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的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在我國佔70%以上,其次為大動脈炎(約20%)及纖維肌性發育不良(約5%)。腎動脈狹窄是引起高血壓和/或腎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患病率約佔高血壓人群的1%-3%。其中大動脈炎所致的主動脈及腎動脈狹窄是我國年輕人繼發性血管源性高血壓的重要原因。
腎動脈狹窄的診斷
腎動脈狹窄臨床線索:
(1)惡性或頑固性高血壓;
(2)原來控制良好的高血壓變得控制不佳;
(3)高血壓並有腹部血管雜音;
(4)高血壓合併其它動脈硬化的證據,如冠心病、頸部血管雜音、周圍血管病變;
(5)無法用其它原因解釋血清肌酐升高;
(6)ACEI或ARB降壓幅度非常大或誘發急性腎功能不全;
(7)與左心功能不匹配的發作性肺水腫;
(8)高血壓並兩腎大小不對稱。腎動脈狹窄的解剖診斷(多普勒超聲、磁共振血管造影、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和功能診斷(開搏通腎圖、分腎腎小球濾過率、分腎靜脈腎素活性),根據臨床需要選擇。經動脈血管造影目前仍是診斷腎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腎動脈狹窄的治療
腎動脈血運重建,尤其是經皮支架術,是腎血管性高血壓首選的治療方法。對於腎功能尚能維持在正常範圍的一側腎動脈狹窄,可使用ACEI或ARB,維持治療階段要定期測量腎體積及分腎功能,如患腎出現萎縮趨勢或腎功能明顯下降,則應血運重建。雙側或單功能腎的腎動脈狹窄,單用藥物治療療效差,建議進行血運重建治療。大動脈炎及纖維肌性發育不良所致腎血管性高血壓,經皮動脈成形術成功率高,中遠期臨床獲益大。禁用ACEI或ARB的患者,選用CCB和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非特異性血管擴張劑及中樞性降壓藥也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