響了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從診斷上說,張先生患了疾病恐怖症,是疑病症的一種,是甚麼因素讓張先生對自身健康如此提心吊膽?
  我們發現,張先生所害怕的疾病都是嚴重的疾病,如心肌梗死、肺癌、腦溢血,這些都是導致死亡的致命性疾病,問道他是否害怕死亡時,很有意思的是張先生回答並不害怕死亡。真的嗎?通過了解,我們得知張先生現在有一個心願,等再過十年,自己退了修,回老家多陪陪父母,而母親身體不太好,所以……,不言而喻,張先生有個非常大的擔心,自己的願望很可能不能實現,源於母親可能會過早死去,那會更加內疚。但是張先生不願面對這種現實,本能的做了一個轉移,即對母親死亡的擔心轉移到對自己死亡的擔心,這種擔心程度之大,竟然張先生說不害怕死亡。他擔心的可都是導致死亡的疾病啊。
  用蘇格拉底式的問話追問了一下張先生:如果你得了心急梗死、肺癌或腦溢血,會怎樣?他回答會死掉,然後會怎樣?他回答那可了不得了,父母接受不了,妻子、孩子都不能照顧了,我才四十來歲,這麼多年,我一直是父母的驕傲,但我沒有盡到義務,還等著退了休陪培父母呢,我不能接受現在就死亡。
  可見張先生對死亡有著強烈的恐懼和迴避。其實,對於死亡我們每個人都恐懼,誰也不願意死,但我們平時很少考慮死亡,因為死亡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但張先生為何頻頻出現對死亡的恐懼反應呢?
  他從小體弱多病,三歲時過早的有了死亡的體驗,註定他對死亡很敏感。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業的成功,自己家庭角色和責任的增加,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父母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這些都引發了對健康的渴望,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
  對疾病和死亡的適度恐懼,人們才學會了講究衛生,遵守交通秩序等社會規則,從營養學、美學、心理學、體育、音樂、藝術等方面尋求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生命質量得以不斷提高。如果用橫座標表示對疾病和死亡的恐懼程度,縱座標表示生命質量,二者的關係是拋物線形式,隨著恐懼程度的增加,生命質量不斷提高,但是如果超過一定的度,即超過最適點,生命的質量就會急劇下降。如何利用這一形象的比喻來幫助張先生呢?
  首先,幫助張先生把其對死亡的恐懼提煉出來,死亡是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命歸宿,對死亡的恐懼也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有助於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如果沒有人恐懼死亡,便不會有人遵守規則,人際衝突擴大、冒死鬼增加,艾滋病氾濫,社會大亂。
  其次,讓他明白自己對死亡的恐懼超過了拋物線的最高點對應的最適程度,即超過了保持最佳生命質量對應的恐懼度,有一點點不舒服,都往壞處想,往最糟糕的方面考慮,結果自然是緊張、焦慮、失眠、工作效率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恐懼度越大,生命質量越低。
  再則,幫助他把對死亡的恐懼程度往最適點調,分析對死亡恐懼的易感性形成的過程,包括從小體弱多病,對死亡的過早體驗,目前對生命的渴望,等等,以期降低其對死亡的恐懼程度,從而使其從疑病狀態中走出來。
  案例2:
  亮月是某高校專科生,剛上大二,大一兩個學期的考試都是班裡第一名,可她最近的狀態卻不好,感到學校很破,宿舍環境很糟糕,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現在不願住校了,甚至不願學習了,學習的時候,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似乎也不好了。班裡第一的學生,怎麼了?
  通過深入交談,瞭解到亮月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大學三年的六次考試平均前九名才有資格參加專生本的考試,最終錄取前六名。噢,原來如此。可亮月前兩次考試都得了第一名,這應該讓她不太緊張才對呀,怎麼怨聲載道,厭學了呢?亮月說自己非常賣力的學習,而宿舍裡有兩個同學平時不怎麼學,卻是班裡的前幾名,對自己具有很大的威脅。原來她擔心自己的第一名以後會保不住。當第一的願望太過強烈,以至於不能全心身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習效率下降,更激發了她對第一保不住的擔心。以橫座標表示當第一的願望,縱座標表示學習效率,二者之間的關係也符合拋物線的關係。即學習效率並不隨著當第一的願望的強度增加而持續的增加,同樣存在一個最適的強度,對應學習效率最高。超過最適強度,學習效率反而急劇下降。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理解力差,出現心煩意亂、甚至厭學等情緒狀態。
  如何利用學習效率與做第一的願望是拋物線關係來幫助亮月呢?
