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8 16:51

  導讀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克隆性漿細胞異常增殖的惡性疾病,是血液系統第2位常見惡性腫瘤,多發於老年人,目前仍無法治癒。隨著新藥不斷問世及檢測手段的提高,MM的診斷和治療得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因此每兩年一次的中國MM診治指南的更新對於提高我國MM的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臨床表現

  MM常見症狀包括骨髓瘤相關器官功能損害的表現,即"CRAB"症狀(血鈣增高,腎功能損害,貧血,骨病,具體指標詳見診斷標準),以及澱粉樣變性等靶器官損害相關表現。

  2、診斷標準、分型、分期

  (1)檢測項目(表1)

  對於臨床疑似MM的患者,針對MM疾病要完成必需項目的檢測,有條件者可進行對診斷病情及判斷預後具有重要價值的項目檢測。

  (2)診斷標準

  綜合參考WHO、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及國際骨髓瘤工作組(IMWG)的指南,診斷有症狀骨髓瘤(活動性骨髓瘤)和無症狀骨髓瘤(冒煙型骨髓瘤)的標準見表2和表3。


  (3)分型

  依照異常增殖的免疫球蛋白類型分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輕鏈型、雙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每一種又可以根據輕鏈類型分為κ型和λ型。

  (4)分期

  按照傳統的Durie-Salmon(DS)分期體系和國際分期體系(ISS)進行分期(表4,表5)

  3、鑑別診斷

  MM需與可出現M蛋白的下列疾病鑑別:意義未明的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MGUS)、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冒煙型WM及IgM型MGUS、AL型澱粉樣變性、孤立性漿細胞瘤(骨或骨外)、POMES綜合徵、反應性漿細胞增多症(RP)、轉移性癌的溶骨性病變、漿母細胞性淋巴瘤(PBL)等。

  4、MM的預後判斷

  MM在生物學及臨床上都具有明顯的異質性,這使得其療效及預後方面差異極大。預後因素主要可以歸為宿主因素和腫瘤特徵兩個大類,單一因素通常並不足以決定預後,需要多因素聯合應用對患者進行分期和危險分層,尚有許多在探索中的其他預後因素。

  MM預後分期各體系中,Durie-Salmon分期主要反映腫瘤負荷;ISS主要用於判斷預後;R-ISS是新修訂的用於預後判斷的分期系統,其中細胞遺傳學以及乳酸脫氫酶是獨立於ISS之外的預後因素,因此R-ISS具有更好的預後判斷能力,對MM患者的預後區分更加清晰有效。此外,Mayo骨髓瘤分層及風險調適治療(Mayo Stratification of Myeloma And Risk-adapted Therapy,mSMART)分層系統也較為廣泛使用,它是Mayo診所最初在2007年提出,以細胞遺傳學檢測為基礎,希望有助於治療方式的選擇,目前已更新至2013版(表6)。2014年IMWG共識中聯合應用ISS和熒光原位雜交(FISH)結果對患者進行危險分層(表7)。

  除某些特殊情況外,目前仍無確切證據顯示可以根據危險分層調整治療。隨著治療選擇的增多,未來的情況將更加複雜,在臨床實踐及研究中應用標準化、統一的分期分層體系,並使之進一步優化,才能最終達到個體化治療。

