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2 15:20

  腎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尿液排洩血液中的一些代謝廢物,此外還有調節人體內分泌、造血、調節血壓等作用。腎臟動脈是軀幹主動脈直接分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血管,供應腎臟血運,是供養、維護腎臟的重要途徑。所以,腎臟動脈的狹窄或者閉塞,對腎臟的功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患者會因為腎動脈狹窄而引發高血壓,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高血壓,有時也稱作惡性或者頑固性高血壓。這種高血壓常會高達180、190甚至200mmHg以上,很難用藥物控制。隨後,患者會因為血管逐漸狹窄直至閉塞,導致整個腎臟的功能受到影響,血肌酐升高,甚至會出現腎臟萎縮。

  為甚麼會患腎動脈狹窄?

  腎臟動脈狹窄可以發生於各種年齡人群中,以中老年人為多見。其中中老年人的腎動脈狹窄多是由於動脈硬化引起,而年輕人的腎動脈狹窄多是由於大動脈炎或肌纖維發育不良引起。

  在臨床上因動脈硬化引起的腎動脈狹窄比較多見,病變的特點是動脈硬化斑塊造成了腎動脈狹窄或閉塞。這種病變多數發生在腎動脈開口部位,比較侷限。除此之外,年輕人或者是兒童,可能會由於一種特殊的疾病造成腎臟動脈狹窄,這種疾病在醫學上叫做肌纖維發育不良。

  另一種導致腎臟動脈狹窄的疾病是大動脈炎,多見於青年女性。此外,還有多種原因可以造成腎臟動脈狹窄,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動脈硬化斑塊造成的狹窄。

  腎動脈狹窄對人體會有哪些危害呢?

  輕度的腎動脈狹窄還不至於造成腎臟功能危害。當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一般來說是大於70%的程度,會造成供應腎臟血流的減少,腎臟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狹窄越重,這種影響就越大,對腎臟的威脅就越大。

  另外,當腎臟動脈狹窄到一定程度,腎臟會缺血,導致腎臟會產生一種物質,造成患者的血壓反射性增高,醫學上叫做腎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變化,造成高血壓狀態,嚴重的時候藥物難以控制。在臨床上我們稱為腎性高血壓。因此,腎動脈狹窄有兩大主要危害:一是對腎臟功能本身的影響;二是腎性高血壓。

  在臨床上有過這樣的病例,有些老年人平時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症,卻不注意全身血管的檢查。得了腎臟動脈狹窄沒有及時發現,突然有一段時間,血壓出現了惡性的徵兆,吃降壓藥也不能控制。查體時也僅僅是注意抽血化驗、查肝功等,忽視了對血管的檢查,結果出現腎臟功能的嚴重損壞。血管狹窄越來越重,腎臟也發生萎縮,最後出現尿毒症。

  哪些檢查能幫助確診腎動脈狹窄呢?

  除了高血壓和腎功能變化等臨床症狀可以提示我們想到腎動脈狹窄的可能外,許多病例在得病早期並沒有任何症狀,有時是在體檢中發現有腎動脈斑塊或出現了狹窄。那麼都有哪些檢查能幫助發現或確診腎動脈狹窄呢?

  第一,腎動脈彩超,超聲檢查方便、無創、準確,有經驗的超聲醫生能夠比較精確地判斷腎臟動脈血管的狹窄程度、狹窄的部位、狹窄部位的血流速度、腎臟的大小等;第二, CT血管成像,即通常說的CTA,這個檢查需要使用血管造影劑。

  對腎臟有一定損害,因此,在檢查前後的幾個小時,要大量飲水,多排尿,有助於幫助將造影劑儘快排出體外,從而減少造影劑對腎臟的損害;第三,核磁,核磁血管成像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檢查方法,但核磁的顯影劑對腎臟也有一定的損害,也應該警惕;

  第四,動脈造影,動脈造影是一種有損傷的檢查,需要動脈穿刺、插管,需要在X光機的監視下完成,也需要造影劑,因此這種方法不作為初步的檢查,一般只用於患者準備做球囊擴張或者放支架手術過程中。

  怎樣治療腎動脈狹窄呢?

