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不僅影響孕婦的心身健康,而且也會危及胎兒健康。部分產婦往往因產後體弱,活動減少,也容易導致便秘,它不僅會影響產後恢復,更嚴重的是可能造成體內毒素未能及時排出,經哺乳傳遞給嬰兒,影響嬰兒發育。便秘包括排便量少、便意不盡、排便不暢等情況,而孕產期發生的便秘大多屬於功能性便秘,據國外報道患病率在11-38%,並隨著妊娠分期不同而不同。
從理論上講,只要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和粗雜糧,加上力之可行的運動,如散步等,即可克服便秘。然而便秘的發生是有一個過程的,甚至有些孕婦在懷孕前即存在便秘的症狀,過於精細的食物,身體笨重而懶於活動,孕期黃體素分泌增加,使胃腸道平滑肌鬆弛,蠕動減緩,導致大腸對水分的吸收增加,糞便變硬而出現排便不暢,孕後期胎兒和子宮日益增大,對直腸產生機械性壓迫,產婦產傷、飲食結構等因素都可能加重便秘,便秘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及微量元素吸收不均衡,可能引起輕度毒血癥症狀,久之又會導致貧血和營養不良,甚至誘發痔瘡、脫肛。由此可見保持孕產婦排便通暢無憂,較為重要。孕婦除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應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綠葉菜、蘿蔔、瓜類、蘋果、香蕉、梨、燕麥、雜豆、糙米等,少吃或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蠶豆、荷包蛋、粽子、湯圓等。每天起床後空腹飲一杯溫開水,刺激腸蠕動,專家推薦每日攝入膳食纖維25-35g,每日飲水1.5-2.0L同時應確保每天要有足夠的戶內戶外活動,最佳方式是每天散步1小時。睡覺時應儘量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子宮對直腸的壓迫。,一旦發生便秘,切忌胡亂服用瀉藥或開塞露通便,口服潤滑性的瀉藥會影響腸道對營養成分的吸收,特別是維生素K的吸收,嚴重可能導致新生兒低凝血酶原血癥,服用導瀉劑或者開塞露會使胃腸蠕動增強引起子宮收縮,刺激導致流產或早產。
因此,孕產婦的便秘應以預防為主,飲食調整為先,藥物調整輔助,注意謹慎用藥或在醫生的指導下,運用療效可靠、不被人血吸收(無致畸作用)、不被乳汁分泌、耐受性好等藥物如乳果糖、小麥纖維素、太寧栓等治療便秘。孕產婦平時可以做的防治便秘的運動――卡捷運動,如同源於唐朝的中醫又稱之“撮穀道”的提肛運動養生療法,作用強化骨盆底肌肉,利於排便、助產。運動時應徹底放鬆腹肌、腿肌與股部肌肉,收縮肛門,每次堅持10秒鐘或更長,然後放鬆10秒,如此收縮放鬆共3次算1輪,每天最多鍛鍊10輪。(初學者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必過分強調次數,以免導致不必要的盆底肌肉疲勞。)當排便不利的症狀得到控制後,輪次可不再增,但應該繼續堅持每天至少做1輪,或每週3輪,保持盆底肌肉群強勁有力,將有助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