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3 00:11

  前言:轉載的這篇文章是我國清末民初著名的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張山雷先生的文章。張先生(1873---1934年),江蘇嘉定人(今屬上海市),稟賦聰穎,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精於樸學訓詁。因母病風痺,常延醫服藥而棄儒習醫,專研歷代醫籍,隨明醫學習,醫道漸精。先生對臨床各科及診斷、藥物均有深厚的造詣,在國內有“三張三達”的美譽。
  論醫學之不可淺嘗
  學問之道無止境焉,得尺則尺,得寸則寸。六藝之術,百工之伎,以及蠶桑農圃之實業、聲光化電之專科,習一藝焉而胥足以自立。在得其精者,利物濟人,且足以沾溉後學;伎得其粗者,量能任事,亦可以餬口營生。若必執常人而責之以登峰造極、迥異庸流,則物理無窮,百年苦短,自有未易言者。此凡百學術,就淺就深,見仁見智,皆當聽諸學者之自擇,而不能預設一格,以求其盡臻上乘者也。惟醫之為學則不然。病理之錯綜,本無限量;病情之變幻,奚有窮期?既已伏案研究,懸壺問世,必不能自定程序以宣佈於眾曰:爾但當以吾所已知之病來求治療,而勿以吾所不知之病,困吾且自困也。果其一知半解,粗淺自安,率爾操觚,貿然嘗試,則遇輕證,而恢恢乎遊刃有餘者;將見一大證,而惶惶然不知措手矣。在今日而自信為洞見隔垣者,至明日懦懦焉無可落墨矣,勢必心慌意亂,雜藥亂投,非特借臨床做實驗之場,且已等病軀於習射之鵠。吾知所當者靡,所過者傷,宛轉哀號,不可終日。蓋醫師之筆,信乎揮毫,而病者之命,慘於刀刃,捫心清夜,能不瞿然?且世又有蓋自藏拙者焉,不問病機之夷險,不辨藥味之寒溫,但擇極清淡、極和平者數物,雜湊成方,頓以敷衍。自謂縱不去病,而似此味清於水,力薄如雲,亦萬萬無誤人性命之理。差足以自安簡陋,聽諸公評。此固時下之專長,明賢之慣技,豈不常立於不敗地而斷不授人以口實之資?抑知病魔無中立之理,不退則進,勢有必然。病家,何知?竟以昂藏豈尺之軀,聽命於庸醫腕下,而乃車薪杯水,無濟危艱,抑且坐失事機,靜觀成敗。縱令一擊不中,更訪高賢,亦多蹉跎在前,不易挽救。則疲藥誤之,亦與毒藥殺人,何分梃刃?而況乎一藥有一藥之性情,用非其當,亦必貽禍,徵諸載籍,證以見聞,歷歷可舉。奈何局中人恆聵聵而不知悟,此雖劫運為之,假乎若人,而不在任其咎,竊恐天道好還,出爾反爾,種惡因者,未必有良好之結果也。慨自秦漢已降,等醫藥於卜筮之術,高明者目以小道,薄此不為,而聽其不士不商之流,託辭餬口。斯道之不堪問者,固已二千餘年,究之至理,自在兩間。此學終留天壤,英賢輩出,何代無才?能自得師,其則不遠。果其厚培基礎,取精用宏,而更廣之以見聞、深之以經驗,則臨時診察,有脈可辨,有舌可徵,以兼證為旁參,以形色為實據,縱曰臟腑無語,亦不難了如指掌。飲水上池,又何至盲目盲心,莫衷一是。嗟嗟!當此潮流震撼之秋,竊視吾側者,時時拊其背而扼其腕。實則彼中之學,亦尚在幼稚時代,而後代小子,粗得新學識之皮毛,亦復振振有詞,蔑視國粹而不屑一盼,只因習見夫市上庸流,多無捷驗,乃敢詆其妄肆,智等山膏,庸詎知此理玄微?非埋頭十年者不容置喙耶。願有志之士共勉之。

論醫學之不可淺嘗相關文章
孕婦喝咖啡淺嘗就好 咖啡已是當今人們很流行的飲料,其主要成分為咖啡因,在胃腸吸收很快,並立刻滲透至全身各組織。咖啡因並可通過胎盤影響胚胎和胎兒。通常一杯咖啡含有150毫克的咖啡因,其他如茶、可樂和巧克力等亦含不同量的咖啡因(一杯茶約含40毫克咖啡因,可樂每10盎司含有20毫克咖因),但仍以咖啡含量最高。早期懷孕時,咖啡因的半衰期約3—7小時(半衰期乃指血液中咖啡因濃度,代謝掉一半所需的時間)。到
發布於 2023-05-20 09:57
0評論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是中醫診斷應有的、特殊的內容,它是立法處方的主要依據,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也是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正邪關係,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比如,肝
發布於 2022-11-23 19:01
0評論
有一句常用語說的好,不要重複發明輪子(“Don’tReinventtheWheel”),對醫學而言,既然現代醫學―我們稱之為“西醫學”已經發展的這麼好了,那我們還需要其他的醫學、比如中醫等傳統醫學嗎?當然,如果現代醫學這個“輪子”足夠完美,那我們只需要在這個“輪子”上進行改進就可以了,但是現代西醫學真的很完美了嗎?現代醫學是建立在無限細分、逐漸解析的形而上學的哲學思想上的實踐科學,我們先把人通過
發布於 2022-12-19 22:15
0評論