  腎臟動脈狹窄,治療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外科干預的方法,就是採取外科手術或血管腔內介入治療(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另一類,就是服用藥物的保守治療。怎麼來選擇這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呢?原則是:第一,腎動脈狹窄程度;第二,腎臟功能受影響程度;第三,高血壓程度。

  目前認為,腎動脈狹窄程度達到70%以上就需要進行外科干預治療。否則,狹窄程度進一步加重,必然會嚴重影響腎臟血流供應,導致腎功能的損害,並引起嚴重的高血壓等。如果腎動脈狹窄的程度比較輕,狹窄程度不到70%,腎血流量影響不大,可以密切地觀察,通過服用藥物來控制。

  造成腎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因此在治療上也要服用一些控制動脈硬化進展的藥物,比如,控制血脂、抗血小板等,同時要戒菸,控制高血壓、高血糖等誘發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健康合理飲食、避免食入對腎臟有損害的食物或者藥物等。

  腎動脈狹窄外科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微創的血管腔內治療,就是通常所說的腎動脈支架。放支架的目的,是把狹窄的部位通過一個特殊合金的支架撐開,恢復腎臟的有效血流,實現治療腎臟動脈狹窄的目的。這種治療方法創傷很小,通常選擇在股動脈做動脈穿刺,通過導絲、導管把支架輸送到病變的部位,並通過球囊擴張將支架牢固貼合支撐在腎動脈狹窄的部位。手術創傷很小但技術要求高。

  另一類外科治療就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需要有經驗的血管外科醫生操作。手術是一個創傷比較大的治療方法。通過直接剝除腎動脈狹窄部位的斑塊,或通過血管旁路,藉助人體自身的靜脈或人工血管,移植到腎動脈狹窄病變的兩端,一端接到主動脈上,另一端接到腎動脈上。由於腎臟位置較深,手術治療創傷較大,通常在不適合做微創腔內治療時才使用手術治療。

  腎動脈支架後需要注意甚麼?

  腎動脈支架後並不是進了保險箱,還是需注意許多問題的:

  ①繼續堅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治療動脈硬化、大動脈炎等;

  ②堅持用藥,除了治療原發病藥物以外,還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防止支架出現再狹窄和血栓形成;

  ③繼續控制高血壓和保護腎臟;

  ④一定要定期複查,及時瞭解腎臟支架的通暢情況和腎功能的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防後患。

