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體是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兩種)的血清標誌物。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SMA)以及抗肝腎微粒體Ⅰ型抗體(anti-LKM1)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標誌性抗體,抗線粒體抗體(AMA)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的標誌性抗體。但這些抗體滴度測定與疾病的活動無關,也不具備預測治療結果的能力。具有預測意義的血清標誌物能通過早期診斷、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指導撤藥時機等來改善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療策略, 本文對這類自身抗體的研究進展進行總結。
1、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有預測意義的標誌物
(1)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antibodies to Soluble Liver Antigen,anti-SLA)
anti-SLA肝臟特異性抗體,又稱抗肝胰抗原(LP)抗體。檢測方法包括放射配體測定、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蛋白印跡法以及免疫沉澱反應,根據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做出的臨床和流行特徵評估可能有所不同,其中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anti-SLA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於ELISA。
anti-SLA可存在於ANA、SMA 、anti-LKM1陰性患者中,定義為一組特殊類型的AIH(既往稱Ⅲ型AIH)。anti-SLA 與遺傳基因DRB1*0301相關,anti-SLA陽性的Ⅰ型AIH患者與ANA、SMA陽性者相比HLA DR3的表達率更高(79% vs 50%, p = 0.02)。anti-SLA陽性患者多具有嚴重的肝組織損傷、需要更長期的維持治療以及撤藥後再度惡化率、肝衰竭和肝移植率高的特點。
(2)抗肌動蛋白抗體(antibodies to actin,anti-actin)
anti-actin是抗平滑肌抗體(SMA)的一種亞類。檢測方法有間接免疫熒光法、對流免疫電泳法、ELISA和肌動蛋白-肌球蛋白功能檢測。不同檢測方法其預測價值亦有區別。
間接免疫熒光法測定出的anti-actin陽性的AIH兒童患者,多具有藥物治療依賴性、易進展為肝衰竭和肝移植需求率高的特點。anti-actin陽性成人患
者,發病年齡早、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較差,肝衰竭死亡率和肝移植需求率均高於抗核抗體陽性患者(19% vs 0%,P=0.03)。此外,若同時存在針對肌動蛋白和α輔肌動蛋白的免疫反應,則提示患者有嚴重的臨床或組織學疾病。
(3)抗肝細胞溶質抗原Ⅰ型抗體(anti-liver cytosol type 1,anti-LC1)
anti-LC1的靶抗原為亞胺甲基四氫葉酸環化脫氫酶(FTCD),是葉酸代謝中具有雙重功能的酶,常與anti-LKM1同時存在,是Ⅱ型AIH的標誌物,主要存在於兒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年齡<20歲)。檢測方法包括間接免疫熒光法、對流免疫電泳檢測、免疫沉澱反應、蛋白免疫印跡法和ELISA。
anti-LC1陽性提示AIH患者可能存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肝炎及進展性肝硬化,它可以是急性、急性重症、慢性肝炎兒童患者中唯一的血清標誌物。anti-LC1對診斷ANA、SMA及anti-LKM1陰性患者有重要意義,該類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反應較好。Anti-LC1可與SMA、ANA同時存在於AIH患者中,也可在12%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檢測到。
(4)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抗體(anti-asialogly coprotein receptor,anti-ASGPR)
anti-ASGPR的檢測方法有ELISA和放射免疫過濾法。其中以人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為底物的ELISA檢測的anti-ASGPR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但由於靶抗原的萃取以及配套試劑缺乏,使其應用受限。近年來開發的基於兔抗原的便捷、有效的ELISA試劑診斷AIH的敏感性為78%,特異性為99%。
anti-ASGPR可存在於傳統抗體陰性的AIH患者中,ASGPR在細胞凋亡時的表達增加,且在肝小葉門靜脈周圍即界面性肝炎的特徵性組織學區域呈高密度表達,提示其與肝細胞壞死及界面性肝炎相關。anti-ASGPR陽性的患者有較高的血清γ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水平以及撤藥後複發率(88% vs 33%,P=0.01)。anti-ASGPR與疾病的組織學活動性相關,可通過測定anti-ASGPR經糖皮質激素治療後是否持續存在來反映患者對激素治療的反應情況。在治療過程中,anti-ASGPR消失提示撤藥後病情緩解, anti-ASGPR持續存在或再次出現提示疾病復發,這一特點提示anti-ASGPR有用於判斷撤藥時機的潛力。
(5)抗染色質抗體(antibodies to chromatin ,anti-chromatin)
anti-chromatin在活動性AIH患者中的檢出率比非活動性患者高(32% vs 19%,P=0.01),陽性患者撤藥後複發率也較高(91% vs 66%,P=0.01)。anti-chromatin陽性的AIH病例中94%同時存在ANA,但存在ANA的病例中僅68%同時存在anti-chromatin,提示 anti-chromatin可用於篩選ANA陽性患者中存在治療依賴且病情較重的一組亞群。anti-chromatin預測撤藥後再度復發的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為100%,敏感性僅為42%,與其他預測性標誌物一樣,其對撤藥後復發的陰性預測值不高,僅為22%,而anti-SLA為17%,anti-actin為22%。anti-chromatin陽性提示AIH炎症活動、病情較重及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較差。
