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19 17:51

  病例討論-1

  《肝門膽管癌一例》

  患者男,54歲,主訴:皮膚、鞏膜黃染3周。入院後行PTCD減黃,總膽紅素由362umol/L降至234umol/L後下降緩慢,查上腹部增強CT:肝右葉肝內膽管置管引流術後;膽總管結節,考慮肝總管癌可能;慢性膽囊炎。MRCP:肝總管起始部佔位伴肝內膽管明顯擴張,考慮惡性可能;慢性膽囊炎。並行肝臟3D動態成像檢查,提示肝門膽管癌。提請討論手術時機和手術方式。

  主任:通過3D動態重建技術可清晰顯示病灶位置及其與血管、膽道之間關係,並可評估各肝葉體積,此患者若行右半肝切除殘餘肝臟體積約45%,應可承受手術。

  主任:藉助新成像技術可明確腫瘤分型,此患者累及左肝管,應為肝門膽管癌Ⅲb型,手術方式若採用半肝切除對肝功能要求高,術前應充分減黃,最佳時機在膽紅素降至正常以後。請教介入科,能否調整PTCD管位置,以求左右肝管均得到充分引流?

  醫師:考慮到此患者左右肝管尚互相交通,故PTCD管放置於右肝管內,目前黃疸指數下降至234umol/L後進入平臺期,提示左肝管引流效果欠佳,可將PTCD管通過左右肝管之間通道送入左肝管內,但有觸碰腫瘤引發出血及腫瘤播散可能,故考慮再次行PTCD術,再置管一根入左肝管內引流減黃。

  病例討論-2

  《十二指腸乳頭佔位一例》

  患者男性,56歲,因“間斷髮熱半年,發現十二指腸乳頭佔位3天”入院,胰腺CT平掃+增強:十二指腸乳頭腫瘤可能;肝臟多發囊腫;慢性膽囊炎;脾臟多發鈣化灶;左腎囊腫。MRCP:膽囊腫大、膽總管上段擴張,肝內膽管輕度擴張,主胰管擴張,肝臟多發囊腫。胃鏡:食管中斷憩室、慢性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乳頭稍膨大,活檢提示:十二指腸乳頭腺瘤。CA19-9:129.70 u/ml,餘腫瘤標誌物正常。

  主任:十二指腸乳頭佔位表現多樣,該患者雖活檢提示腺瘤,但存在膽道不全梗阻伴膽道感染,MRCP提示膽胰管擴張,提示惡性可能性大,若行局部切除易導致腫瘤殘餘及復發,故應選擇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教授:同意邵主任觀點,為該患者行十二指腸鏡檢查時,即考慮惡性不除外,故僅取活檢,未做內鏡下切除。


  病例討論-3

  《胰體癌一例》

  患者女,71歲,因“發現胰體尾佔位半年”入院,外院上腹部CT平掃+增強:考慮胰腺體部癌,侵犯脾動脈,伴胰尾周圍淋巴結及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左腎上腺結節,轉移可能。肝右前葉局部脂肪浸潤。肝囊腫。雙腎多發囊腫。PET-CT(2016-01-08):胰體佔位伴FDG代謝增高,惡性病變首先考慮;左腎上腺結節伴囊變,FDG代謝未見異常,良性首先考慮。CA19-9: 1775u/ml,提請MDT討論:1、腫瘤性質 2、患者為高血壓腦卒中後,入院前服用阿司匹林抗凝,圍手術期如何管理?

  主任:該患者診斷考慮胰體惡性腫瘤,手術指徵明確,限期行胰尾癌根治術。左腎上腺遭累及,術中可能需同時切除。腦卒中患者圍手術期抗凝藥物應如何調整?

