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4 14:47

  家庭環境是個體生長髮育的第一環境。家庭組成、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教育水平以及父母養育方式,都影響著個體情緒的發生發展。研究顯示,家庭不完整、經濟狀況差、父母教育水平低和不良養育方式,都可引起個體焦慮水平的升高。父母的養育方式與子女社交焦慮具有顯著相關,消極的養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焦慮的心理。

  社交恐懼症患者在人格特徵的傾向性上較一致,與正常人相比存在顯著差異,表現為不切實際、缺乏合作、情緒急躁、衝動、容易發脾氣和難以控制情緒,以及情緒表達上更壓抑和掩飾。

  精神動力學理論主要以人在嬰幼兒時期形成的人格特徵為基礎。生理需求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他們逐步形成且得到人格的完善;但當個人的安全性被破壞或扭曲時,則會產生焦慮。社交焦慮障礙的患者往往覺得有潛在的危險而加強“防禦系統”,對諸如朋友、夥伴性可靠的關係即“安全系統”則廢用。特別是在童年,當“安全系統”不存在或被破壞時,則容易發生社交恐懼。

  行為和認知理論對社交恐懼的病因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尤其是在某些社交場合下所出現的階段性反應。這些理論強調生理緊張、預期焦慮和迴避行為,其主要的行為學假設為恐懼反應是學習的結果,結果是被環境或生理反應強化。認知理論認為社交恐懼症患者存在特殊的認知圖式或偏見,即將事件看成是危險的和超出了個人的應對能力,錯誤的認知導致了社交焦慮情緒的產生,可誘發病人產生情感、生理和行為表現上的一系列反應,最終導致社交回避行為。從認知對情緒和行為的調節作用這一視角出發,認知學派Clark等人認為造成社交恐懼持續的原因是患者存在偏差的信息加工過程,指出了社交恐懼症患者認知過程病態性的特徵,由於這些偏差的認知傾向嚴重影響了患者社交行為的正常表現。有證據顯示社交恐懼的個體無法像那些不被焦慮控制的個體一樣輕鬆地適應負性社交信息;對社交威脅性信息有一種注意性和暗示性的記憶偏倚;能靈活地解釋他人表現出的焦慮症狀但對於自己的卻較為武斷;對模糊的社交事件給予負性解釋,對於稍稍負性的社交事件給予災難性的解釋;難以把注意力從威脅性的題材上轉移開來;在事件發生後持續反思負性的自我評價;錯誤地理解非威脅性的意義;對於控制焦慮相關症狀的感知減少;並負性地期待社交成功會導致未來更多的社交需求。社交恐懼症的兒童與沒有焦慮的同輩相比,他們有社交能力方面的缺陷,更多負性自我對話,與同輩相比社交表現能力更弱。國外研究顯示,社交恐懼症患者具有對負性與自我相關信息的選擇性注意,社交恐懼症患者比正常人有更多的負性生活事件。