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5年修訂)(上篇)相關文章
血清遊離輕鏈(FLC)此新型檢測技術,國際以廣泛提倡,我科從2013年10月在國內首先開展此項檢查,為臨床提供極大的幫助!sFLC具有以下優點:1、血清遊離輕鏈κ/λ比值異常可作為判斷良惡性漿細胞病的重要標準。其測定比普通M蛋白鑑定、血清蛋白電泳、尿輕鏈更敏感能更早的發現治療效果及疾病的復發;2、在疾病復發早期,骨髓活檢可能只有5%的漿細胞,X線和MRI掃描無變化,而遊離輕鏈濃度升高是腫瘤復發的
發布於 2023-02-18 17:11
0評論
近年來,黑色素瘤的臨床治療方面取得了數次突破性進展,黑色素瘤已經成為所有惡性腫瘤當中,治療模式變化最快的惡性腫瘤。為適應黑色素瘤治療迅猛快速的發展,並使我國黑色素瘤的臨床實踐更加規範和國際化,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經多學科專家討論並反覆廣泛徵求意見,更新並增添了較多內容,編定了《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5版)》,希望為我國廣大臨床腫瘤醫師提供最新,最實用可行的循證醫學證據指導臨床實踐。具體更新內
發布於 2022-12-14 13:28
0評論
英國國家衛生保健優化研究所(NICE)發佈草案指南,推薦楊森旗下萬珂(硼替佐米)用於某些最新確診的多發性骨髓瘤。在一項最終評估判定(FAD)中,NICE推薦萬珂與地塞米松,或與地塞米松及沙立度胺聯合用於無既往治療史的多發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誘導治療。在英國每年大約有4700人被確診患有多發性骨髓瘤,發病年齡通常在65歲以上。NICE行政長官AndrewDillon對草案建議進行了評價,指出目前尚未有
發布於 2023-03-22 20:01
0評論
來自第56屆美國血液病學會(ASH)年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聯合療法中加入卡非佐米治療復發多發性骨髓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療效”。接受卡非佐米的患者和只接受來那度胺、地塞米松的患者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26.3個月和17.6個月(P=.0001)。這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州梅約診所的A.KeithStewart博士在新聞發佈會上說:“聯合療法組的無進展生存期獲益非常可觀
發布於 2023-02-18 17:41
0評論
多發性骨髓瘤(MM)是第二常見的血液系統腫瘤(佔10%-15%),佔血液系統腫瘤死亡人數的15%-20%。隨著對骨髓瘤發病機制的進一步認識,其治療方法也有了新的進展。雖然骨髓瘤目前仍無法治癒,但目前的治療方案可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新確診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達5年左右。本文綜述了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診療進展。1、何謂骨髓瘤?高危人群有哪些?在骨髓瘤中,骨髓瘤漿細胞在骨髓浸潤併產生單克隆蛋白,此蛋白在血液
發布於 2023-03-22 19:46
0評論
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不可治癒的惡性漿細胞疾病。雖然靶向治療及幹細胞移植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MM完全緩解(CR)率及延長了總生存期,但MM治療效果難以長期維持。初治MM患者即使經過有效的化療和幹細胞移植,仍會復發,並最終進入難治階段。復發、難治MM治療緩解率低,中位生存期短,嚴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如何為復發、難治MM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仍然是一大難題。現就復發、難治MM診療過程中相關的要點進
發布於 2023-03-22 20:11
0評論
本屆ASH年會關於MM一線治療的進展主要是硼替佐米(萬珂)在MM一線治療的長期隨訪結果,特別是VMFF-VT方案的隨訪更新及硼替佐米在維持和序貫治療中的價值。1、VMpT-VT方案的長期隨訪結果一項GIMEMA多中心、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比較兩組方案對65歲以上新診斷MM的療效。一組為VMP(硼替佐米、美法侖、潑尼松)誘導,另一組為VMPT(硼替佐米、美法侖、潑尼松、沙利度胺)誘導+VT維持2年
發布於 2023-03-27 11:51
0評論
近10年來,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已經從之前的3年左右提高到5-7年,甚至有的病人可以到10年以上。但所有的患者都存在復發的可能,那麼怎樣早期發現復發,甚麼情況下需要進行積極地治療甚麼情況下僅僅需要密切觀察或給予緩和的治療呢?首先,在處於緩解狀態時進行規律地複查是非常重要的,一般2-3個月進行復查一次。其次,如果指標有升高,同醫生細緻地探討是否需要立刻治療。如
發布於 2022-12-25 08:45
0評論
2012年,有三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報道來那度胺(Revlimid)維持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可帶來無進展生存期的顯著延長。其中兩項試驗檢驗了幹細胞移植後來那度胺維持治療的療效,另一項則探討了以melphalan為基礎的傳統療法之後維持治療的療效。一項在美國進行的移植治療後研究發現總生存期有改善,但其他試驗中未見生存獲益。所有三項研究均顯示第二癌症的發生率有明顯增加。上述研究成果的發表引發了一些爭議。
發布於 2023-03-22 19:51
0評論
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其典型症狀是骨痛,剛開始時疼痛往往比較輕且呈間歇性和遊走性,晚期疼痛加重。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建議多食用有抑制骨髓增生作用的食品,如海帶、紫菜、裙帶菜、杏仁等。 如果患者同時伴有貧血、骨折、脾腫大等症狀,應多食用紫菜、韭菜、山楂、海蜇、鱉肉、核桃、蟹、蝦、豬肝、芝麻、海鰻等食物。有腎功能損傷者,應低鹽飲食;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原發性血小
發布於 2024-02-05 01: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