(6)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ntibodies to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
anti-CCP是預示類風溼性關節炎(RA)進展期及侵蝕性關節疾病的指標, 通常用ELISA進行檢測,可出現在9-11%的AIH患者中,其中75%的患者不合並存在RA,這些病人可在以後發展為RA,但在短期內更易發展為肝衰竭和肝硬化。anti-CCP陽性的AIH患者肝硬化的發生率顯著增高(47% vs 20%,P=0.01),其中合併RA者幾乎100%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的發生率也較高(25% vs 9%,P=0.04)。大部分anti-CCP陽性的AIH患者還存在其他的自身抗體,包括抗染色質抗體(60%),抗肌動蛋白抗體(90%),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27%)和類風溼因子(56%)。自身免疫在高反應狀態時可通過表位擴展和分子模擬作用產生多種自身抗體,進一步加重免疫紊亂以及導致侵襲性肝炎的發生,而anti-CCP或可作為該過程的標誌物 。基於該假說,推測anti-CCP可能是免疫紊亂致病過程中的多種表達產物中的一種。
(7)抗肝腎微粒體Ⅲ型抗體(anti-liver 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3,anti-LKM3)
anti-LKM3靶抗原是UDP-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GT),是目前針對UGT和細胞色素P450的抗體家族中最受關注的成員。anti-LKM3存在於13%的慢性丁肝、8%的Ⅱ型AIH和少數乙肝患者中,與anti-LKM2不同,anti-LKM3可反映病毒介導的對微粒體酶系統的自身免疫反應,而與藥物毒性無關。雖然anti-LKM3在Ⅱ型AIH中的預測價值尚不清楚,但其與病毒性肝炎以及肽轉換過程中的經典酶系統相關,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自身免疫反應、分子模擬和疾病加重的致病機制。
2、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中有預測意義的標誌物
(1)抗Sp100抗體(anti-Sp100)
anti-Sp100又稱為抗多核點抗體(anti-MND)。其診斷PBC的敏感性為27%,特異性為94%,且對於AMA陰性的患者anti-Sp100對診斷PBC意義更大。anti-Sp100的預測價值遠不及其診斷價值,它多出現在PBC的高齡患者中且與高血清γ球蛋白濃度有關,經過24周的定期觀察發現其與PBC肝組織病變的快速進展有關。對線粒體丙酮酸脫氫酶E2亞單位反應的T細胞與Sp100和gp210有交叉反應性,該交叉反應提示分子模擬可致敏T細胞而衍生自身免疫反應。線粒體抗原和Sp100抗原的分子模擬現象中還包括細菌抗原,反覆尿路感染而無肝病的女性患者可同時表達AMA和anti-Sp100,且存在反覆尿路感染的PBC患者中anti-Sp100檢出率遠遠高於無反覆尿路感染患者(74% vs 5%)。
(2)抗gp210抗體(anti-gp210)
anti-gp210是抗核膜抗體的一種,存在於16%~25%的PBC患者中,已建立應用基於重組gp210融合蛋白的ELISA檢測方法,對AMA陰性PBC患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可與anti-Sp100同時存在。其靶抗原為核孔蛋白,核孔複合體具有將核質轉運至細胞質及維持細胞功能的作用,從理論上分析,該位點受損可直接影響細胞功能並加重病情,因此anti-gp210跟anti-Sp100相比與PBC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具有更為緊密的相關性。anti-gp210與嚴重的界面性肝炎和小葉炎症有關,陽性提示易進展為肝衰竭或有較嚴重的膽汁淤積和肝功能損害,預後不佳。抗gp210抗體陽性者經過熊去氧膽酸(UDCA)治療後,有效者該抗體可轉為陰性,因此也可通過檢測病程中gp210抗體的表達變化來預測UDCA對PBC的治療效果。
(3)抗著絲點抗體(anti-centromere)
抗著絲點抗體靶抗原為80kDa的著絲點蛋白B,存在於9%~60%的PBC患者中,主要應用ELISA進行檢測,檢出率根據PBC患者是否合併有系統性硬化、乾燥綜合徵、CREST綜合徵或其他自身免疫異常而有所不同。因抗著絲點抗體還可存在於各種風溼病、慢性乙肝和AIH中,故診斷PBC的特異性不高。抗著絲點抗體陽性的PBC患者與陰性患者相比更易進展為肝衰竭(48% vs 26%,隨訪8.9年後)、擁有更高的鹼性磷酸酶水平[24]、更嚴重的膽管損傷以及更高的門脈高壓發生率。
3、血清標誌物用於疾病預測的侷限性與展望
血清標誌物用於疾病預測的侷限性主要有:①臨床應用中對標誌物的過度解釋。自身抗體並不一定是致病的原因,且在許多病例中並不具備疾病特異性,在使用這些血清標誌物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後時必須緊密結合臨床,它們的意義主要在於提高思想上的警惕性而非修改治療方案。②血清標誌物的陰性預測值較低。③血清中抗體的濃度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相關,而標誌物的消失並不代表疾病好轉。④缺乏標準化的檢測方法,且標誌物檢測為陽性的最低濃度還未確定,許多檢測方法只能在研究機構中應用。
進一步闡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病機制以發現更具優勢的血清標誌物,或可提高其對疾病嚴重程度和預後的陰性、陽性預測值。同時,隨著遺傳因素和個體差異對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特點的影響的進一步闡明,自身抗體聯合遺傳等因素分析將可更好地為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反應提供預測。此外,由於患者的病情受遺傳、年齡、是否合併其他自身免疫病、治療策略和疾病分期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單個血清標誌物的檢測只能反映一種致病因素。因此聯合檢測並分析一系列相關的血清標誌物,並建立遺傳、年齡、疾病分期等影響因素的換算方法,可在將來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疾病預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