社交恐怖症的心理社會學理論相關文章
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與人交往或當眾說話,擔心在別人面前出醜或處於難堪的境況,因而盡力迴避為特徵的一種恐怖障礙。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現為害怕處於眾目睽睽的場合,大家注視自己。或害怕自己當眾出醜,使自己處於難堪或窘困的地步,因而害怕當眾說話或表演,害怕當眾進食,害怕去公共廁所解便,當眾寫字時控制不住手發抖,或在社交場合結結巴巴不能作答。害怕見人臉紅,被別人看到,因而惴惴不安者,稱赤面恐怖症。害怕與別人對視
發布於 2022-12-03 16:51
0評論
在公眾場合,如茶話會、歌舞會、交友會二見面會,特別是你將作為人家的推介對象時,你感到極度的恐慌、緊張;在一些社交場合,你怕與別人面對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你也是在極度驚恐之中度過的,而且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較長;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與他們交談,或者見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熱;有時不由自主或莫名其妙地恐懼,而且無法控制等等。 有專家認為,患社交恐怖症通常與內向的性格,以及孩童時人生經歷有關。 內向的
發布於 2024-08-19 18:42
0評論
社交恐懼症西醫治療 1、催眠療法: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2、強迫療法: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3、情景治療: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裡,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症的場景,不斷練習重複發生症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
發布於 2024-09-06 18:53
0評論
一、恐懼症應三餐應如何吃 早餐,多吃補腦的食物。如魚類、豆製品、瘦肉、雞蛋、牛奶以及新鮮蔬菜、瓜果等,少吃肥肉、油炸食品等。不要暴飲暴食,否則會使大腦靈敏度降低,影響考試成績。早餐應該有糧食,幹稀搭配、主副食兼顧。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鹹鴨蛋、火腿、豆腐絲、煮黃豆、醬豆腐、煮花生米、小蔥拌豆腐等。 午餐,攝入充足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可選擇吃些肉類、雞蛋等食品。餐譜中應做到有糧、有肉、有菜、有豆,幹稀
發布於 2024-11-17 07:33
0評論
1、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症的首選方法。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二是對抗迴避反應。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迴避令他們產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景而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社會功能[3]。 2、系統脫敏治療應用較多,它可以分為實景脫敏和想象脫敏。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鬆訓練。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
發布於 2024-10-26 04:33
0評論
目的:本研究採用隨機對照試驗方式,報告在學前自閉症兒童強化社交訓練對12個月後的長期影響。方法:61名自閉症兒童(其中,男孩48個),年齡29月齡~60月齡,被隨機分配到兩個組。一個組進行為期8周的規範化學前訓練,同時強化學前社交訓練(n=34),對照組僅進行規範化學前訓練(n=27)。在前期,已有研究發現,強化社交技能訓練對自閉症兒童的短期干預具有促進效果,而本研究著眼於研究長期效果。研究中實
發布於 2023-01-21 13:26
0評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所表現的不符合或違反社會準則與行為規範,或不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對社會、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的問題。網絡遊戲成癮是現在大多青少年都會出現的問題,青少年持久地渴望玩電子遊戲,遊戲衝動失控甚至難以減少遊戲時間,乃至上網遊戲幾乎佔據所有時間和精力。他們能夠在遊戲中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一旦停止網絡遊戲會出現心理和生理方面明顯或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較高的抑鬱和焦慮
發布於 2022-10-05 10:05
0評論
一、醫生態度: 一般來講,臨床醫生應對多發性抽動症患兒及其家長提供較為寬廣的專業知識服務,下面所提的三點內容也是特殊教育人員或社會工作者所要注意的問題。 (1)臨床醫生在對多發性抽動症患兒做出正確診斷及提供及時治療信息的同時,要儘量幫助家長開始適應他們這種變化了的家庭生活,接納家長的憤怒和傾聽他們訴說的犯罪感,使他們從日益增加的失望-憤怒-犯罪感的循環中解脫出來。 (2)對患兒的學習能力和神經心
發布於 2023-02-25 06:16
0評論
於社交焦慮症的發病年齡較低,預防社交焦慮症應由從娃娃抓起。文獻報道社交慮症與遺傳及父母的行為方式有關。所以,應引起父母的注意。 國外曾有人研究社交恐怖症的發展歷程: (習得性焦慮、遺傳因素、父母的過度保護→兒時缺乏適應能力的鍛鍊)+(父母的排斥或批評、令人難堪或恥辱的特殊經歷→預期性的焦慮)=迴避 由此可見,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易犯的錯誤可能增加孩子長大以後患社交焦慮的可能性。特別是中國傳統的教
發布於 2024-04-12 07:36
0評論
日常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人:有人特別害怕貓、有人害怕外出、有人交往時過分地緊張、害羞。一百年前,人們從未把這些毛病看成是病。一個人被稱作"膽小鬼"多半會被認為是性格上的缺陷。小孩子膽小也被認為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會為此過度擔心。其實,用現在的觀點看來,過份的害羞和膽小的確是一種病,不能簡單地看成性格上的弱點。因為這類疾病嚴重時,可以直接影響你的生活、工作及人生的發展。這類疾病歸類於
發布於 2024-04-12 07:1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