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動脈狹窄是繼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原因,約佔高血壓總人數的1%,嚴重的腎動脈狹窄可以導致進行性腎損害,甚至腎功能喪失。
多年來,腎動脈移植是獲得血管重建的唯一手段,但外科手術具有明顯的病理改變(移植血管血栓形成和腎切除的發生率為1.5%~4.5%)和術後病死率2%~3%。自1978年Gruentzig等應用球囊成形術已成為替代外科治療,且有相同的外科治療效果和較少的併發症。顯示較高的再通率和滿意的效果,另外,對於腎血流被腎動脈斑塊阻斷的病人,動脈球囊成形術並不令人滿意的原因在於病變具有堅硬的或彈性回縮的成份。這導致較低的成功率(24%~35%)和較高的再狹窄率(>65%),因此,故對這類型的病變對此型病變應堅持外科治療。球囊成形術的其他侷限性是徹底失敗或達不到最佳效果,包括解剖上的閉塞和短-中期的再狹窄,這都直接取決於病理學類型和狹窄的部位。近年來,腎動脈支架術的應用,它克服了球囊成形術的侷限性,自擴支架,更多的是球囊擴張支架已經股動脈或肱動脈應用,已有多種類型的支架已應用於臨床。最近使用的Palmaz支架能被恰當的植入閉塞部位,並可以在較高的壓力下擴張,從而達到預期的直徑。使用自擴支架則困難,這是因為其置入後有沿長軸回縮的特性。
技術考慮
支架置入技術與冠狀動脈置入支架十分相似,支架的長度要求在10~20 mm,需用擴張直徑比參考直徑略大(10%~15%)的球囊導管傳送支架,記錄手術前後的變化,結果通過造影圖像進行對比。開口處病變支架置入時必須仔細考慮,造影導管從對側股動脈通過,以便造影圖像能準確判斷支架位置,使支架充分覆蓋斑塊。從已發表的報道看,支架置入能通過降低球囊的壓力階差,從而改善了球囊成形術後的即刻效應。最近研究表明,嚴重併發症很少,甚至不出現。在White等報道中,149例手術病人,其中1例血栓形成,但無需手術,Harden等報道32例中3例出血,需血液透析治療。按照最近研究,介入後的治療作了變化,Harden的系列研究中病人常規接受低劑量阿司匹林,不用其它抗凝藥;White等和Dorros等讓病人服用華法令1~3個月,使凝血時間滴度延長達2.0~2.5倍的國際正常化比率(INR)。
臨床益處
根據臨床及血管造影數據來看,它很象PTCA一樣,顯示血管擴張越徹底,造影后的最小腔徑越大。最近的研究發現再狹窄(殘餘狹窄>50%)率為11%~25%。血管開放的結果是多樣的,儘管缺乏與前瞻性隨機研究。Harden等報道腎動脈支架術能明顯延緩腎衰進程,從而延長了必須血液透析的時間。約55%的病人血清肌酐水平改善或保持穩定,Blume等報道,在原已腎功能損害的病人成功置入支架後,血清肌酐水平無明顯變化,但無惡化,提示支架置入可保護腎功能。Dorros的報道有相似的結果,78%的病人血清肌酐水平改善或穩定。這對臨床十分重要,眾知未治療的腎動脈狹窄可能會因腎動脈閉塞使病情惡化,腎體積縮小,結果腎功能下降。血壓正常化和腎功能改善的長期結果是相矛盾的,Blum等報道16%的病人血壓正常化,62%的病人血壓改善,而Dorros等和White等報道整個手術人群中血壓明顯下降,抗高血壓藥用量降低(P<0.001),介入治療對術後未減少抗高血壓藥用量的腎衰病人的血壓影響很小,術後超過3個月血壓不再變化。未來方向 支架置入具有良好的即刻效果,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和滿意的再狹窄率,對腎動脈和血壓的長期影響是良好的。對於開口處狹窄,提倡系統性支架置入,該病變在球囊成形術後有彈性回縮到起初狀態的傾向,對非開口處病變,支架置入的指徵是可以殘留狹窄,對單側或雙側腎臟病變使用支架的指徵是寬鬆的。要評價不同臨床和解剖情況下的應用指徵和益處可能需要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