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28 16:46

  美國《時代》週刊盤點2011年醫學十大突破,其中,10月發表於《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的兩項研究顯示細菌與結腸癌之間存在神秘關聯。一種名為“梭桿菌”的細菌平常很少出現在正常的人體腸道內,當科學家們將健康的結腸組織與癌變組織進行對比時注意到:這種細菌明顯地集中並活躍於癌變組織中,在一部分樣本中,這種差異甚至達到了上百倍。於是,人們首次開始思考:腸道菌群的變化是人類疾病的誘因還是結局?
  研究介紹
  結直腸腫瘤的微環境是一個複雜的體系,包括基因組改變了的癌細胞、非腫瘤細胞以及很多不同的微生物。
  美國學者邁耶森(Meyerson)等對9對腫瘤/正常對照的結腸癌菌群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梭桿菌序列非常豐富,該結果經過對95對腫瘤/正常對照進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PCR)和16S rDNA測序得以證實。研究者還通過熒光原位雜交(FISH)在結直腸腫瘤內看見梭桿菌。
  加拿大學者霍爾特(Holt)等的研究納入了99例結腸癌樣本,通過定量PCR分析對比腫瘤組織和相鄰正常組織中具核梭桿菌片段的富集程度,觀察到的結果與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
  具核梭桿菌通常被當作口腔致病菌,結直腸癌組織中梭桿菌明顯的過高表達令研究人員感到吃驚。結直腸癌中梭桿菌的富集,可能提示這些微生物有助於腫瘤的發生,也有可能梭桿菌只是積聚在腫瘤的微環境中,並不參腫瘤的發展。結直腸癌菌群裡的特定細菌菌群的改變,可能為將來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策略提供依據。如果具核梭桿菌感染同早期癌變相關的話,可能為疫苗和抗微生物治療提供合適的靶點,更進一步研究梭桿菌相關的生物標記,可用於監測結直腸癌的出現或風險。
  邁耶森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是在動物模型上探討梭桿菌誘發了結腸癌還是促進了結腸癌的產生,進而確定梭桿菌的出現是結腸癌的原因、結果,亦或兩者都是。
  UEGW相關報告
  年10月,在第19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上,法國學者報告首次發現結腸癌可能與腸道細菌的顯著改變相關,該研究成為UEGW主席特別推薦的研究之一。
  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菌群成分與健康人顯著不同,當這些細菌被轉入健康小鼠時,可能刺激小腸細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加在化學致癌物作用下的結腸癌前病變,提示結直腸癌患者的菌群可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
  該研究為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致癌因素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提示腸道菌群異常是結直腸癌發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慢性炎症是“萬惡之源”,而病原體感染是其重要原因。就消化系統腫瘤而言,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幽門螺桿菌與胃癌之間的關係已經明確,這些病原體的發現者布隆伯格以及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由此分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目前日益增多的結腸癌可能亦與慢性炎症有關,因為對胃癌有預防作用的非特異性抗炎藥阿斯匹林同樣可能減少結腸癌的發生,然而傳統的腸道病原體感染似乎與結腸癌無關,並且隨著食品衛生的加強,腸道感染性疾病不斷減少。然而這並不能阻止人類去探討慢性感染、炎症與結腸癌的關係。伴隨飲食結構變化的腸道微生態改變與肥胖、糖尿病密切相關,腸道菌群是否亦與有著同樣膳食背景的結腸癌有關?
