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一直以來威脅著人類的健康。隨著它在中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何有效治療冠心病成為了臨床討論和研究的重點。
冠心病並不簡單
冠心病在發病初期,也許並不是心臟的毛病,而是血管的問題。譬如:當血脂持續偏高時,動脈血管內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在血管壁上留下殘垢,是血管壁發生異變產生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的嚴重後果就是心肌營養不良。
為甚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後的嚴重後果就是心肌營養不良呢?
冠狀動脈自身結構本身就是專門為心臟供給血液的動脈,它分為左右兩支,遊走在心臟表面,正常情況下,冠狀動脈的的血流通暢,容量充沛,完全可以承擔心臟日夜不停收縮跳動的能量需求,然而當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甚至是堵塞,血管壓力增大,血流受限,一旦缺血程度突破了心臟的忍耐極限,心臟就會發出類似“心絞痛”、“心梗”等缺血警告,冠心病的可怕之處就在於缺血而產生的心肌細胞壞死是無法恢復的,也就是說不及時修復冠狀動脈的狹窄或者堵塞,很可能造成心臟無法逆轉的損傷,甚至還會帶來生命危險。
“三板斧”並不是萬能的
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冠心病常見的“三板斧”。
藥物治療,是治療冠心病最基本的方法,貫穿整個治療的過程,即使患者選擇了介入治療或者手術治療,也需要通過藥物來控制冠心病的各種危險因素和併發症;介入治療在冠心病上的應用主要是心臟支架的植入,通過導管將支架放入動脈血管,撐開狹窄的部位即時改善心肌缺血,雖然有微創不開刀的優勢在,但是從治療效果和時效上,介入手術仍舊存在一些尚未突破的侷限性;搭橋手術是血運重建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繞過冠狀動脈的狹窄部位,搭建一條新的通路,這對長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開胸手術和心臟停跳所帶來的風險卻始終是困擾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難題。
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特別針對的患者人群,患者的發病情況越單純,治療起來也越輕鬆,可是冠心病雖然常見,但並不簡單,臨床上看到的冠心病患者往往是多病齊發,錯綜複雜,譬如面對冠狀動脈多支病變又伴有其它併發症的時候,任何一種方法都很難既準確到位又不傷筋骨地解決問題。
介入+手術,開啟雜交新模式
在冠心病治療的實踐中,我們發現,介入手術和外科手術並不衝突,如果配合得當,往往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效果。譬如從理論上講,在冠狀動脈三支血管都發生病變的時候,搭橋手術是最適宜的治療方法,然而對於老年人或者是伴有腎病、糖尿病等併發症的這類高危患者來說,搭橋手術本身就是另一個高危因素。手術治療,患者體質承受不了風險,介入治療,又無法實現三支血管同時通暢,這時候冠心病雜交手術這種新興模式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一方面,可以在外科容易操作的部位,同時也避免了心臟停跳帶來的風險和併發症,手術的風險也能夠降到最低,患者同時也獲得了最大的受益。
雜交手術在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不管對醫生還是患者,這種多科室合作的模式的確能夠事半功倍地解決很多單方面無法克服的侷限,同時,越是複雜的疾病,就越需要多元化的治療思路和手段來尋求突破。當然,雜交模式的興起並不代表原來的治療手段會被替代,正如之前所說,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它特別針對的患者人群,所以臨床上依然是對症論治,合適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