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惡性程度高、手術難度極大,被稱為“癌中之王”,無論醫生還是患者常談之色變,多年來療效無明顯提升,平均1年存活率僅20%,5年存活率5%-6%。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胰腺外科團隊歷經10年攻關,創新手術術式、引入微創理念、借力先進器械,終於取得突破,胰腺癌1年存活率提升到78.3%,5年存活率達19.8%,躋身世界最高水平行列。
開創全新手術方式
日前,一名40歲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來到瑞金醫院,此前他已經遍尋全國其他各大醫院,得到的答覆都是“不能化療、不能手術、無法治療”。瑞金胰腺外科團隊決定接受挑戰,普外科主任彭承宏和副院長沈柏用兩位教授齊心協力,切除了整個胰腺腫瘤和腫瘤侵犯的腹腔幹動脈,即全球極少報道的高難度APPLEBY手術。但是,這名患者的肝臟已經有癌轉移,為此胰腺外科團隊又切除了部分腫瘤轉移的肝臟,從而誕生了一個全新的手術方式――“胰腺腫瘤+侵犯的血管+部分肝臟切除術”。為了保證患者安全,醫生還對手術野進行了術中大劑量放療,並在術後輔以化療。如今,這名病人已經平安生存9個多月。
沈柏用介紹,胰腺是人體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其位置在多個臟器之後,早期病變難以察覺,一旦發現癌變往往已是晚期,按照教科書的說法,無論手術與否生存期均只有短短几個月。更讓人擔憂的是,在我國,由於膳食結構的改變,近年來胰腺疾病發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其中胰腺癌發病率近20年增加了4倍,目前已達到3.3/10萬。瑞金醫院在胰腺疾病治療方面有優良傳統,擁有張聖道、李宏為等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專家。近年來,醫院胰腺外科發展進一步加快,胰腺疾病診治中心去年僅胰腺腫瘤手術量就達到526臺,數量之多在全世界都位居前列。
國際認可瑞金標準
“作為重點收治疑難重症的全國知名三甲醫院,不能滿足於病人的規模數量,而應在規範治療基礎上,大膽創新臨床技術,謀求質的飛躍,力爭國際領先。”瑞金醫院院長瞿介明說。在醫院全力支持下,瑞金團隊近年來在胰腺癌治療領域可謂亮點頻頻。如重新科學規範淋巴結清掃範圍。一直以來,中外醫生們恪守由國際胰腺癌協作組頒佈的淋巴結清掃範圍“金標準”,然而瑞金團隊卻發現這個“標準範圍”不夠,不足以把癌轉移的淋巴結清掃乾淨,於是將清掃數量擴大一倍,以徹底廓清淋巴結,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新標準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成為了瑞金“金標準”。又如首次引入術中放療。在胰腺癌中能手術切除的只佔20%,瑞金團隊對那些無法開刀的腫瘤,採用10倍於普通放療劑量對瘤體進行照射,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從4―6個月延長到8―12個月,整整提高一倍,患者疼痛也大為減輕,生存質量更佳。
更大的突破是將微創引進胰腺癌治療。胰腺周圍血管密佈,胰腺腫瘤手術因而又被稱為最難的外科手術,一直被視為微創禁區,只能進行開腹手術,否則無法將腫瘤組織清除乾淨。然而瑞金團隊卻恰恰在禁區中看到了提高療效的希望之光――微創手術不但康復快,更重要的是有效維護了患者免疫能力,對提高生存率至關重要。
機器人治療有新意
為超越傳統的腹腔鏡微創手術侷限,瑞金團隊充分利用了最尖端的醫療器械――達芬奇機器人。它自帶光源,裝有兩個攝像頭,能把臟器放大10倍,並以三維立體畫面呈現。用彭承宏的話來說就是“自己彷彿鑽進了病人的肚子”:機械臂伸入患者身上4個直徑約1釐米的小洞,其比人手指更靈活的能力,能進入許多人手不能企及的狹小空間,突破盲區,進行各種精細的操作……大膽嘗試的結果證明,機器人手術後的恢復時間較開腹手術顯著縮短,切口感染顯著減少,而腫瘤的根治性、併發症發生率和圍手術期死亡率則沒有顯著差異。從2010年引進達芬奇機器人迄今,瑞金團隊已經開展了超過400臺機器人胰腺手術,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其中1/3為胰腺癌手術,首次實施並完成了國際上至今最大樣本的“機器人輔助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得到國際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的高度評價。
今年10月,擁有150個床位的瑞金醫院新胰腺疾病臨床中心將正式啟用,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胰腺疾病治療中心。同時,設於瑞金醫院的上海交大醫學院胰腺疾病研究所,對胰腺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復轉規律、藥物敏感性等開展了長期紮實的基礎研究,目前正與中科院藥物研究所合作研發3個新藥物。在“精準醫學”的發展大潮中,瑞金醫院還成功申請全國首個胰腺癌基因測序臨床許可證,搭建測序平臺和數據分析平臺,有望通過測序,根據患者突變基因類型和預後不同,為每一位患者度身定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進一步提高療效。
胰腺癌怎麼治療?
