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肝硬化”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對“肝纖維化”也許未必十分了解。肝纖維化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一種伴發於多種慢性肝病的肝臟病變,是當肝細胞發生壞死及炎症刺激時,肝臟內纖維結締組織異常增生的病理過程。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的某處皮膚出現了破損或傷口,等到傷口長好時就會留下或大或小的疤痕。這種疤痕由纖維組織形成,而結疤的過程就叫纖維化。肝纖維化的過程就類似於結疤的過程,只不過結疤的場所是在肝臟。肝臟因各種原因出現細胞炎症,壞死的肝細胞將被機體清除,肝臟進行自我修復時,就會不斷有纖維組織增生,最終將破壞正常肝組織的結構,形成許多由纖維組織包繞的結節,肝臟質地變硬,就會形成肝硬化。也就是說,肝纖維化實際上是肝臟對各種病因導致組織損傷的修復反應,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臨床病理過程。如不及時治療,則多數患者將進展至肝硬化,進而導致慢性肝功能衰竭、門靜脈高壓等。因此,也可以說“肝纖維化”和“肝硬化”之間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關係。
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當肝臟持續有慢性炎症存在時,多會同時伴有肝纖維化。導致肝細胞慢性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慢性乙型肝炎仍是我國肝纖維化最為常見的病因,慢性丙型肝炎也不少見。這兩類肝炎都因肝炎病毒複製,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使得免疫淋巴細胞在清除病毒時,“誤傷”肝細胞,產生肝臟內炎症,從而誘導了纖維組織增生,致使肝纖維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兩種肝病均可表現為脂肪在肝臟細胞中過度沉積,嚴重時可以出現脂肪性肝炎,如不積極治療,損傷的肝細胞也可刺激肝內纖維組織的大量增生,由肝纖維化發展到肝硬化。其他如藥物性肝病、代謝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或血吸蟲病等,隨著對這些慢性肝病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診斷技術的不斷改進,上述病因所致的肝纖維化在臨床上也將越來越多地被發現。由於每個患者體質情況和發病情況不一樣,纖維化的程度與病情的程度或病程的長短有時並不一定成正比關係。肝癌是各種肝病中最為兇險的疾病,亦常常同時伴有肝硬化。而很多的臨床研究也表明,從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三者存在很強的聯繫。
由於持續進展的肝纖維化最終可導致肝硬化,甚至出現肝臟功能的衰竭、肝癌而危及生命,因此,與大多數疾病的診療一樣,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肝纖維化的重要條件,有助於減輕、逆轉甚至治癒肝纖維化。準確判斷肝纖維化程度是瞭解慢性肝病預後、評價抗纖維化療效和決定治療終點的關鍵環節。但由於肝纖維化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它的診斷目前主要還是依據肝臟組織病理學、影像學(B超、CT等)和血清學檢查。其中,肝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至今仍是診斷肝纖維化,特別是肝纖維化分期的“金標準”。另外,近年來應用於醫療市場的切變彈性探測儀(Fibroscan) 具有無創、快速、簡便、客觀定量等優點,可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瞬時肝臟彈性測定,已成為臨床上診斷肝纖維化的新方法。
10多年前,肝纖維化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但多年來,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證明肝纖維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轉。對於肝硬化患者,抗肝纖維化治療可以減慢疾病發展的速度,延長生命。即使肝癌手術後,也需要通過抗肝纖維化來治療併發的肝硬化。對於肝纖維化的治療,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西藥。我國中西醫肝病研究者近20多年來勤奮挖掘祖國醫學的寶庫,開發了一些預防和治療肝纖維化有效的中藥複方製劑,體現了中醫藥在抗肝纖維化方面的優勢。而針對肝病病因進行的治療也對延緩或減輕肝纖維化起了重要作用,如針對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減少鐵、銅攝入治療以及戒酒、運動、改變生活方式等也可減輕肝纖維化程度。與此同時,科研人員仍在持續不斷地積極探索適用於臨床的抗肝纖維化藥物。
綜上所述,明確肝纖維化的病因並給予有效的病因治療對於阻斷甚至逆轉肝纖維化至關重要,而及早、準確地進行肝纖維化診斷和分期是判斷慢性肝病預後以及評價抗纖維化療效的必要前提。隨著人們對肝纖維化發生機制的深入認識,將會有更多的有效抗肝纖維化的中西藥物、生物藥從實驗室走上臨床。人類戰勝肝纖維化的目標終將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