  首先,幫助亮月把其對當第一的願望提煉出來,當第一是任何人都向往的事情,我們的社會也倡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當第一是正常的心理現象,有助於個體和整個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如果都不想當第一,知足常樂,不思進取,則失去前進的動力,沒有發明創造,只有庸俗的重複。老師懶洋洋的教課,學生懶洋洋的聽,不用考試,學校乾脆都關門吧。
  其次,讓她明白自己對當第一的願望超過了一定的度,即超過了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和最高學習效率的度,很想當第一,怕第一保不住,結果心思用偏了,緊張、焦慮、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厭學,雖然前兩次都考了第一,但不是從中獲得自信,而是擔心保不住。中國有句俗語“人比人,氣死人”,用在這裡滿合適的。
  再則,幫助她分析自己當第一的願望為何如此強烈?以期降低其對當第一的願望的強烈程度,從而使其從焦慮狀態中走出來,提高學習效率。通過交談,還了解到,高考成績差幾分沒能上本科線,上了專科,卻是班裡成績較高的。但患者心理不平衡,覺得很可惜,發誓要努力學習,爭取專升本,這是亮月努力學習,爭當第一的動力。這本無可非議,積極上進,理應讚賞有加。只要付諸行動,努力學習就可以了,亮月也的卻是這樣做的,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現實的處境似乎有些惡劣,比如“自己非常賣力的學習,而宿舍裡卻有幾個同學平時不怎麼學,卻是班裡的前幾名,對自己具有很大的威脅”。亮月的心思被這種所謂的“威脅”佔據了,她太想考上本科了,太想當第一了,在“威脅”面前,既往失敗的體驗重新出現,讓她恐懼,以至於不能容忍任何一點點的威脅,誇大了不利的因素,前兩次都是第一的優勢看不到,不僅僅第一名,第六名也能上本科的緩衝對她也沒有意義。
  精力不能集中,學習效率下降,更加重了她的第一保不住的恐懼,越是恐懼,學習效率越差,從而進入惡性循環。亮月本能的選擇了逃避,如抱怨學校環境的惡劣,宿舍條件差,簡直不是人呆的地方等,為自己的將來萬一考不了第一尋找“藉口”,甚至是想離開這種“巨大”壓力的地方。
  通過這樣的分析,亮月會調整自己的目標,做不了第一,第五、六名也可以,把當第一的願望降一降,把對第一保不住的恐懼降一降。自己努力學習並不是缺點,別人不努力學習也不一定是優點,只要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發揮了自己的最大潛能,獲得了自己最好的成績就可以了 。
  案例3:
  阿義是一名高二的學生,18歲了,最近半年頻頻出現控制不住的回憶,同時伴有心慌、全身發抖、恐懼,擔心有個女孩子會到法院告他,從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為此前來諮詢。
  故事還要從三年前說起。有個鄰居家的小女孩,比自己大約小三歲,平時不怎麼來往,三年前有個表妹因為上學經常住在自己家,鄰居家的小女孩經常來找表妹玩。阿義也就有了與鄰居小女孩交往的機會。阿義說鄰居小女孩長得並不怎麼漂亮,但自己那時總有一種衝動,想擁抱她。一次沒有旁人的場合下,阿義突然擁抱了鄰居小女孩,小女孩非常吃驚,本能地掙脫了他的擁抱。以後,阿義又做出了幾次這樣的舉動,小女孩的反抗似乎不如第一次強烈,而且還有些迎合的意思,但二人也僅僅擁抱而已。半年後,阿義搬家了,此後二人沒有誰主動聯繫過對方,就像甚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各自過著自己的生活。半年前,阿義突然出現了上述的症狀。
  諮詢中,阿義一再告訴我,他非常害怕,怕小女孩想不開,會得病,怕她會到法院告自己。為此,他徵求過同學、家人的意見,都說事情過去那麼長時間了,不會告他,告也沒有證據。阿義的恐懼不但沒有減輕,卻與日俱增。阿義為甚麼這麼怕?讓他做了一個假設,假如小女孩真的因此得了病,真的去法院告他,他該怎麼面對?他說我不想承擔這個責任,想知道小女孩如果得了病,他的責任有多大。至此,我們可以發現,阿義有很強的推卸責任的強大願望。
  我們可以照例用到拋物線的原理,橫座標代表推卸責任的願望,縱座標代表生活質量或學習效率。阿義對自己做過的自認為不對的事情,太想逃避責任了,超過了一定的點,結果其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恐懼對方會告自己,讓自己承擔責任,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
  如何利用這一原理去幫助阿義呢?