發布於 2023-02-08 18:12
胰腺癌怎麼治療?相關文章
概述
胰腺癌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或者這個疾病可能會引起全身不適的症狀很多患者都可能會引起身體消瘦的產生,有的患者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應該進行有效的調理,胰腺癌的患者可以通過使用聯合手術的方法進行切除治療,也可以通過使用放射性治療的方法來治療這個疾病效果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如果出現了疾病的復發,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步驟/方法:
1、
胰腺癌這個疾病一定要及早的發現,及早的治療,這樣可
發布於 2023-03-26 13:19
0評論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佔成人癌症死亡的第四位,平均生存時間4-6個月,5年生存率少於1%。胰腺癌發病隱匿,病因不明,80%的胰腺癌患者確診後因局部進展和轉移而無法手術治療。只有10--15%的患者可以將腫瘤完全切除,但即使這些患者5年生存率也僅有10%。胰腺癌這一難治性腫瘤一直困擾著腫瘤學家,目前根本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胰腺癌―外科根治性手術治療為主,中晚期胰腺癌―多種手段綜合治療為主
發布於 2022-10-02 15:20
0評論
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胰腺癌,這種疾病嚴重的危害的人們的生命健康。如若不治療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對於不同的胰腺癌有不同的治療辦法,在治療期間積極配合醫生,選擇對患者有益的治療方案,效果會更好。在現階段的治療水平,胰腺癌治療方法具體介紹如下:
1、綜合治療,胰腺癌由於惡性程度高,手術切除率低,預後不良。儘管手術仍然是首要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胰腺癌常常發現較晚,而喪失根治的機會,因此需要對胰腺癌進行綜合治療
發布於 2024-12-09 11:31
0評論
突發糖尿病可作為早期胰腺癌的預警
近年來,因為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大幅升高,特別是北上廣等大城市已成為胰腺癌高發區,發病率從以往的4-5/10萬上升至11-12/10萬,與西方國家持平。胰腺癌的危險之處在於惡性度高、治療效果差、發病率和死亡率十分接近。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專科主任陳汝福介紹,胰腺位於中上腹,毗鄰肝臟、膽囊、胃十二指腸和脾臟等器官,早期臨床症狀易
發布於 2023-01-07 00:43
0評論
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惡性程度高,預後差。該病的發病高峰為70-90歲,男女比例相近。胰腺癌的發病沒有明確的病因,但存在相關危險因素,吸菸、高脂飲食、肥胖以及飲酒和胰腺癌的發病有相關性。同時,家族中有相關胰腺癌病史,其罹患該病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升高。在腫瘤的分子水平研究中,提示p16基因和BRCA-2基因的突變與胰腺癌發病有關。1、臨床表現胰腺癌早期可無任何臨床表現,隨著腫瘤生長,可
發布於 2023-02-28 21:46
0評論
胰腺癌與遺傳相關,以下兩點可以證實:首先,胰腺腫瘤行成過程伴隨著顯性突變的累積,其次,那些遺傳了基因突變的個體,發生胰腺癌的風險更高。有四類基因參與了胰腺癌的發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組維護基因和組織維護基因。基因突變中,一部分從家系遺傳,稱為胚系突變,另一部分為後天突變,引起組織的腫瘤發生,不會遺傳給後代,稱為體細胞突變。家族發生胰腺癌的最初報道是關於家族內多個成員發展為胰腺癌的個案報告。如
發布於 2022-10-05 00:55
0評論
廣義的胰腺癌,包括胰腺導管腺癌、胰腺囊腺癌、惡性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癌、胰腺轉移癌等;狹義的胰腺癌主要是指胰腺導管腺癌。不同類型的胰腺癌具有不同的生物學特性,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有差異。幾種常見的胰腺癌:1、胰腺導管腺癌:佔胰腺癌的90%以上,50歲以上男性多見,男女比例無明顯差異。導管腺癌由類似正常胰腺導管結構的腺體組成,腫瘤大體為實性、呈灰白或灰黃色、質硬、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胰
發布於 2022-10-09 00:13
0評論
胰腺腫瘤手術難度大,複雜程度高,更需要規範的操作,從外科技術角度將腫瘤“一網打盡”,不僅是切除腫瘤病灶,更需要清掃有轉移可能的淋巴結組織,這也使得胰腺手術的耗時較長,需要醫生專業的“耐性”和“技巧”。胰腺手術追求的不是“速度”,而是“質量”以及患者的“長期治癒生存時間”。胰腺癌具有很高的淋巴轉移發生率。2787例美國監測數據顯示,胰腺癌根治性手術患者淋巴轉移情況,發現54%的胰腺癌患者存在淋巴結
發布於 2023-02-02 10:52
0評論
胰腺癌症狀:1、腹部不適:約60%患者早期有上腹部不適,極易與胃腸和肝膽疾病的症狀相混淆。2、腹痛:約40%~70%胰腺癌患者以腹痛為最現出現的症狀,引起腹痛的原因有:①胰膽管出口梗阻引起其強烈收縮,腹痛多呈陣發性,位於上腹部;②膽道或胰管內壓力增高所引起的內臟神經痛,表現為上腹部鈍痛,飯後1~2小時加重,數小時後減輕;③胰腺的神經支配較豐富,神經纖維主要來自腹腔神經叢、左右腹腔神經結、腸繫膜上
發布於 2023-01-19 18:26
0評論
一、前言2014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胰腺癌新發估計病例數在男性人群中居第10位,在女性人群中居第9位,佔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4位。據《2013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統計,胰腺癌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8位,人群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7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範圍內均呈快速上升趨勢。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及醫療水平差距較大,為了進一步規範胰腺癌的診斷與治療,提高多學科綜合診治水平,中華醫學會外
發布於 2023-03-08 05: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