生物醫學模式下,注重看“病”,少考慮“人”,病人來了,首要就是診斷明確,標籤要貼得對,然後用藥、治療,病的指標改善了,就治好了。但是病人如果還有不舒服,那也沒辦法。“病”已經治好了呀。當然,生物醫學為保護人類健康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許多人因之而受益。但不可否認,許多人在治病的過程中機體正氣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需要康復一段時間,少數人可能會病癒人傷,生命質量大幅下降。而許多疾病只要貼上標籤就是終生
發布於 2023-03-26 07:56
0評論
脾胃論與鼻鼽的相關機制探討脾胃論源於唐宋金元時期的李東垣,稱之為脾胃之父。“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乃傷,百病由生”說明脾胃調和是人體健康之本1。脾胃論是中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的脾胃功能囊括了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精神系統等的功能。“鼻鼽”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記?月令》:“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
發布於 2022-12-16 00:28
0評論
脾胃論源於唐宋金元時期的李東垣,稱之為脾胃之父。“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乃傷,百病由生”說明脾胃調和是人體健康之本1。脾胃論是中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的脾胃功能囊括了現代醫學的消化系統、精神系統等的功能。“鼻鼽”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禮記月令》:“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病》“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癢,而氣噴作於聲也”,其囊括
發布於 2022-11-23 16:11
0評論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DM)重要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由糖尿病引起的腎小球高灌注、高濾過,導致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擴張以及胞外基質增生,臨床逐步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高血壓、高血脂、水腫,並漸進性地、不可逆地出現腎功能損害。現代醫學雖然在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在控制蛋白尿、綜合改善患者症狀、生活質量及延緩腎功能損害等方面,中醫中藥仍具有一定優勢。雖然歷代醫家對本病的病因病
發布於 2023-02-22 19:36
0評論
談到中醫學對卵巢早衰病因病機的種種觀點,經常要引用《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的一段經文。故首先引用這段經文並加以解釋。原文: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譯文:女
發布於 2022-11-29 04:36
0評論
本病是在顏面胸背等處發生炎症性丘疹,擠之有米粒碎樣白色粉質而得名,又名肺風粉刺。現代醫學稱為痤瘡。好發於青年男女,青春期過後大都自然痊癒。【病因病機】本病由於肺經風熱,燻蒸於肌膚或過食油膩辛辣之品,脾胃蘊溼積熱,外犯肌膚而成,此外衝任不調,亦可導致肌膚疏洩功能失暢而發。現代醫學認為本病因皮脂分泌過多,再繼發細菌感染而致。【辨證】皮疹好發於顏面、上胸和肩、背等皮脂發達的部位,初為針頭大小的位於毛囊
發布於 2023-01-18 02:11
0評論
圍絕經期綜合徵也稱為更年期綜合徵,是女性從生育期向老年期過渡的時期,現代醫學一般定義為45-55歲,出現圍絕經期綜合徵的平均年齡為49.5歲。現代中醫將本病命名為“絕經前後諸症”或“經斷前後諸症”,其病因病機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因此,“七七之年”與現代醫學報道的更年期綜合徵平均年齡49.5歲相符。圍絕經期綜合徵作為一種常見病、多發
發布於 2023-03-10 21: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