  首先,讓他認識到做了自認為不對的事情,選擇逃避責任是本能的反應。
  其次,他的這種想逃避責任的願望太過強烈,超過了保持最佳生活質量的度,以至於產生了強迫性的回憶,恐懼等症狀。
  最後,幫助他把逃避責任的願望往最適點拉一拉,18歲的年齡是長大成人的分水嶺,理應承擔自己應有的義務、責任。不論是任何不良的結果,只要是自己的責任,就要勇於承擔,還有甚麼可以擔心的呢!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一條美麗的拋物線,配合橫縱座標,寓意深刻。橫座標可以表示人們的恐懼、擔心、焦慮、願望、動機等等一切七情六慾,代表每個人都有的意識活動和情緒體驗;縱座標代表相應的生命質量、工作/學習效率等等。當我們抱怨縱座標的值不夠高時,是否考慮到橫軸上的因素要麼沒有達到最適點,要麼早已經遠離了最適點。

心理處方--如何達到心理拋物線的最高點?相關文章
甚麼是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是應用理論、支持及輔導等方法,通過人際關係的調適,來幫助諮詢者擺脫困境、解決問題。心理諮詢的範圍不僅包括心理障礙及相關問題,而更多的是正常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具體麻煩,如人際關係、升學、求職、戀愛、婚姻、子女教育等。也就是說,心理諮詢的範圍更側重於心理衛生問題,而不是精神障礙和精神疾病。心理諮詢的對象更多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正常人,而不是精神障礙患者。作為心理諮詢人員,並
發布於 2022-12-24 13:50
0評論
在中國各大醫院的診療現狀中,能充分體現“生物-心理-社會醫療模式”的診療過程很少。實不樂觀。1、從病友角度分析:部分病友認為自己不存在心理,哪來心理異常?或只承認自己的正常心理而否認異常心理,承認異常也不願心理治療,治療卻不能堅持。2、從醫生角度分析:部分醫生心理知識缺乏,心理治療能力不足,興趣不大,耐心不夠,條件有限等。3、從醫療現狀分析:於是構成――醫生沒有心理治療,病友不要心理治療,科研努
發布於 2022-12-17 16:50
0評論
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的醫療介紹隨著醫學模式從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心理諮詢及治療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那麼到底甚麼是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呢?談到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當然要提到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一般的理解是有了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才會看心理醫生,這個理解是片面的,心理諮詢還有一部分作用是助人成長。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甚麼是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一、心理諮詢1、甚麼是心理
發布於 2022-10-05 16:05
0評論
為甚麼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屬,會認為是患者想不開才得病的?很多患者家屬,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他們把普通的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劃上了等號。認為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一樣,都是某些心理因素導致的。其實不然。心理問題,是指人際關係、婚姻情感、或學習工作等具體的明確的因素,導致的心理的衝突、困惑及不良體驗。比如失戀、離異、失業等導致的心理困境都屬於心理問題的範圍。當事人往往會很苦惱,如果能夠改變,大多會主動求助
發布於 2022-12-23 17:25
0評論
心理健康指人的軀體、心理與社會處於相互協調的一種和諧狀態,它有以下幾個特徵:智力正常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情緒穩定與愉快 情緒穩定與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如果某個人經常愁眉苦臉,灰心絕望,喜怒無常,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行為協調統一 心理健康的人,其行為受意識和理智支配,思想與行為是協調統一的,並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某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思維
發布於 2023-02-04 08:17
0評論
當前醫學科學已從單純的生物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學模式。在精神疾病,神經症心身疾病過程中都不容忽視心理社會因素(環境,應急事件,性格特徵等)在病因中的作用。所指這些疾病,患者均可產生種種不良的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的形式和程度,對疾病的病程和預後有一定的影響。心理康復又稱精神康復,也可理解為,儘量用有限的條件和措施使精神活動及心理行為得到最大限度的調整和恢復,所以對精神疾病的康復不僅是應用藥物
發布於 2023-02-04 11:57
0評論
心理障礙是一個約定成俗的概念。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心理障礙是指一些症狀較輕、或當事人體驗到痛苦的情緒,並能夠覺察到自己處在心理衝突之中而又無能為力、無須藥物治療、只要心理治療就可以解決的情況,而精神障礙或精神病就是嚴重的精神錯亂,只有精神科的藥物治療才是唯一的解決途徑。實際上,這種理解是有失偏頗的。在精神醫學和臨床心理學專業領域中並不使用“心理障礙”這個詞。在精神醫學中,所有異常心理活動和行為在達
發布於 2022-10-05 16:25
0評論
概述 現如今社會,有很多人會有攀比心理!看見某某有好工作、開好車、住豪宅,就非常羨慕!可是一想到自己的遭遇,就會感覺到自卑,自己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從而就會感覺情緒低落、抑鬱、心情不好等現象!放正好心態就能幫助擺脫自卑心理了,大家不要慌,下面幾點可以幫助你! 步驟/方法: 1、 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勇敢表現自己!在工作中,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處理好和同事的人際關係,學會微笑!在學習中,不懂的就要問
發布於 2023-05-04 07:21
0評論
壓力指人的精神遭遇外界影響而帶來的心理緊張,或者痛苦,使人因這些因素而感覺精神狀態不佳,面色萎靡,內心沉重,更有甚者痛苦不堪。 壓力不是一種想象出來的疾病而是身體"戰備狀態"的反應,這是當我們意識到某種情形,或者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潛在的威脅性的時候做出的反應。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大腦分泌出包括腎上腺素等的激素。腎上腺素通過血管流淌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當這些荷爾蒙流到心臟、肺
發布於 2024-04-03 06:26
0評論
概述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醫療工作者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理論、技術和方法,主要通過語言或行動干預手段來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其對疾病及自身心理狀況的認知,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達到減輕疾病或促進疾病痊癒目的的方法。一般腫瘤患者,尤其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因為對自身狀況的感知以及在面對死亡時產生的恐懼等,常容易發生逃避、自暴自棄等想法。這就給患者積極治療帶來負面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增加了相應的
發布於 2023-10-06 04: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