  教授:腦卒中後1年進入穩定期,即不屬於高危人群,正規服用阿司匹林即可,術前一週停用,過渡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術後2天恢復口服阿司匹林。


  病例討論-4

  《腹腔佔位一例》

  患者女,55歲,因“上腹部不適1周”入院,腹部體徵(-),無黑便病史。胃鏡檢查:淺表性胃炎。腹部核磁:1、後腹膜大血管旁佔位,肝左葉異常信號2、肝右葉多發囊腫。腹部增強CT:1、肝門區胰腺頸部上方(大血管前)佔位病變;胰腺頸部來源類癌?神經源性腫瘤或間質瘤?2、肝左葉及右腎囊腫3、膽囊炎、膽囊結石。血常規、肝功、腎功、生化、凝血指標正常。腫瘤標誌物均不高。提請MDT討論:1、腫瘤來源及性質 2、手術方式。

  主任:腫塊密度較高,呈細沙樣鈣化或瘤內出血可能,動脈期周邊強化,來源尚不明確,可能為肝臟尾狀葉血管瘤,從增強CT上看下腔靜脈被推擠,亦有可能是後腹膜來源腫瘤。

  主任:該患者腫瘤來源不明,術中方可明確。若為尾狀葉佔位,需行左半肝切除術,手術範圍較大;亦有可能為後腹膜神經鞘瘤,因腫塊與下腔靜脈關係密切,術中出血可能性大,術前應充分做好病情告知及備血等工作,手術切口選擇右側肋緣下切口。


  病例討論-5

  《胰尾SPT一例》

  患者女,29歲,因“B超發現胰尾佔位1周”入院,腹部體徵(-),腫瘤指標正常。胰腺CT平掃+增強:胰腺尾部見一類圓形不均勻稍低密度影,邊界清,長徑約4.6cm,增強掃描後不均勻輕中度強化,胰管未見擴張,胰腺周圍脂肪間隙清。考慮實性假乳頭狀瘤可能性大。提請MDT討論:1、診斷 2、手術方式。

  主任:腫塊邊緣延遲強化,內密度不均,周邊脂肪間隙清晰,考慮SPT可能性大,此類患者30-40%合併腫瘤內出血,MRI上表現較為明顯。

  醫師:SPT多見於年輕女性,胰體尾部多見,CT上表現為不均勻強化的囊實性腫塊,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典型的“蛋殼樣鈣化”,手術方式可採用腹腔鏡下切除,因其為低度惡性腫瘤,且極少發生淋巴結轉移,可選擇保留脾臟,若與脾臟血管關係密切難以分離,可採用Warshaw法保脾或改行胰體尾脾切除術。

  主任:SPT是“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的簡稱,因其鏡下腫瘤細胞表現為沿血管排列的假乳頭樣增生而得名,此類患者若出現“蛋殼樣鈣化”提示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本患者不存在。手術方式同意陳丹磊醫師觀點,使用腹腔鏡。


  病例討論-6

  《胰尾佔位侵犯腹腔幹一例》

  患者男性,41歲,因“上腹部疼痛1月”入院,腹部體徵(―)。腹部增強CT:胰體佔位伴後腹膜淋巴結腫大,Ca首先考慮,肝內及右腎多發囊腫。PET-CT:1、胰腺癌,腹膜後受累;2、腦PET顯像未見FDG代謝異常增高灶;3、右上頜竇炎;4、肝臟小囊腫;5、右腎囊腫,左腎複雜性小囊腫;6、脊柱退變,腰5/骶1椎間盤突出。CEA13.47ug/L,CA12541.69U/ml,乙肝大三陽。就診斷和手術方式提請MDT討論。

  主任:從CT片上看,腫瘤已經侵犯腹腔幹、SMV,並部分包繞SMA,是否具有可切除性?

