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01 09:51

  頸椎後縱韌帶是位於頸椎椎管內椎體後方的韌帶。機體常常由於諸多因素導致後縱韌帶出現異位骨化,壓迫頸髓和神經根,從而臨床上出現脊髓損傷和神經根刺激症狀,稱之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起病隱匿,早期由於頸髓在慢性受壓過程中逐漸出現適應、代償,故早期常無脊髓壓迫症狀,往往等患者出現明顯臨床症狀時候影像學表現已經非常嚴重了,甚至部分患者在輕微外傷後出現頸椎過伸傷甚至發生不可逆轉的完全性癱瘓時候才發現。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需要手術治療,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控制後縱韌帶骨化的進展。手術方式分為頸前路手術、頸後路手術以及前後聯合入路。
  臨床上,對於孤立性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可選擇前路減壓手術。由於主要來自脊髓前方的壓迫,前路手術直接切除骨化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減壓方式。前路手術不僅可以徹底切除骨化韌帶,而且還可以重建頸椎生理曲度,也能夠改善脊髓血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對於3個以上節段的連續性或者混合性後縱韌帶骨化症。臨床中往往通過頸椎後路單開門或者雙開門椎管成形術(Arch鋼板)和全椎板切除。臨床中通過測量頸椎側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點連線是否跨越骨化物來決定是否選擇椎管成形術還是全椎板切除手術。結合Arch鋼板螺釘椎管成形術可以有效的防止再關門和減少軸性痛以及C5神經根麻痺症狀,維持頸椎活動度(ROM),但脊髓功能恢復效果沒有全椎板減壓效果理想。
  但在臨床實際操作中,對於連續型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的患者,單純後路減壓由於是間接減壓,不能切除骨化物,術後患者或多或少會對殘留的一些症狀抱怨,畢竟前方的致壓物仍然存在。那麼對於這一類患者,我傾向於冒著較高手術風險採用前後聯合入路減壓手術:先施行後路半椎板減壓,使脊髓獲得一個後移空間,關閉切口,翻身後再行頸前路減壓切除後縱韌帶骨化物,徹底解除來自脊髓前方的的壓迫。由於致壓物壓迫後狹窄率非常高,手術風險非常高,但我覺得,為了獲得充分有效的減壓效果,這樣的風險值的外科醫生去承擔。
  在前後聯合入路的手術中,我們還需要準備微型磨轉,這是必備的器械。磨鑽可將骨化的後縱韌帶磨薄而對脊髓騷擾很小。另外,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患者前路去除骨化物後,腦脊液漏的發生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術後管理中,腦脊液漏的處理是一項非常至關重要的內容。在做該手術之前,我們就按照術後出現腦脊液漏的思維去對待該手術。無論術中是否出現腦脊液漏,我們都在關閉切口時候,放置細引流管,常壓引流,層層交替緊密縫合,不留死腔。如果術後出現腦脊液漏,術後5天傷口癒合後拔出引流管,並同時頸部沙袋壓迫24小時。極少數患者可能還需要腰大池引流,降低壓力,促進瘻口閉合。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手術方式是甚麼相關文章
頸部脊椎後縱韌帶發生骨化的現象。此病不一定都有症狀,多見於東亞各國。日本首先報道。多見於頸椎,常與特發性彌散性骨肥厚症、強直性脊椎炎和頸椎病同時出現。病因不明。骨化韌帶突向椎管,可產生脊髓損害症狀,與脊髓型頸椎病難以區別,多在40歲以上男性發病。診斷靠側位X射線檢查,可見椎體正後方有片狀或條索狀韌帶骨性緻密現象,脊髓造影、CT及磁共振更有幫助。一般脊髓受壓症狀明顯者需要及時解除壓迫,脊髓造影骨化
發布於 2024-01-26 09:25
0評論
後縱韌帶骨化症從字面上簡單理解,就是原來是堅韌的韌帶組織病變為堅硬的骨頭組織,即為骨化。在亞洲,尤其是日本該病最為常見,且多發於頸椎,是引起頸椎病的致病基礎之一。目前對於它的病因與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由於後縱韌帶骨化組織的出現,脊髓受到了由前向後的直接壓迫,導致脊髓前方壓縮變形,進而引起運動、感覺神經損傷、壞死。但是該病的發展一般較緩慢,而脊髓對緩慢進展的壓迫會產生一定的耐受和適應,故在相當長