  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個研究小組發佈了幾乎相同的報告,指出一種平常很少出現在人體腸道內的梭桿菌(Fusobacterium)在結腸癌細胞中異常活躍,並且似乎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存在相關性。榮獲今年10月歐洲消化疾病周最佳摘要獎的法國學者發現,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菌群被轉入健康小鼠時可能發生結腸癌前病變。這些研究揭開了特定細菌與結腸癌關係研究的新篇章,從而可能為將來結腸癌的預防、診療和預後策略提供依據。

梭桿菌與結直腸癌存在甚麼關聯?相關文章
概述:作為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阿司匹林具有解熱鎮痛、心血管保護等作用。數十年來的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在癌症,尤其是結直腸癌的預防上前景巨大。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眾多基礎研究、臨床試驗以及流行病學調查等紛紛發現,阿司匹林或許是結直腸癌化學預防最有希望的藥物。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USPSTF、於2015年推薦,對於50-69歲伴明確心血管風險患者,可長期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以預防結直腸癌。但工作
發布於 2023-02-22 07:46
0評論
結直腸癌是當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約120萬名患者被確診為結直腸癌,而有超過60萬名患者直接或間接死於結直腸癌。其在各地區的發病率有顯著差異,這與所謂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聯繫。男性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高於女性。此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加,比如發達國家的結直腸癌發病中位年齡為70歲。 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回顧 與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結直腸癌不只有一個風險因素。除了年齡和性別,還有很多
發布於 2023-09-15 22:01
0評論
概述 食用辣椒能夠帶動食慾,也是大眾人的愛好,所以辣椒就成為了人們離不開的開胃菜。我國是世界上患癌率比較高的國家,多半是由於四川人口味極重,吃辣太厲害所致,大部分人都是頓頓不離辣椒的,長期積累的毒素一旦爆發,就會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傷,嚴重者會造成癌症發生,所以,專家提醒口味重且好麻辣的四川人群應該防結直腸癌。 步驟/方法: 1、 四川人口味比較重而且好麻辣,這是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高的主要因素。
發布於 2023-10-04 21:17
0評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在我國,幾乎所有的縣級以上醫院都可以開展結直腸癌手術。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國結直腸癌的治療,特別是外科為主的綜合治療遠沒有達到規範化要求,一些基層醫院的外科醫生並未掌握結直腸癌的基本治療原則。2010年,衛生部出臺《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0版)》[1],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由國家主管部門負責編纂的針對單個疾病的臨床指導規範,它對規範我國結直腸癌的診療
發布於 2022-10-09 02:13
0評論
結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世紀90年代與70年代相比,中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在城市上升了32.0%,在農村上升了8.5%。結直腸癌目前已成為影響中國人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然而,結直腸癌的總體治療效果至今仍未盡人意,5年生存率仍然在60%左右徘徊。復發與轉移是導致結直腸癌患者死亡的兩大主要原因。多手段綜合治療已經成為結直腸惡性腫瘤治療的基本原則。目前,除外科治療(含微創治療)、化學治療
發布於 2022-10-09 02:08
0評論
結直腸癌篩查指南1、臨床醫生應在所有成年人中施行個體化結直腸癌風險評估。結直腸癌的發生及死亡風險因素包括老年、黑色人種、息肉、炎症性腸病或者結直腸癌的個人史,以及存在結直腸癌的家族史。2、在一般危險的成人中,臨床醫生應該建議在50歲開始結直腸癌的篩查;在高危成人中,應該在40歲開始篩查,或在最年輕的患病親屬確診結直腸癌時的年齡基礎上提前10年開始篩查(如某親屬45歲確診結腸癌,則你需在35歲開始
發布於 2022-10-03 06:18
0評論
結直腸癌是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在美國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其發病率隨著人們水平提高也呈增長趨勢,已有研究顯示肥胖或超重可導致結直腸癌發病率增加。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證明超重和肥胖與多種消化系統和其他系統腫瘤發生相關。研究顯示體重、熱量攝取及運動量等因素獨立影響結腸腺瘤的發生及癌變過程。一些前瞻性研究和病例對照試驗提示,體重超重是結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患者的體質指數(BMI)>3
發布於 2022-12-19 23:50
0評論
微衛星不穩定性(MSI)檢測一、微衛星不穩定性(MSI)DNA錯配修復(MMR)系統是一個嚴格的校對者,鑑別及糾正複製時錯配的DNA鹼基。DNA錯配修復基因在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微衛星是真核基因組中含1~6個鹼基的高度多態的重複序列,微衛星不穩定性(MSI)的產生就是由於DNA複製錯誤(RER)引起的簡單重複序列的增加或丟失,它與MMR相關基因的異常有關。DNAMMR缺損的腫瘤
發布於 2023-01-04 09:21
0評論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肝臟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在結直腸癌確診病例中,20%一25%已發生肝轉移,而在經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病例中,有20%~25%患者在結直腸癌根治術後3年內發生肝轉移,另有40%一50%最終會發生肝轉移。肝轉移是結直腸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改善肝轉移患者的療效已成為結直腸癌研究領域的焦點之一。結直腸癌肝轉移(CLM)是影響結直腸癌患者預後
發布於 2022-10-22 09:04
0評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年均新發結直腸癌病例達13萬,並以年均4%的增幅不斷攀升。最新統計顯示,40歲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佔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中國已進入結直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大腸是人體的消化器官之一,大腸癌是起源於大腸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及預防大腸癌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主要原因包括:1、 飲
發布於 2023-01-07 09:3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