  主任:該患者為胰體癌,腫瘤已侵犯腹腔幹,但根部尚存,可行Appleby手術,通過SMA、GDA及PHA逆流證向肝動脈血流,SMV和PV結合部被腫瘤侵犯,術中可做楔形切除重建,SMA雖被腫瘤包繞,但左側尚有間隙,可將其剝離出來,故此患者即為“邊緣可切除性胰腺癌”,能否順利切除取決於腫瘤本身侵犯血管的程度和手術團隊的經驗。

  病例討論-7

  《梗阻性黃疸一例》

  患者56歲,因“皮膚鞏膜黃染1月”入院,ENBD減黃術後一週,TBIL由218降至166u/ml,本院增強CT提示:胰頭病變伴胰管擴張,考慮胰腺癌可能。

  主任:閱片可發現肝門部靜脈曲張明顯,PV主幹顯示不清,胰頭飽滿,膽胰管擴張,遠端胰腺萎縮,佔位可能性大,腫塊型胰腺炎不排除。

  主任:此患者胰頭腫瘤可能性大,伴有胰頭周圍滲出、炎症,黃疸下降速度慢,肝損較重,血管受侵範圍大,重建困難,可考慮暫留置膽道支架減黃,定期複查,觀察病情變化。

  教授:針對此類患者,通常考慮有手術指徵者不行ERCP放置支架減黃,以免組織水腫造成手術難度增加;而不具備手術指證者可放置膽管支架,改善生活質量。

   病例討論-8

  《胰腺癌一例診治分析》

  醫師回顧了1例胰腺癌患者的診治經過,患者因胰頭癌於長征普四科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後順利出院,正規使用吉西他濱+替吉奧化療,療效佳,目前隨訪5月,無復發轉移徵象。並提出以下MDT討論點:1、術前是否有必要進行PET/CT分期?2、術前進行MRI檢查的價值?3、術前活檢有無必要?4、腫瘤可切除的判定標準。5、該患者是否有必要進行新輔助和輔助化療?6、如何隨訪?

  主任:PET-CT不能取代傳統增強CT,可作為補充,有利於術前分期。MRI與CT各有所長。

  主任:CT考慮胰腺癌患者建議行PET-CT明確是否存在遠處轉移,明確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不建議行新輔助化療,因其主要針對邊緣可切除性胰腺癌。目前研究表明胰腺癌術後應接受輔助化療,可延長生存期。