  小結

  腎動脈狹窄是導致高血壓與腎功能損害的“隱匿殺手”,但是,只要我們瞭解這個“殺手”的特點,就能早期發現腎動脈狹窄,及時治療,保護我們的腎臟功能。

腎動脈狹窄的危害有哪些?相關文章
一、腎動脈狹窄的病因:①大動脈炎:國內腎動脈狹窄最常見的病因。病變累及動脈全層,以中膜最重;腎動脈病變多位於腎動脈開口部或近段,呈向心性侷限縮窄,亦可呈串珠狀狹窄和擴張並存,側枝循環較廣泛。多見於青壯年女性,近90%病例在30歲以下。②動脈粥樣硬化:為國外最常見病因,在我國佔第二位。老年男性多見,狹窄多位於腎動脈開口處(2cm內)多發,多累及雙側。③纖維肌結構不良:腎動脈狹窄主要發生於中1/3-
發布於 2022-11-30 00:01
0評論
腎動脈狹窄的病因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病因,在我國佔70%以上,其次為大動脈炎(約20%)及纖維肌性發育不良(約5%)。腎動脈狹窄是引起高血壓和/或腎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患病率約佔高血壓人群的1%-3%。其中大動脈炎所致的主動脈及腎動脈狹窄是我國年輕人繼發性血管源性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腎動脈狹窄的診斷腎動脈狹窄臨床線索:(1)惡性或頑固性高血壓;(2)原來控制良好的高血壓變得控制不佳;(3)高血壓
發布於 2022-10-08 04:03
0評論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就診醫院等):糖尿病史八年,一直未用藥,通過飲食控制(菸酒一直未斷)。前兩個月查出糖尿病併發雙下肢動脈硬化和腎動脈狹窄。半個月前在醫院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這半個月來在家裡縣醫院進行藥物治療(擴血管降血糖)。關於腎動脈狹窄能否不做支架,改做保守治療。回覆:    腎動脈狹窄是否手術治療主要看兩方面,一是需不需要手術,二是能不能手術。是否需要手術主要看是否高血壓藥物控制不
發布於 2022-10-01 16:09
0評論
腎動脈狹窄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約佔高血壓總人數的1%,嚴重的腎動脈狹窄可以導致進行性腎損害,甚至腎功能喪失。多年來,腎動脈移植是獲得血管重建的唯一手段,但外科手術具有明顯的病理改變(移植血管血栓形成和腎切除的發生率為1.5%~4.5%)和術後病死率2%~3%。自1978年Gruentzig等應用球囊成形術已成為替代外科治療,且有相同的外科治療效果和較少的併發症。顯示較高的再通率和滿意的效
發布於 2023-02-06 17:52
0評論
1、頸動脈狹窄的原因主要有哪些?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約佔90%以上。此外,還有大動脈炎、外傷和放射性損傷等少見原因。2、頸動脈狹窄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中、老年人,常伴存著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頸動脈炎造成的頸動脈狹窄多見於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損傷或放射引起的頸動脈狹窄,發病前有相應的損傷或接受放射照射的病史。3、頸動脈狹窄的分類臨床上依據頸動
發布於 2023-01-25 03:37
0評論
高血壓的原因很多,自從1934年Gold-blatt經動物實驗證實腎動脈供血不足也會引起高血壓以來,這種類型的高血壓――腎動脈缺血性高血壓才逐漸受到重視,隨著各項新檢查方法的開展以及有關基礎理論的提高,這類高血壓漸漸揭開了其神秘的面紗。如今,通過手術治療,能徹底治癒腎動脈缺血性高血壓。腎動脈缺血性高血壓的病因病因在於腎動脈直接或間接受病變侵犯或壓迫而造成狹窄或閉塞。根據其病理變化,最常見的原因有
發布於 2023-03-07 04:51
0評論
腎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尿液排洩血液中的一些代謝廢物,此外還有調節人體內分泌、造血、調節血壓等作用。腎臟動脈是軀幹主動脈直接分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血管,供應腎臟血運,是供養、維護腎臟的重要途徑。所以,腎臟動脈的狹窄或者閉塞,對腎臟的功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首先,患者會因為腎動脈狹窄而引發高血壓,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高血壓,有時也稱作惡性或者頑固性高血壓。這種高血壓常會高達180、
發布於 2022-12-22 14:30
0評論
頸動脈狹窄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中尤以動脈硬化狹窄性病變為主要原因。頸動脈狹窄可導致約20%的腦卒中,而後者是當今世界人類死亡第三大因素,僅次於心血管病和腫瘤,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簡單的一個動脈狹窄怎麼會導致偏癱、失語、失明等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呢?下面我們將揭開頸動脈狹窄蠶食動脈管腔、鯨吞神經系統功能的神秘面紗。頸動脈狹窄的病理:1、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前者包括:年齡、性
發布於 2022-12-22 03:45
0評論
1月18日電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醫院腦血管造影室裡,成功接受介入手術的陳某迎來了新生。陳某的病情兇險、複雜,供應生命中樞─腦幹的兩條椎動脈都發生了嚴重的病變,右側椎動脈顱內段堵塞,左側椎動脈顱內段99%狹窄。按照常理醫生一般會選擇手術風險較小的左側,畢竟只要有一根椎動脈的存在也能為患者帶來不錯的療效。然而在第一次介入手術過程中,經驗豐富的神外科主任醫師萬傑清發現了一個隱患:患者左側椎動脈的狹窄
發布於 2023-01-10 02:41
0評論
大腦的血液絕大部分來自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頸動脈狹窄的罪魁禍首,粥樣斑塊的表面是一層纖維帽,中間是膽固醇結晶和壞死物質。粥樣斑塊形成後不斷增大,最後纖維帽破裂,斑塊向一座活火山,不斷有碎屑向外噴出。破裂的纖維帽表面極易形成血栓並且在血流衝擊下非常容易脫落。那麼頸動脈狹窄和小中風又有甚麼關係呢?很早以前人們一直認為中風是由大腦內部的血管出了問題而引起的。50多年前,醫學界開始認識到頸動脈狹窄
發布於 2023-01-27 01:0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