發布於 2023-01-10 12:36
0評論
頸椎後縱韌帶骨化(OPLL)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定義:頸椎後縱韌帶異常增殖併骨化所致椎管容積減小出現脊髓、神經受壓症狀黃種人多見,與遺傳代謝、外傷等有關臨床表現:同頸椎管狹窄症或脊髓型頸椎病治療:症狀輕,無錐體束體徵,可行理療、針灸、解痙止痛,並告知注意防止頸部外傷;症狀較重,出現錐體束徵則行椎管成形減壓術。
發布於 2023-01-10 14:46
0評論
嚴重後縱韌帶骨化症OPLL患者手術經前路整塊切除骨化物,硬膜完整,術後患者症狀得到顯著恢復。對於OPLL椎管佔位率超過50%一般推薦後路手術,後路手術手術風險相對較小。但對於症狀的恢復,顯然前路手術直接去除致壓物從理論上效果更好,但對於手術技術的要求較高,手術造成硬膜破裂腦脊液漏以及神經症狀加重的風險顯著增高,應該慎重選擇。
發布於 2023-02-19 01:36
0評論
後縱韌帶位於推管內,緊貼椎體的後面自第二頸椎延伸骶骨。韌帶上寬下窄,在胸椎比頸、腰椎為厚。在椎間盤平面以及椎體的上下緣,韌帶同骨緊密接觸,在椎體的中間部分,韌帶同骨之間有椎體基底靜脈叢所分隔。後縱韌帶比前縱韌帶緻密、牢固,通常分為深、淺兩層,淺層連續分佈3個或4個椎節,深層僅處於相鄰兩椎體之間。後縱韌帶骨化症是一個老年性疾病,好發於50~60歲,在60歲以上患者中,發病率可高達20%,在一般成人
發布於 2024-01-26 09:32
0評論
這種韌帶鈣化是有很多種類型的,不同類型的患者可有不同的表現。因此,認識韌帶鈣化的臨床表現以及發病原因是十分重要的。這樣才能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臨床上,頸椎前縱韌帶鈣化者遠比椎節後縱韌帶骨化者為多在年齡50歲以上者的頸椎側位X線片上,約80%可顯示這一特徵,其中發生在腰椎者約佔半數而胸椎椎節的發病率最低。 而且不同類型的患者可能發病原因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其中,除了特發性前縱韌帶鈣化症的病因不明
發布於 2024-01-26 09:18
0評論
黃韌帶骨化是指脊柱間黃韌帶內的纖維組織轉化為骨性組織的病理生理結果[1].黃韌帶骨化在頸椎、胸椎、腰椎均可發生,以胸椎特別是下胸椎(T9~T12)最多見[2-5],好發於40~60歲成年人.黃韌帶骨化是胸椎管狹窄一個最常見、最重要的原因[6-7].隨著黃韌帶骨化程度的逐漸加重,黃韌帶比鄰的椎板、關節突、硬脊膜均可出現增生肥厚及骨化,從不全骨化到完全骨化,最終累及硬脊膜,形成硬脊膜骨化,巨大的骨性
發布於 2022-10-09 10:43
0評論
近日(2012年2月)收治了一例77歲女性患者,在家不慎摔倒後,出現四肢癱瘓(四肢肌力僅1~2級:四肢僅可見肌纖維顫動及微小的平移)。入院影像學檢查提示:老人患有極其嚴重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由於堅硬如牙齒的骨化後縱韌帶在頸椎椎管內不斷增大,導致頸脊髓逐漸受到壓迫,老人數年前就已經開始出現四肢力量下降,協調性變差,行走活動困難。按理說老人的病變早就應該施行手術治療了,但由於老人及家屬害怕擔心所謂的
發布於 2023-03-01 10:21
0評論
頸椎管是人體頸部椎體的後部所形成的一個連通上、下的骨性管道,其內部容納著脊髓神經組織,當管道的前後徑或左右徑變小時,並且小於正常人的平均值時就稱為頸椎管狹窄。當出現臨床症狀時,如下肢麻木無力等則稱為頸椎管狹窄症或稱為脊髓型頸椎病。 醫學上將椎管的前後徑即矢狀徑與椎體的前後徑的比值小於75%時,或將椎管前後徑小於1毫米時稱為椎管狹窄,小於10毫米時稱為絕對性椎管狹窄,則脊髓的損傷不可避免。椎管狹窄
發布於 2024-06-19 10:58
0評論
頸椎病手術從前路做好還是從後路做好?其實,這個問題在脊柱外科學術界也是有爭議的,兩方面都有學者支持,並且都有自己的理由。既然有爭議,也就說明不能簡單的說哪一個更好,應該看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各有優缺點。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必須先要了解頸椎的解剖結構。簡單說說。首先說頸椎,人類大腦向下延伸為脊髓,併發出節段性的神經根,脊髓周圍被一種叫做腦脊液的透明液體包繞,並一同裝在一個叫做硬膜囊的囊袋裡,實際上
發布於 2023-02-03 08:33
0評論