胰膽腫瘤多學科(MDT)研討會相關文章
消化系統腫瘤是複雜的疾病,需要系統的多學科手段來診斷和治療,目前設計腫瘤治療的方式有手術、化療、放療、介入、射頻等等,這些治療手段何時是最佳時機往往需要良好的多學科團隊來討論,尤其是初始發現腫瘤還未接受治療的患者,首次治療的選擇對預後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選擇何種治療更需要慎重,近些年國內外已經對腫瘤的多學科治療的重要性達成共識,並寫進各種臨床指南。
發布於 2022-12-18 16:25
0評論
日前,膽胰外科主任王教授先後為兩位患者分別施行了機器人輔助下胰體尾切除和機器人輔助下肝葉切除,術後患者均順利康復。一月前,王教授曾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一例並順利康復。這標誌了醫院膽胰外科在王教授的帶領下,已經全面進入了“機器人時代”,可以通過機器人輔助技術完成各種肝膽胰的高難度手術。兩位患者均為女性,一位51歲,因“反覆左上腹痛4年,體檢發現胰腺佔位”入院,通過CT診斷為胰腺體尾
發布於 2023-01-09 07:11
0評論
只有清晰“胰頭癌”概念,弄清楚自己得的是哪種疾病,才能爭取最好的療效。概念:臨床上所謂的“胰頭癌”特指發生於胰頭、十二指腸、壺腹區域的惡性腫瘤,其組織起源複雜(胰腺腺體、胰腺導管、膽總管遠端、十二指腸乳頭、十二指腸、胰頭周圍各種組織,不同來源、不同分化程度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影像特點、治療原則和預後差異很大。難點:由於位置毗鄰,上述腫瘤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相互重疊(梗阻性黃疸+胰頭區域腫塊+CA
發布於 2023-02-21 20:26
0評論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PNET)亞專科/多學科診療團隊正式組建2015年2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多學科診療小組正式成立。其基本組成包括:胰腺外科、腫瘤內科、病理科、放射科、內鏡科、介入科等相關科室。虞先濬教授主持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多學科診療小組成立儀式,倪泉興教授致開幕詞,隨後,龍江副教授和陳治宇教授分別發表了精彩的演講。最後小組內各科專家就多學科小組成員
發布於 2023-02-02 18:17
0評論
膽胰外科,傳統的開腹手術的創傷非常大,腹部切口長達二十釐米以上,術後恢復慢,常常令患者望而生畏。同時,由於膽道和胰腺的解剖位置位於腹腔重要血管周圍,切除難度大,而且切除後需要行膽腸、胰腸、胃腸甚至血管吻合,對吻合的技術要求高,制約了膽胰微創外科的發展。達芬奇機器人的出現,依靠其三維成像,10倍圖像放大,顫動消除技術等,解決了複雜膽胰微創手術的瓶頸。該系統通過遠程的操縱檯、專用的手術器械、高清的腔
發布於 2023-01-09 06:41
0評論
62歲的黃先生是一位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不幸又於一年前發現患上了肝癌。但是,黃先生有嚴重的胃底食道靜脈曲張,多家醫院都因風險太高而拒絕手術,建議保守治療。後經介紹,黃先生來到我的門診諮詢。結合病史和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我決定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方式,先把曲張的胃底食道靜脈離斷,再切除肝癌,最後放置局部化療藥物。如今一年過去了,黃先生的肝癌沒有復發也沒有轉移,肝功能也沒有進一步惡化。一、肝臟腫瘤性
發布於 2023-03-18 09:21
0評論
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亞洲國家其患病率為6%~10%,有上升的趨勢,其疾病負擔也可能隨之增加。2013年美國GERD診治指南將GERD定義為: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口腔、喉部和/或肺引起相應症狀及併發症的一種疾病。進一步強調了GERD的食管外反流。從GERD和哮喘共患率來看GERD食管外症狀的患病率可見一斑。GERD症狀、pH檢查異常、食管炎和食管裂孔疝在哮喘患者中分別佔59.2%、50
發布於 2022-10-03 22:05
0評論
膽胰惡性腫瘤包括膽管癌、膽囊癌和胰腺癌,由於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均已是中晚期,所以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僅為5%,被稱為是“癌中之王”。但是研究表明早期的膽胰惡性腫瘤手術切除率可大於60%,5年生存率大於50%,究竟是甚麼導致了膽胰惡性腫瘤早期診治的困難?是甚麼使得“癌中之王”長期以來難以被攻克?患者看病就醫過程中又存在著哪些常見的誤區呢?1、自以為小病膽管癌、膽囊癌和胰腺癌的早期症狀均不明顯,甚至可
發布於 2023-01-09 06:01
0評論
胃腸道間質瘤胃腸道間質瘤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大部分發生於胃和小腸,轉移灶主要在肝和腹腔。無特異性臨床表現,病程可短至數天長至20年,常見症狀有腹痛、包塊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腸道梗阻等。推薦用於GIST鑑別診斷的免疫組化抗體包括:DOG1、CD117、CD34、α-SMA、desmin、蛋白。推薦檢測KIT、PDGFR基因(KIT的突變類型有4種,外顯子9(10.3%),外顯子11(87
發布於 2023-02-02 06:47
0評論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疾病的治療向專業化和一體化發展,倡導專病專制的新型模式下,改善患者的就醫質量,使患者的診治方便和有效。打破以往行政科室的格局,以腦血管介入治療技術為核心,組建的一支新型的醫療團隊。依託傳統的介入影像、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臨床實體,將腦血管疾病診治專業人員優化組合,將影像診斷、微創介入和神經臨床有效的結合,充分發揮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腦血管影像檢查和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在腦
發布於 2023-03-14 09: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